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見習記者劉達 通訊員徐麗嬌)鮮花方桌上放著水靈靈的薺菜,案板上放著攤好的麵皮,電磁爐上的鍋裡冒著熱氣……昨天上午,記者走進姑蘇區體育場路1號大院,幾位阿姨正在忙碌著。「冬至快要到了,『幸福大院』也建成一年了,我們特意準備了一些食材,和大家一起紀念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錢煜芬阿姨說。
錢阿姨所說的「幸福大院」就是去年12月31日本報報導的《在「幸福大院」裡吃頓團圓宴》一文中提到的大院。當時,由蘇報「黨建幫幫團」牽頭,攜手9家共建單位,在體育場路1號大院打造了可供居民運動、閒聊、議事的「共享空間」。在大院建成一周年之際,蘇報「黨建幫幫團」記者走進大院,見證近一年來這裡發生的變化,探尋大院裡發生的點滴故事,感受「幸福大院」裡傳遞出的城市溫度。
「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院的環境變得更好了,住在裡面很舒心。」家住五樓的李玉珍阿姨說,去年改造剛剛完成時,大院的環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疫情趨於穩定之後,居民小組長就帶領大家成立環保小分隊,每天按時巡查院裡的衛生,定時檢查健身器材等硬體磨損情況。今年8月份,為了遏制樓道小廣告隨意張貼的現象,大院居民向錦帆路社區提出在大院中增設便民服務欄,把提供便民服務的廣告信息整合到一起。服務欄中的廣告信息由居民和社區共同篩選,這樣既能讓大家享受到廣告中的便民服務,也讓樓道環境免遭破壞。
老舊大院變身「溫馨之家」,變的不僅是環境,一年來,這個近150平方米的大院已經成為互幫互助、協商議事的居民自治平臺。今年11月,大院門口的工地開始施工。由於工地和大院僅隔一條街,工地噪音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大院居民,「施工方確實遵守了施工規定,但是我們老年人都是早睡晚起,和工地的施工時間還是不一樣。」錢煜芬告訴記者,很多居民都希望工地能把早上的開工時間調早一點,晚上結束的時間也能早一點,這樣施工噪音基本就不會影響到居民睡眠。
帶著大家的意見,錢煜芬等居民代表邀請施工方負責人來到大院中和居民面對面協商。了解到相關情況後,施工方負責人欣然同意了居民們的訴求,在答應調整施工時間的同時,還主動在工地周邊安裝了噴霧裝置抑制揚塵。「大院裡有什麼事兒,我們就坐在一起商量,再難的事情也能解決,畢竟『一家人』的力量肯定大於一個人。」錢煜芬笑著說。
「今年以來,體育場路1號大院中的融洽氛圍有目共睹,所以我們也在致力打造更多的『幸福大院』,提升基層治理效果。」錦帆路社區黨委書記金麗娜介紹,目前,社區分別在同德裡和明輝花園打造了「街巷」、「樓宇」類型的「幸福大院」。
在同德裡的水井邊,居民和網格員在一起協商解決如何合理利用公共設施、規劃停車位、處理與遊客關係等問題。在明輝花園的二樓平臺,居民們協商整治環境,打造悠閒宜居的「空中花園」。「不同的地域類型打造不同風格的『幸福大院』,讓居民們走出『小家』,共同建設和諧幸福的『大家』。」金麗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