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中小學校積極打造現代美育新課堂

2020-12-13 新華網河北頻道

40中學生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的精彩表演。

  揉泥、修坯、晾曬、刻字、上色……一番摸索、幾番修整,當一個個親手製作的陶泥作品躍然手上,孩子們忍不住歡喜,在教室裡蹦了起來——這是盛世長安小學陶藝特色課上的一幕。

  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育,被稱為美育。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最美的年齡遇到「美」的教育,為孩子們的人生埋下寶貴的種子。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近日,記者走進我市多所中小學校,各具特色、賞心悅目的美育課堂,散發著誘人的藝術魅力,正吸引著學生們陶醉其中。

  「校園裡的梨園春」唱響校園13年

  唱腔渾厚低沉的老生,步伐輕盈活潑的青衣,插科打諢詼諧的丑角……如果不是置身校園,你很難想像這些一招一式頗有韻味的「京劇角兒」居然是一群剛入學不久的普通中學生。

  今年是石家莊市第40中學「校園裡的梨園春」戲曲文化活動開展後的第13個年頭了。為讓沒有任何戲曲功底的學生了解戲曲,學校開設了戲曲校本課程,讓學生學習戲曲知識,進行戲曲發聲訓練,學唱經典唱段,欣賞名家名作,掌握戲曲的演唱方法及簡單的表演。為具有濃厚戲曲興趣和戲曲特長的學生開設了「霓裳羽衣」戲曲舞蹈表演社和「校園裡的梨園春」戲曲合唱社,每周五下午定期開展社團活動。在學校的組織下,河北省梆子劇院、石家莊市評劇院等專業戲曲演出院團紛紛走進校園,和學生們現場互動。

  在這樣的氛圍下,40中的學生們人人學起了戲曲,劇目涵蓋豫劇、黃梅戲、評劇、京劇、河北梆子、絲弦劇等多個曲種幾十餘部名曲。

  每年5月學校組織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月中,「校園裡的梨園春」戲曲合唱比賽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忠貞堅守的王寶釧、智鬥敵人的阿慶嫂、巾幗英雄穆桂英、雍容華貴的楊貴妃……一個個獨具特色的人物,一段段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曲曲動人心弦的唱詞,5個曲種近20個戲劇經典唱段,被這些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演繹得有模有樣,有板有眼。

  學校戲曲合唱團還多次參與省市比賽,榮獲了各級榮譽,並數次參與接待日本、新加坡、英國等友好學校的交流。今年10月30日,40中榮獲「石家莊市音樂教育項目研究基地」榮譽稱號。

  分項開設藝術課豐富美育課堂

  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初中部,音樂課程家長公開課堂上,袁曉紅看到從沒有摸過二胡的女兒,坐在同學中間,手拿一把二胡,自信地把琴筒放在腿上。老師一聲「開始」,同學們坐直了身體,左手熟練地在琴杆上上下移動,右手有節奏地左右運弓,悠揚婉轉的二胡音樂齊聲而出。「她居然會拉二胡了!」袁曉紅又驚又喜。

  從2001年開始,石外集團將藝術課程進行了校本化改革,分專項開設美術和音樂2個學科群。美術開設國畫、版畫、素描、剪紙、平面設計、美術欣賞6個專項,音樂開設小提琴、二胡、舞蹈、聲樂、鍵盤、戲劇、音樂欣賞7個專項。

  為確保教學效果,集團投資建設了5000多平方米、專門用於課程教學的藝術館,其中包含設備較為齊全的小提琴、二胡、舞蹈等14個專項專業教室和鋼琴房,以及可容納500人的國際標準音樂廳。所有課程實行「分專項、分階段、分層次」的「三分」教學模式,即:將各專項課程名稱獨立列入課程表,分別集中開設。比如這個月學「二胡」,下個月學「小提琴」。授課時,一個班可以分成兩個班來學習,比如這個月一半的學生學習「二胡」,另一半的學生學習「小提琴」,下個月再相互換一下內容。講起課來,「老師不動,學生流動」,分小班教學。

  石外集團對藝術課程教師的專業標準要求很高,所有的教材全部由教師編寫,每一門專項課的老師都是專業出身。這樣的專業授課給孩子們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藝術感覺,幾年下來,石外的學生們人人都會拉二胡、小提琴,畫國畫、素描,加深了對孩子們的藝術薰陶和審美培養。

  石外集團還在專項課的基礎上建起了學校裡的城市少年宮,城市少年宮有交響樂團、民樂團,學生們可以在自身天賦和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特長。這些年,石外的交響樂團、民樂團頻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各國中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交流。

  「心聲電聲樂隊」把夢想照進現實

  石家莊市第16中學有一支「心聲電聲樂隊」,成立至今已經有20多年了。樂隊最初主要是為學校的合唱團伴奏而組成,後來漸漸成為了一支獨立的樂隊,活躍在校園中,成為許多喜歡音樂學生的樂園,從架子鼓、電吉它到薩克斯、電子琴無所不有。

  「沒有什麼門檻,只要愛音樂,就可以加入進來。」學校老師李新民說。

  從成立到現在的20多年裡,16中學有上千名熱愛音樂的少年帶著夢想加入到了「心聲電聲樂隊」中。他們利用每天的自習課或者是大課間時間相聚在一起,有時在音樂教室,有時就在老師的辦公室。40分鐘的排練,時間並不很長,但就是這短短的40分鐘音樂時間,把學生們的夢想拉得很長。

  曾經有一個調皮的大男孩叫馬凱旋,不愛學習,卻有著很好的音樂天賦。「音樂課上,我發現他的大提琴拉得很好,雖然不算很突出,但是卻有一定的基礎,我鼓勵他加入到聲樂隊,嘗試發展這一特長。」李新民笑著回憶道:別看他課堂上聽課坐不住,平時又貪玩,真拉起大提琴,卻有板有眼吃得住苦。

  很快,馬凱旋的音樂特長在樂隊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個人也漸漸變得自信起來。看到馬凱旋的進步,老師們積極鼓勵他學好文化課,備戰音樂學院。馬凱旋認真考慮了這件事情後,開始在文化課成績上加倍努力,最終考入天津音樂學院。

  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

  秋季新學期,2020年石家莊市大中小幼藝術節活動拉開帷幕。藝術節分為電視展播和現場表演兩個階段進行,通過文化藝術形式展現全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期間的教育成果,拓展學生和教職工的藝術實踐活動,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藝術節活動自啟動以來,全市各縣(市、區)、市直學校及校外活動中心師生家長廣泛參與,各大中小學校、幼兒園師生累計上報400多件藝術表演作品,經過專家評審、層層選拔,16個節目入選了《祝福祖國 築夢未來——石家莊市大中小幼師生藝術展演》活動。

  近日,石家莊21所中小學校被命名為體育、音樂、美術特色項目研究基地。建設「體育、美育特色教育項目基地」立意於2017年的春天,授牌於2020年的金秋。短短三年,經過了前期調研、啟動申報、項目建設和考察掛牌四個階段。全市共計96所中小學校自願申報,遍布城市和鄉村。

  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已經成為石家莊市教育系統的又一努力目標。

相關焦點

  • 新媒體打造美育新課堂:「活」的兵馬俑「入坑」了!
    紅網時刻長沙12月5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謝凌燕 )在課堂上玩穿越遊戲,學生找到兩千多年前跟自己長相相似的兵俑;親手線描修復,感受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最後,老師利用定格動畫技術,在課堂上呈現修復好的兵俑回坑的震撼過程......12月4日,長沙市嶽麓區博才鹹嘉小學承辦了長沙市劉菲菲名校長工作室「新媒體時代下時尚中國美」傳統文化與定格動畫研討活動,現代技術打造的精彩課堂
  • 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成果交流活動在珠海舉行
    ,珠海市教育局承辦,珠海市香洲區教育局協辦的「2020年廣東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成果交流活動」在珠海舉辦。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同志肯定了全省中小學校在2020年美育工作上做出的成績,並對我省新時代、新背景、新起點下的學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
  • 銅陵學院 「四個課堂」聯動打造美育教育新高地
    育美於教,用好教學主課堂課堂教學是美育教育的主渠道。該校積極把美育工作納入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中,把加強美育工作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優化領導體系、加強制度保障,著力營造全校關心支持美育工作發展的良好局面。自2016年開始,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分類指導,精準實施美育教育。
  • 美育新探索!惠陽157所中小學校開設吉他、尤克裡裡課程
    來自全區34所中小學校的師生,用吉他、尤克裡裡在這彈唱出動聽的旋律。 此次比賽是全區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創新成果的又一次展示,也是對學校吉他和尤克裡裡教學的又一次全面檢閱。自2018年起,惠陽區開展了吉他教育進校園、進課堂工作,經過兩年探索推廣,今年實現了全面普及,全區157所義務教育學校都開設了吉他、尤克裡裡課程。
  • 德慶縣永豐中學積極組織學生 觀看「美育雲端課堂」 直播
    德慶縣永豐中學積極組織學生觀看「美育雲端課堂」
  • 千山區教育局召開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工作會議
    千山區教育局召開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工作會議 信息來源:千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02瀏覽次數:次 >為積極構建「五育並舉」素質教育體系,推動我區義務教育高質量全面發展,近日,區教育局召開了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美育及勞動教育工作會議。
  • 2019年江門市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成果展演活動完美落幕
    12月19日,江門市教育局召開美育和勞動教育工作會議,舉辦2019年江門市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成果展演活動,展示全市中小學校美育工作成果,按照國家和省部署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和勞動教育工作。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利元講話,鶴山市教育局、江門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江門市培英小學、鶴山市第六小學等單位作美育經驗發言,恩平市大槐中心小學、臺山市武溪中學等單位作勞動教育的經驗發言,四市三區教育局及有關學校參加展演。
  • 國家力推美育,是音樂的機遇還是挑戰?| 爭鳴
    」;2015年,國務院頒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家不僅越來越重視學校美育,而且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地「採取有力措施」配齊美育教師。
  • 以美育人,多彩藝術課堂受歡迎
    在惠城區各中小學校,美術、音樂等「小三門」變得越來越重要,逐步跟「主科」持平了。近年來,惠城區教育局實施「藝體2+2」戰略,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成效顯著,各學校不斷完善美育課程體系,開設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課程,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
  • 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落地文昌 帶動海南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
    8月6日,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海南師範大學基地學校掛牌儀式暨美育成果展在文昌舉行。展覽展出了志願者們精心製作的美育教具,文昌當地學生的創意作品及文創衍生產品。據悉,2019年11月,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對口支持文昌市聯東中學項目入選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該項目以文昌當地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海南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與學習,推動我省鄉村美術教育發展。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
    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了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先驅作品百餘件,系統梳理了百餘年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篳路藍縷,到改革開放後的蓬勃復興,再到新時代背景下新一輪藝術教育浪潮,美育發展脈絡正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並將隨著美育改革不斷推進迎來新的「黃金時期」。
  • 美育成果展繽紛
    喜慶的音樂,燦爛的笑容,活潑的表演,熱烈的掌聲……2020年11月 13日,由廣東省文化學會、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廣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發展促進委員會指導,廣東省文化學會青少年文藝專業委員會、澳門舞蹈家協會主辦的粵港澳2020年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拉開帷幕,來自幼兒園
  • 藝潤心靈,美育人生|南昌市第二屆中小學校美育教育教學展示活動...
    第二屆中小學校美育教育教學展示評比結果近期,南昌市教育局網站公布了南昌市第二屆中小學校美育教育教學展示活動獲獎名單。此次活動共評出音樂類一等獎85名、二等獎131名、三等獎198名;美術類一等獎72名、二等獎110名、三等獎143名;十佳美育(音樂、美術)教師20名及美育優秀指導老師40名。
  • 開封美術館 積極打造美育基地
    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晨翀報導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作為開封美育基地,開封美術館公共教育中心積極開展藝少年等針對我市廣大青少年的公共教育活動。而此次與開封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推出的書法公益講座活動,正是藝少年活動的一部分。
  • 「人美美育學堂」推動美育教學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杜羽從人民美術出版社獲悉,繼北京第二中學、北京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天津市第51中學、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九年制學校之後,全國第5家「人美美育學堂」日前落戶山東省臨沂市臨沂第39中學。
  • 石家莊市廣安大街小學開設「空中課堂」
    國際在線河北消息:近日,為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與指導,實現推遲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石家莊市廣安大街小學迅速成立「空中課堂」管理架構,學校領導班子帶領教學處、教育處全體成員在春節期間通過網絡視頻會議提前謀劃遠程授課實施方案,籌備資源,商討制定授課形式、授課內容、授課時間從而因地制宜地指導學生在家進行學習
  • 新英才研學行走課程引入博物館資源,領跑國家美育教育_發現頻道...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得以強調和加強,要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新英才博物館課程的設計初衷與《意見》中的內容不謀而合——將課堂延伸至校外,引領孩子們在博物館探尋知識,讓學習輕鬆、有趣又高效。
  • 2020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 美育雲端直播課堂心得體會
    昨天美育雲端課堂已經進行了開幕式,在接下來的幾天會不間斷的有直播課堂,大家可以免費上網觀看。而下文中為大家分享下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 湖南大學「四化」並舉推進美育工作
    完善美育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決策諮詢和評估督導,建立美育年度報告制度和督導制度,定期開展美育專項督導工作。構建美育工作體系,以藝術導論課為核心,分為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十大模塊,統籌各方面育人資源和力量,組織知名專家教授、優秀教師登臺授課。融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建立課程教學、藝術實踐、文化活動、藝術展演「四位一體」的普及藝術教育機制,讓學生在教中學、在練中會、在演中精。
  • 我省將堅持「五育並舉」: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美育受益者
    鄧雲鋒說,我省開足開齊美育課程體系,積極推進書法、篆刻、舞蹈、戲劇、戲曲、影視,以及剪紙、版畫、地方舞、手工製作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課堂,逐步形成美育課程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相互聯繫,具有山東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