教學反思策略

2020-12-22 中公教師網

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教師培訓過程中的各種有意識幹預,更重要的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自身成長的意義。與此同時,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並形成職業活動中的反思習慣,是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我們認為,可以通過構建反思線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養教師發展性的反思能力。所謂反思線索,是指反思活動所依據的物化材料,反思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總稱。

1.自我提問策略與問題單

這一策略是指通過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的問題單,不斷促進教師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

2.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與反思教案

自我提問反思策略主要運用於實踐活動之前,著重指向內部思維,行為記錄反思策略貫穿於實踐活動始終,而重在對實踐活動的過程與效果的反思。這一反思需要依託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結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為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反思教案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教學設計反思表,二是教學設計的詳細案例,也就是平時的教案。

3.交流反思策略與反思札記

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通常比較模糊、難以深入,而在進行對話時,可以使人的思維清晰,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又會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動不僅是個體行為,它需要群體的支持。教師個體通過語言,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展現給小組的其他成員,在充分交流、相互詰問的基礎上,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可以加深對自己的了解,並了解不同的觀念。然後,把自己的體會訴諸筆端,撰寫成反思札記。

4.問答式反思策略

問答式的反思是指通過設定一系列自我反思問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學年階段的教學要求、教師本人的自修情況、班主任工作以及與其他教師合作情況等,不斷提出反思問題。有時可以側重反思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等方面,根據設定的問題,可以各有側重。問答式反思策略一般應用於行動之前,可以採用圖表式和文字式。

5.形成式反思策略

形成式反思是指在實踐之中,反思貫穿行動的始終,伴隨行動而進行的反思。這種反思更具有及時性、敏捷性、時效性的特點。形成式反思既可以是對一節課的反思,也可以是對整個教學生涯的反思。

6.交流比較反思策略

交流比較反思是指通過開展聽課交流、教學論壇等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研究別人的長處,研究專家型教師、優秀教師的成功案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交流可以是同伴互相間的交流,可以是與專家進行交流和對話,也可以是與理論著作的交流,還可以是與學生反饋交流。對比可以是與同時期教師的同學年、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方法等比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反思,從中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通過交流比較反思找出自己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找出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差距,教學效果上的差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自我提升。

7.藉助媒體反思策略

藉助媒體反思是指藉助工具進行反思,如教師用錄音機或攝像機將自己的課堂教學記錄下來,然後反覆收聽或觀看,以一種全新或另類的眼光思考過去。這也是教學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視角。它可以使我們對自己教學的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的審視。教師藉助媒體還可以糾正語病和習慣性動作。

8.他人反饋反思策略

他人反饋反思是指藉助他人,從「別人」的角度反思。可以回顧自己作為學生時對一些事件、感受、人物,引導自己做或避免某些教學行為。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反思,還可藉助同行、領導等進行反思。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 【融會貫通】教學反思該反思個啥?
    ————————————【引子】最近給一所院校看教學設計比賽教案有一個環節叫做教學反思我看了好幾位老師寫的內容說實話,老師們寫得可能不是特別準確毫無疑問教學反思不是對內容的重複教學反思潛在的主要目的在於優化教學、提升教學
  • 教學的反思
    人們認為,教師從反思的實踐中受益,這種有意識的行為,即深入思考並仔細審視自己課堂上的互動和事件。教育學家威爾德曼和奈爾斯描述了一個在有經驗的教師中發展反思實踐的方案。有人認為,反思性實踐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更理智地參與到自己的角色和工作中,使他們能夠應對教學學科中科學事實的匱乏和知識的不確定性。
  • 初中數學教學,解題策略實踐研究,養成反思的習慣,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解題方法與策略的滲透與教學尤為重要。本文就數學解題策略的學習的意義進行了闡述,並對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解題策略進行了分類說明,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解題策略提供了參考。加強應用意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重視數學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
  • 【教學風採】教學反思如何寫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教育教學事件的深入剖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所以,教學反思的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本期我們就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做一些探討。  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
  • 教學反思到底在思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自身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 教學反思該「反思點」什麼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學反思能力決定著老師的教學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那麼,我們在教學反思中該反思點什麼呢?
  •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優途徑
    在撰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案例時,可以出這樣的思路:回顧某個教學經驗;發現問題,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我是如何改進?我借鑑了什麼理論?改進的效果如何?反思三:理論知識實踐化,即如何把學到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策略。學習一些理論知識看起來都很好理解,可是如何用在我的教學中?大道理誰都懂,可是如何落實在行動裡?
  • 真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
    劉曉婷老師在《真問題驅動的教學反思》這本書中做了詳細的闡述,劉老師圍繞著「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深度教學反思文章的呈現方式」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閱讀之後,茅塞頓開,收穫頗豐。一、如何做深度教學反思。所謂深度教學反思,其核心就是有問題的驅動。
  • 案例式教學反思——一種有效的教學研究方式
    前面連續分享了關於「真問題、證據與行為改進是教學反思的關鍵」主題框架下的三篇文章。其中在「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這篇文章當中談到了教學反思的兩種呈現方式: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今天繼續分享「案例式教學反思」這一主題。
  • 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 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在反思中實現專業成長
    所以,教學反思的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大途徑。建議把「教學反思」看成「一事一議」的實用性議論文。其寫作結構可以概括為「教學實例——得失(成敗)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點,應詳寫,儘量寫出深刻的切實可行的方案策略。
  • 合作學習——有效教學策略(六)
    有效教學策略沒有一名教師會說,我不在意自己教得怎麼樣、學生學得怎麼樣。如何教得更好、讓學生學得更好是所有負責任的教師都關注的話題。而教學策略作為教與學的組織方式和實施方式,深刻地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 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一、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策略陳述性知識主要以命題網絡或圖示表徵,包括符號表徵、概念和命題。對這類知識學習的難點在於保持,也就是說,對它們的遺忘速度快且遺忘率高。在這類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與記憶的策略或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記憶的習慣十分重要。心理學研究證明,有效且適合於學習與記憶陳述性知識的策略或方法有如下幾種。
  • 快速提高課堂上有效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關係上,表現為:引導與幫助 由於在課改中教師角色轉換,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在變化,我們認為,在教學關上
  • 抓教學反思,建高效課堂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被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
  • 在反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學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層?
    民小編說 葉瀾老師曾經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要素。但教學反思怎麼做?在實踐中,教學反思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 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而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卻往往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曾經說過:「經驗+反思=成長。」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人工作1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1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一、教師課堂教學之源頭活水。
  •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寫教學反思?來自一線教師的真實經驗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實現個人快速的專業成長,就必須要經常撰寫教學反思。因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經驗、存在問題等的反思,通過反思,便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那麼,小學數學教師怎樣寫教學反思呢?
  • 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策略研究
    目前,新的 教育 觀念已經深入到每個教師的心靈,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有些教師較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忽視審美能力的培養;穿新鞋走老路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眼中無兒童……鑑於此,提出了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