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新路9號大院開心抱團養老

2020-12-22 蘇州新聞網

大院居民在一起。

本報記者 管有明

「這兩天的井水不知怎麼回事,總有點汙濁。」近期,82歲的楊銘棟找到58歲的鄰居周冬琪,剛說起井水的事,對方馬上表示,他想辦法去借水泵,大家一起來把井水抽乾,再找原因。「肯定有辦法解決的。」正如他所說的,井水汙濁的事很快解決。

楊銘棟和周冬琪都是姑蘇區虎丘街道觀景社區虎新路9號大院的居民,他們關注的是大院16戶居民共用的一口井。35年來,這口井承載了大院居民的用水生活,也見證了大院鄰裡互助團結、抱團養老的溫暖融合。在這個「開心大院」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平凡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匯成一股幸福的源泉。

抱團養老

這個大院有三條規矩

昨天上午8點多鐘,楊銘棟和老伴史蓮英就來到大院101室門前的樓道「會客廳」。其實,這是居民們自發建起的休息與聊天場所,有一張桌子和十多張小木凳、椅子。很快,大院裡的老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歡聚在這裡。「我們每天都這樣,找個話題,說說笑笑,一眨眼,半天過去,趕快各自回屋,做菜燒飯。」楊銘棟說,大院裡的老人抱團養老,聚在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

虎新路9號大院是蘇州市林業機械廠職工的福利分配房,1985年起相繼入住,共有16戶。一晃35年過去了,除了一對老夫妻去世,另外兩戶搬遷,其他老人都成了相攜相知的「老來伴」。相仿的年齡與工作經歷,再加上熟悉的生活規律,構築成這座幸福溫馨的開心大院。不僅如此,後來搬入的兩戶居民也主動融入這個大家庭,共同開啟養老生活。

在9號大院,有三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是如果哪位有事外出,肯定會提前向大家「請假」,說明情況,不然其他人會擔心;二是大院值班人員每天會沿著各家的門前走幾圈,遇到房門沒開的,還會往窗戶裡多看幾眼,或是敲門打個招呼,以防意外情況發生;三是遇到有人生病或是其他意外情況,不用多說,大家都會主動幫忙。「前幾年,獨居老人徐好婆身患重病,她的子女都在上班,白天沒時間陪。鄰裡主動幫她帶菜、燒飯,還陪她聊天。」史蓮英說。

居民們在察看井水。記者 管有明 攝

半生相守

遇到問題一起來商量

大院裡的居民住在一起,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每次遇到問題時,大院居民都是一起商量。」81歲的史蓮英說,十多年前,虎新路9號大院被納入姑蘇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趁著這個時機,居民們想為大院安裝一扇大門。當時在大院「會客廳」,她提出這個設想時,現場的人都說好。於是,楊銘棟主動與觀景社區聯繫並對接施工隊,4000元安裝費也全部由16戶居民共同承擔。大院院門和各項設施需要維護,楊銘棟和史蓮英又主動挑起「擔子」,一個負責小物件維修,一個負責與各家聯繫。

虎新路9號大院都是二層樓的老舊居民樓,時間長了,難免屋頂會出現漏水。三年前,楊銘棟在「會客廳」說起這事,其他3位住在二樓的居民也有同感。於是,楊銘棟召集這3位居民「開會」,商量具體的解決辦法:是一次性整體修繕,還是簡單處理。其實,彼此的心照不宣早已有了答案,但還是需要體現集體的團結一心。最終,楊銘棟通過社區聯繫維修單位,確定維修方案和每戶承擔的維修資金。「如果一戶一戶去請人做,效果肯定不如現在這樣,這就是抱團的好處。」楊銘棟說。

虎新路9號大院居民一開始入住的時候,因為沒有自來水,用水很不方便,於是廠裡安排人員打了一口井。這麼多年來,很多居民自發地掏錢買來明礬、消毒片,對這井水進行淨化,大家從來沒有為維護水井或是用水的事紅過臉。近十年來,遇到大雨天的時候,井水的水質經常受到影響,居民們也都聯手處理。後來搬入大院的周冬琪曾在化工企業工作,每次遇到水井有問題,他都會主動幫忙。「大院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幫忙做一些事也是應該的。」他說。

幸福相伴

「不捨得」是最真的告白

對於虎新路9號大院裡的居民來說,他們就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家裡的活」自然也是一直搶著幹。大院裡有一張值班表,值班人員都是大院裡的居民。最近十多年來,居民們自定「規矩」,每天一戶輪班值守,從不間斷。即便是沒有輪到值班的居民,也紛紛「搶」著上崗。送快遞的、送報的、哪家來人找誰的,值班人員都一一問清楚。「周圍大院的居民紛紛搬離,唯有我們虎新路9號大院的老居民很少搬離,為的就是比親情還深的鄰裡情。」楊銘棟說,「不捨得」三個字是他們最真的告白。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又正值中秋節。當天上午,大院裡的居民們再次走出家門,並拿來藕、紅菱、芋艿、月餅等放在「會客廳」的桌子上,請其他人一起品嘗。這是居民們首次在「會客廳」自發舉辦這樣的茶話會,也讓大家對抱團養老有了更多的期待。「年紀大了,都喜歡在家裡養老,以後我們這些老人一起相伴生活。我很嚮往這樣的日子。」84歲老人程蓓琴說。

「真是沒想到,我獨自一人能在這裡生活得這麼開心。」今年87歲的邵寶珍說,她和老伴是後來搬入大院的,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前幾年,老伴去世後,兒女們提出讓她搬離大院,跟子女一起生活。思前想後,她覺得還是在大院的日子適意。就在這次大院茶話會上,還有老人對她說:「邵阿婆,我們準備等你90歲的時候,吃你的長壽麵呢。」一時間,她對自己的大院養老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體育場路1號大院添了一對「姐妹」 「幸福大院」古城裡開枝散葉
    蘇報訊(見習記者劉達 通訊員徐麗嬌)鮮花方桌上放著水靈靈的薺菜,案板上放著攤好的麵皮,電磁爐上的鍋裡冒著熱氣……昨天上午,記者走進姑蘇區體育場路1號大院,幾位阿姨正在忙碌著。「冬至快要到了,『幸福大院』也建成一年了,我們特意準備了一些食材,和大家一起紀念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
  • 「春田花花老友會」:中國式「抱團養老」體驗記
    「我們這些老人自願結伴,抱團養老。」這個「養老團」的發起人朱榮林說,他的目的很簡單,想讓晚年生活不孤獨,有人可以相互照應。鎮上的桃花節開幕,參加抱團養老的老人們前去觀賞桃花(3月29日攝)。在杭州餘杭區瓶窯鎮港東村一棟小別墅裡,有十多位「抱團養老」的老人,每天一起逛街買菜、跳舞、打麻將,如同多年老友。
  • 和老同學抱團養老,卻過得一地雞毛:什麼樣的晚年最舒服?
    那麼在孕育獨生子女這一代的父母們相繼老去之後、在獨身主義、丁克文化漸漸形成了一種所謂的趨勢之後,抱團養老這種模式,是否將會成為不想進養老院的老人們的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呢?請聽一位女士的訴說:「和老同學抱團養老,卻過得一地雞毛!」究竟什麼樣的晚年最舒服呢?這個問題,恐怕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 自願結伴,一起住別墅,一起吃喝玩樂,抱團養老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德州四對「抱團養老」的故事。他已經成為「抱團養老」模式的典型例子。愛在你身邊,朋友在隔壁。當我老了,我搬到一個地方住。一起喝茶,植樹,散步,旅遊。來自美國的四對夫婦認識好朋友已經20多年了。在孩子們長大之後,他們買了一塊地,建造了四塊小房子,並住在一起。
  • 造價8000萬的申家大院被拆 舉報人與建設者是堂兄弟
    從12月7日開始拆除,即便是經過5天的作業後,申家大院在建設之初的奢華跡象依然清晰可見。從申家大院的大門進去是一座假山,假山周邊是綠植,每一棵綠植下面都有石材砌成的花壇,每一處牆體上均有石雕,十分考究。假山的後面靠山,整座山體已經被綠化,種滿了名貴樹種,多日的拆除工作,在山體上軋出了一條路,紅土裸露,風吹過來,灰塵滿天飛。
  • 14個好友租下兩棟別墅,同吃同住,抱團養老
    抱團養老的參與者區阿姨抱團養老能不能實現,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觀念問題。目前,我國老年人口2.5億,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歲周及以上的人口超1.5億,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10.8%。民政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僅有746.4萬張,每1000名老人才擁有床位30.9張。有一些居住在一線城市的老人,為了進入公立養老機構,輪候時間長達2-3年。有人開玩笑說,這屆年輕人存錢,是為了將來的「養老院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另闢蹊徑,開始嘗試自助式的抱團養老,以便在老了以後能夠繼續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
  • 在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晚年抱團養老可以嗎?比養兒防老更實惠
    咱們先說說「報團養老」是什麼樣的養老模式,報團養老是一種會員制的養老模式,很顯然,在我國農村,也進去了老齡化社會,這些農村老年人對養老問題的需求非常的迫切,而原來的家庭養老已經無法滿足,於是就出現了抱團養老的現象。
  • 建幸福大院助老餐廳 濰坊壽光推行村級養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叢書瑩12日記者獲悉,為切實解決農村老年人離家不離村養老問題,壽光推行村級養老,養老服務靈活有效地延伸到了農村,使「村村養」成為現實。建設幸福大院。一般在集體經濟條件較好和閒置場所較多的村推行。
  • ●14個好友租下兩棟別墅,同吃同住,抱團養老
    我其實一直很嚮往抱團養老。抱團養老的參與者區阿姨抱團養老能不能實現,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觀念問題。目前,我國老年人口2.5億,佔總人口的17.9%。其中65歲周及以上的人口超1.5億,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10.8%。
  • 新厝文化大院,鄉野中開闢傳承路
    走進新厝文化大院,感悟歷史文化,觸動對昔日時光的嚮往,仿佛與先賢對話,慎終追遠在其中。新厝文化大院新厝文化大院位於福清市新厝鎮硋灶村,於2008年12月建成,經過11年多不斷的發展完善,目前已集聚圖書閱讀、廣播影視、文藝演出、非遺展示、科技推廣、書畫、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功能
  • 寬巷子26號大院
    寬巷子26號大院   □鍾立慧(成都)  每當想起童年,成都寬巷子26號大院的景象就會在眼前浮現。那麼清晰、親切、溫暖。  1949年前,外爺和舅父住在寬巷子26號。周末或節假日,父母帶上我和妹妹去看望外爺。
  • 五位阿姨抱團養老,花兩百萬裝修500㎡屋子,養老生活讓人羨慕
    「你想像過你的養老生活嗎?」最近,有5位阿姨臨近退休,五人商量決定不靠子女,不住養老院,五人抱團養老。於是,五個人買下了一套500㎡的房子,花了近兩百萬對房子進行裝修。完工後曬出的房子讓眾多網友羨慕:這才是讓人羨慕的養老生活啊!近兩百萬裝修出來的房子究竟是怎麼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屋情況]原先的房子存在很多缺陷,一樓內部基本沒有任何採光,雖然二樓有兩部樓梯,但是卻有著動線不合理的問題。
  • 5個單身閨蜜,「抱團買房養老」上熱搜!網友羨慕哭:這是我夢想的...
    等你老了,  有想過跟小姐妹一起抱團養老嗎?  「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  突然衝上熱搜  網友們看完羨慕哭:  太美了,  這不就是我要的退休生活!    在東方衛視最新一期的  《夢想改造家》節目裡  有五位來自四川的姐姐  平均年齡50多歲的她們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處於單身狀態  她們相識近20年  退休後有了同一個夢想:  抱團買房養老
  • 「邵東第一豪宅」申愛虎與舉報人的恩怨情仇
    小編幾經查詢、整理出了「邵東第一豪宅」「申家大院」主人申愛虎與舉報人的恩怨情仇。申愛虎由於涉嫌違法,已於今年9月被有關部門控制。(《"邵東第一豪宅"被拆耗資數千萬 宅主曾威脅舉報人》)舉報人申再新《(2016)湘11刑終188號 被告人申再新犯挪用資金罪一案二審刑事裁定書》「申再新,男,1959年9月25日出生於湖南省邵東縣。」
  • 愛心匯聚 15噸蔬菜送給昆明最需要的養老機構
    省老年病醫院供圖2月9日深夜,在雲南省老年病醫院門口,四輛裝滿愛心蔬菜的大卡車駛進巷口。一場因愛心匯聚起來的送菜、運菜接力賽開始了。原來,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雲南省僑聯新僑創新創業聯盟一直在為需要的地方聯繫愛心蔬菜運送工作,雲南省老年病醫院就是其中之一。
  • 湖南「邵東第一豪宅」申家大院被拆 舉報人:豪宅主人曾威脅我
    申家大院的主人為申愛虎,系防城港皇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被拆前的湖南邵東縣申家大院。圖片來源/網絡依山傍水違法佔地的申家大院洪楊村村民申再新是申家大院主人申愛虎的堂兄,2018年7月,申再新開始向相關部門進行舉報。
  • 今日,虎民路小學正式開學
    9月1日是恩施市一年級開學的日子,虎民路小學也迎來史上首個開學季。高新區教育配套終於瓜熟蒂落,理想照進現實。,待明年秋季虎民路小學校區正式建成後,將搬進新校區。,該校位於虎民路與高旗大道交匯處,北鄰規劃大道,西鄰高旗大道,南側緊鄰綠地公園,東側為規劃道路。
  • 廣東公布2019年度星級養老機構63家
    -82553125 2 廣州市紅升僑頤養老院 寺貝通津1號大院20棟 020-87673963 3 廣東頤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 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西路35-37號 020-84387309 4 廣州心慈養老院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28號後座
  • 5個單身閨蜜,「抱團買房養老」上熱搜!網友:這是我夢想的退休生活
    等你老了,有想過跟小姐妹一起抱團養老嗎?「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突然衝上熱搜網友們看完羨慕哭:太美了,這不就是我要的退休生活!夢想改造家》節目裡有五位來自四川的姐姐平均年齡50多歲的她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處於單身狀態她們相識近20年退休後有了同一個夢想:抱團買房養老
  • 「怪蟲」襲擊成都一居民樓 抱團爬牆散發臭氣
    「怪蟲」襲擊成都一居民樓 抱團爬牆散發臭氣推薦閱讀   「門口咋那麼臭啊?這些黑色的是啥子哦?」近日,在順江路367號大院,出現了一些「不速之客」,白色的樓房外爬著黑色的蟲子,這些蟲子時而抱團,並散發出陣陣臭氣,居民拿它們沒辦法。昨日,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說,這種蟲子叫馬陸,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撒石灰。  昨日,記者在順江路367號大院的一單元入口處,看到樓梯間的角落裡就爬著這些蟲子,它們黑色的軀幹在白色的牆壁上煞是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