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那麼,什麼是教學反思呢?
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教師通過反向的回顧思考,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觀念、認識和體驗自覺地進行再思考、再認識。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實踐及情境的回顧;對教育實踐過程中自身認識活動的回顧(動機、情感體驗、判斷等);基於此的重新思考與認識(反思的主體)。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那麼,從日常教育教學研究行為來看,在記錄教育事實基礎上所進行的思考和評判,呈現了三種教學反思的類型。
1,專題反思和整體反思
專題反思有著明確的問題取向,常常圍繞著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這種反思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分析也相對較為深入。整體反思常常不把反思的對象集中在教育教學的某一個具體問題上,而是總體把握教育教學各方面的行為,就其中突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整體反思雖然缺乏專題反思的針對性,但可以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有較為完整的認識,有利於改進日後的教育教學行為。
2,即時反思和階段反思
即時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結束後立即對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現象、問題或活動的成效等進行的反思。顧名思義這種反思可以詳盡地再現活動的場景等細節,畢竟,這種反思是緊跟著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的。階段反思常常是匯總多個類似的事件後綜合分析得出的,是對不同事件相同的意義的挖掘和整理。
3,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與課後反思
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即課前反思,如:遇到了什麼困惑,對教材是否進行二次開發;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即課中反思,如:師生和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等;還可以在上課後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即課後反思,如: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等。
講解了教學反思的三種類型,接下來,我把布魯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四種教學反思的方法列出來,供教師參考。①反思日記。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後,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②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並對此進行討論分析。③職業發展(交流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現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④行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合作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於研究者由外部進行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於教學實踐的改進。
闡述了教學反思的三種類型、教學反思的四種方法,那麼,什麼是教學反思的環節?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又體現在什麼地方?
教學反思的四個環節:①具體經驗階段。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明確問題的情境,教師試圖改變這種狀態,進入反思環節。②觀察與分析階段。教師通過自述與回憶、他人的觀察模擬、角色扮演、檔案等方式收集材料,然後用批判的眼光進行分析,看自己的教學活動的各種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與預期是否一致,從而明確問題的根源所在。③抽象的重新概括階段。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反思舊觀點,積極尋找新觀點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④積極的驗證階段。檢驗上階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動和假設。在檢驗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從而又進入具體經驗階段,開始新的循環。教學反思的四個環節,反思最集中地體現在觀察與分析階段,但也不是孤立存在,一枝獨秀,只有與其他環節結合起來才會更好地發揮作用。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假若,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
寫在最後
教學反思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教師逐步培養和發展自己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乃至於深化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在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對於這話題,如您有更深遠的想法、做法和建議,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來探討!敬請關注,喜歡這話題,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