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劉金震
    2019年山東省大學生合唱藝術節暨中小學教師合唱展示活動,日前在青島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並正式落下帷幕,一屆屬於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的藝術盛典,充分詮釋我省在美育方面的努力和成果。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接受半島都市報專訪,解讀我省在學生美育方面的實踐。他點讚大學生合唱藝術節和中小學生教師合唱展示活動,並表示將繼續辦下去,每年一屆。
    合唱是美育理念的生動實踐
    藝術節雖落下帷幕,但合唱餘韻回味無窮。記者了解到,本次合唱藝術節和展示活動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舉辦的一次重要活動,活動的宗旨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鼓勵師生唱好中國歌曲、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來自全省近2800名師生把對祖國母親的讚美、對黨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融入到了美妙的歌聲中,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旋律、抒發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心。
    「在學校美育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努力推進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校美育的受益者。」鄧雲鋒認為,合唱正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藝術表現形式,開展合唱藝術節和展示活動就是推動面向人人的美育理念的生動實踐。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尤其是高校美育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一首好的合唱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性,都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有些經典曲目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比如,多少英雄兒女在《黃河大合唱》的激勵下,浴血疆場,保家衛國。「我相信,師生們在合唱藝術的浸潤、感染、薰陶下,一定會不斷提升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整合資源豐富美育載體
    美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在完善頂層制度設計的基礎上,我省在多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鄧雲鋒說,我省開足開齊美育課程體系,積極推進書法、篆刻、舞蹈、戲劇、戲曲、影視,以及剪紙、版畫、地方舞、手工製作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進課堂,逐步形成美育課程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相互聯繫,具有山東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
    我省組建省級美育專家資源庫,遴選一批在音樂、戲曲、舞蹈、曲藝等舞臺藝術領域,以及影視表演、美術創作、工藝美術設計等相關領域中,業績突出、成果豐富,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專家學者,為我省學校美育工作改革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兼職美育教師管理機制,鼓勵、引導高校、藝術院團專家和社會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傳統項目傳承人等專業人士到中小學校擔任兼職美育教師,吸納社會力量從事中小學校美育工作。還將鄉村學校藝術教師培養納入免費師範生培養範圍,開展全省高校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赴鄉村學校支教志願服務。推出了「省培計劃」開展全省骨幹藝術教師專業培訓。
    2017年,省教育廳先後印發《山東省初中藝術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指導意見》《山東省普通高中藝術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美育考試評價制度,為藝術科目納入初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2018年,為構建大中小學整體美育評價體系,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高等學校美育工作評價方案》,以開展美育工作評價為契機,改進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和學生藝術社團建設,加大美育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高校美育育人成效。目前,我省從學生、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三個維度,對學校美育的質量實現了立體評價,為監測評價各級各類學校美育及其效果提供了重要手段。
    大學生合唱藝術節繼續辦下去
    以三年一屆的大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和常規藝術活動為平臺的美育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大中小學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風貌;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為重要內容的課外藝術活動帶動了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繁榮和健康發展。我省先後組織省級藝術院團和高校藝術團體中小學校巡迴演出300餘場,惠及中小學生20萬餘人,受到廣大師生熱烈歡迎,效果十分顯著。
    在慶祝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我省2018年在全省高校舉辦了『歌聲激蕩四十年』大學生合唱比賽。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在全省高校舉辦了『放歌新時代』大學生校園最美歌聲大賽。在鄧雲鋒看來,合唱藝術對於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省教育廳鼓勵引導師生積極參與。
    鄧雲鋒表示,為給全省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提供更多學習、交流和展示藝術才能的機會,為了推動全省高校和中小學更好地開展美育教學和實踐,也為加強中小學教師源頭培訓,省教育廳與大眾報業集團合作舉辦的大學生合唱藝術節和中小學生教師合唱展示活動將繼續辦下去,每年一屆。
    把美育推向縱深、推出實效
    近年來,學校美育工作加速推進,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我們也認識到,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相比,美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仍然是素質教育中亟待補齊的短板。」下一步,省教育廳將繼續堅持「五育並舉」,把全國教育大會關於學校美育的重要部署推向縱深、推出實效。
    我省將推動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藝術中考制度改革落到實處。藝術素質測評工作是對美育教學的客觀評價,它是推進學校美育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了它就可以輻射帶動教什麼、怎麼教和結果怎麼用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測評結果的應用方面,如何把學生藝術素質的測評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與學生升學,與對學校、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評價掛鈎,這是推動學校美育工作紮實、健康、有序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藝術中考是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學習,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藝術實踐活動的有效途徑,也是引起學校、家長、社會重視學校美育教學的有效手段。
    在他看來,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也要在傳統文化藝術的提煉、轉化、融合上下功夫,讓收藏在館所裡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學校美育的豐厚資源,讓廣大青少年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的精髓。
    在打造德藝雙馨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方面,一方面要以開齊開足課程為目標,優化存量,強化增量,有計劃、分步驟配齊專職美育教師,建立農村中小學校美育教師補充機制,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建設,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美育教師隊伍。要靈活採取美育教師聘用機制,重點抓好美育教師的培養,拓寬培養渠道,改革培養方式,實行定單式培養和全科教學,把優秀大學生充實到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採取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開展教學改革實驗、校際相互觀摩與交流等方法,推進在職進修和提高,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另外,要建立美育協同機制,促進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等建立實踐育人共同體,加快推進美育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實踐搭建平臺。統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融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美育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