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連續分享了關於「真問題、證據與行為改進是教學反思的關鍵」主題框架下的三篇文章。其中在「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這篇文章當中談到了教學反思的兩種呈現方式:案例式教學反思和課例式教學反思。今天繼續分享「案例式教學反思」這一主題。文中談到為了研究而研究,不能給教師的教學以啟發,更不能幫助教師構建其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
「教學案例研究法」是幫助教師走向科研道路的方向標,它能夠幫助教師積累案例知識豐富實踐智慧。教學案例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過程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後圍繞案例過程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探討的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案例研究主要包括案例選擇和案例反思兩個方面,通過教學案例研究和撰寫主題式教學反思,教師能夠: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本質;理解兒童的數學學習過程、兒童的數學思維;明晰教學法的實質;著眼數學教育的長遠價值。
一、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本質。
教什麼是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梳理,從而為把握教學重點,制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思路,分配教學時間,設計教學活動,以及選擇教學策略提供依據,教師通過對教學案例背後內容實質的追問,藉助教材分析,文獻閱讀等方式,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實質,從而達到對小學數學教材的把握,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很多人都認為小學數學很簡單,小學數學老師很好當,殊不知越是簡單樸素的內容也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這些讓孩子們理解起來並不容易,在這教材中呈現的內容都是按照知識點呈現的,數學概念給出來的都是定義,數學方法給出來的都是程序性的法,概念是怎麼來的,方法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教材中並沒有做詳盡的說明,有些內容甚至教學參考書上也分析得並不透徹。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理解教學內容的實質,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要圍繞問題多方面尋找證據與教材深度對話,可以多版本進行對比,引發思考不要盲目相信所教版本的內容呈現是這樣的,呈現的結論就是唯一的。要有拓展閱讀意識,深入思考:這個教學內容的價值是什麼?
二、理解兒童的數學學習。
雖然我們老師每天面對學生參與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但是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起點,已有知識儲備,經驗直覺,思維路徑與邏輯水平不一定了解,我們每天的教學是基於兒童數學思維狀況還是在傳遞成人的思考呢?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心裡。我們要尋找兒童數學學習錯誤背後的原因,明晰兒童數學學習的思維路徑。如果我們的數學教學尊重兒童的數學經驗感受,從兒童已有的經驗尋找數學教學的起點,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會生動而活潑,越發顯現出數學教育的價值(吳玉國語)。
當教師不能夠把教材上的內容還原成兒童數學時,就需要教師去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目的就是還原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原始面貌,使教師在教學時,能從原始面貌出發,帶領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明晰教學法的實質。
通過幾何直觀,直觀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學內容是老師們喜歡並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直觀模型,如何用好直觀模型呢?劉曉婷老師在書中做了這樣的闡述,學具直觀圖,又稱為「直觀模型」,張丹老師對此給出了詳細的定義:「直觀模型」指的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操作材料和直觀材料,如小棒、計數器、長方形或圓形圖,數直線,並指出在計算教學中他是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一種重要方式,教材教學中出現的直觀模型,從形式上看,可以是具體的、能拿在手裡直接操作的學具,如小棒,第納斯木塊、計數器等;也可以是畫在紙上的學具圖,小棒圖,方格圖、點子圖,或者是數軸,學生能在上面圈畫,還可以是呈現在PPT上直觀演示的學具圖。
所以在教學中,應準確把握教學重點,慎重選擇直觀學具。正確診斷學生困難,恰當應用直觀模型(教學中是否需要使用直觀模型需要看學生的需求,需求往往出現在理解抽象內容產生困難之際,這也正是教學的難點。)。用好直觀模型,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服務。
教學實施究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具體材料,還是在圖上圈一圈、畫一畫,甚至只作直觀演示,有賴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思維發展水平。同時,也與教學內容有關,比如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表徵以動作為主,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直觀小棒計數器的過程中學習百以內的加減乘除,孩子們有興趣玩直觀材料也能引發他們的思考。而中、高年級孩子已經不喜歡擺弄過於直觀的學具,再有計算的數字很大,用圖片代替更為合適。再者,教學不能頂著拿來主義思想,追根溯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值得提倡,在計算教學中如何用好直觀模型需要認真思考。教學無小事,教學研究魅力無窮。
四、著眼數學教育的長遠價值。
比如在小學數學中的豎式計算教學中。我們應該回溯歷史,思考豎式的起源,再對比,現在國內外教材的豎式形式,以拓展視野。回到本源,叩問教學內容的實質,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價值。
儘管小學數學內容很簡單,但實現有價值的小學數學教育,需要教師對小學數學學科的敬畏,熱愛與沉思更需要廣大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