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晚年抱團養老可以嗎?比養兒防老更實惠

2020-12-25 豫鄉文旅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今天看到一個有關三農的話題,就是在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報團養老可以嗎?在農村,老年人養老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因為農村老年人很少有購買養老保險的,就算有也是百十塊的基礎養老金,「老有所養」,對於農村老年人來說大多數還是「養兒防老」的養老模式,但是現在農村很多的農村年輕人因為生活的壓力外出四處打工,很難經常在老人身邊,於是就出現了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報團養老的現象。

咱們先說說「報團養老」是什麼樣的養老模式,報團養老是一種會員制的養老模式,很顯然,在我國農村,也進去了老齡化社會,這些農村老年人對養老問題的需求非常的迫切,而原來的家庭養老已經無法滿足,於是就出現了抱團養老的現象。在城鎮居民中,抱團養老模式的檔次很高,屬於一個黃金產業,通過相關企業的介入,能實現城鎮老年居民的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需求,比如這些養老機構辦理愛心超市,辦理老年學堂,辦理聚樂團,辦理養生項目等,但在農村,這些還不具備。

所以農村人所謂的抱團養老,還處於萌芽狀態,而現在開始出現的兄弟姐妹合資建房來抱團養老,可以說是一種自發的抱團養老現象,值得社會各界關注。兄弟姐妹屬於具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如果他們之間相處得很好,孩子們對他們合資建房來抱團養老有無異議,還是可以施行的。至於合資建房,也是可以的,舉個例子,比如兄弟姐妹都同意在自己父母所在的農村合資建房,把自己父母居住的房屋重建、修建或者裝修一下就可以了,這樣也不違背農村房宅「一戶一宅」的現有政策規定,而且這些願意家屬居住在一起,也沒有這方面禁止的規定。作為農村的兄弟姐妹們,慢慢地也都老了,能守在自己父母身邊抱團取暖,也不失為一種新的孝道文化。

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抱團養老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比方說他們的後代由於考上大學而在城鎮上班,或者常年在外打工不能贍養老人,那這些留守在家的老年兄弟姐妹就可以聚在一起,互相照應,誰生病了兄弟姐妹們可以輪流照看,誰心情不好了兄弟姐妹們會找他聊天解悶,抱團取暖也不至於讓兄弟姐妹們之間孤單寂寞,也能減輕晚輩人的生活壓力,後輩們只要記得按時往家裡寄錢就可以了,逢年過節的孩子們都會來了濟濟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當然在家呆不住了,兄弟姐妹們又可以一起出去旅遊觀光,或者一起下菜園子種菜澆水,活也幹了,也有蔬菜吃了,更重要的是鍛鍊了身體,少生病,不讓孩子們擔心。

但不能說農村兄弟姐妹們合資建房抱團養老就沒有弊端,俗話說「牙和舌頭也有不合的時候」,「親戚遠來香,緊鄰高打牆」,一個父母生的孩子,秉性還是會不一樣的,脾氣和生活習慣不同,難免也會鬧矛盾。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兄弟姐妹們不和的現象也不少,比如錢財方面,兄弟向姐妹借錢花,也有不還的,結果叫親人也沒得做,不是沒有,所以農村兄弟姐妹們要合資建房抱團養老,事先要想好,有沒有一直抱團取暖的堅持心,會不會發生各種不愉快,尤其是這個合資建房的問題,各自的出資一定要白紙黑字的釐清,「親兄弟明算帳」,「先小人後君子」,最好有個抱團養老的協議,這樣對大家都有約束力。

當前來看,農村建房的審核問題越來越嚴格,也不一定能成,不過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還是值得去探索的。說不定,以後農村的養老模式,除了養兒防老,抱團養老也會成為一種時尚的呢,畢竟城鎮化建設進程太快了,很多農村年輕人出去安家落戶以後,很少有時間再回農村陪伴年邁的父母,老輩的兄弟姐妹們不願進城養老,在農村抱團養老也是極好的。

相關焦點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家庭內部存在的隱性金融契約,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間「投資」「報答」「虧欠」,隱性擔保等等,這些即便到今天也沒有完全褪色。陳志武說養兒防老不道德,不是質疑這模式過錯,而是指責它對家庭關係的戕害。他認為,親屬關係生而無法改變,由此派生出的種種「契約」,也就帶有強制性意味。
  • 好姐妹抱團5年散夥了,68歲阿姨坦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導語:「老了,老了,不中用了」,經常聽到老人們說這樣的話,老了難,老了如何養老更難。養老一直是一個被大家關注的話題,以前的養老方式有兩種:一是「養兒防老」,二是去養老院養老,兩種養老方式都各有優缺點。如今出現了很多種新型養老方式,比如:抱團養老、社區養老、候鳥式養老、回鄉養老和老年大學養老等。今天給大家說說抱團養老的那些事。
  • 養兒防老不靠譜,新型的養老慢慢變老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美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養兒防老真是越來越不靠譜了。本來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本分,但是兒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家庭,但是有時他自己也顧及不上,更談不上養育父母了。在網上看到就有幾個閨蜜決定抱團取暖,一起養老,他們都是熱愛絲巾和廣場舞的「大媽,」為了夢想而踏上旅途,5個單身女人同居,他們年齡相仿,性格不同,愛好廣泛,都是已經認識了20幾年的好姐妹,希望慢慢變老的日子裡一起吃喝玩樂,一起相互陪伴,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住在一起,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 農村養老保險可以一次性補繳,兩個老人得花18萬,你願意交嗎?
    以前農民為了養老,都是想方設法生一個男孩,因為在他們心裡女孩都是得嫁出去的,只有生男孩才能養老。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農村養兒防老觀念根深蒂固而城裡人就好不少,因為他們在城裡可以領到養老金,晚年可以靠這點錢養老,不用擔心沒有兒子防老的問題。
  • 養兒防老不在行,「養老防女」卻不含糊,這個老人的做法,連兒媳都看...
    在以前,老人們寄望於養兒防老有很深層次的原因,在我們看來,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是責任,如果到了晚年沒有養老保障的話,指望孩子養老也並無不可。 到了現在,人們多數不再寄望於讓子女養老,這裡面可能有子女無力贍養的被動無奈,也有思想觀念進步的灑脫。
  • 宋嘉豪 鄭家喜 吳海濤 | 「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轉】
    「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9(12):131-142.研究發現,男性子嗣的有無對農村老年人貧困具有顯著影響,擁有男性子嗣會提升農村老年人陷入經濟貧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會顯著降低其心理貧困發生的概率。本文經驗證給出的可能解釋是,在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由於對自我價值的逐漸看重和空間距離造成的"事親"難度加大等原因,導致中國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 和老同學抱團養老,卻過得一地雞毛:什麼樣的晚年最舒服?
    那麼在孕育獨生子女這一代的父母們相繼老去之後、在獨身主義、丁克文化漸漸形成了一種所謂的趨勢之後,抱團養老這種模式,是否將會成為不想進養老院的老人們的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呢?請聽一位女士的訴說:「和老同學抱團養老,卻過得一地雞毛!」究竟什麼樣的晚年最舒服呢?這個問題,恐怕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 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老觀念養兒防老隨著人口老齡速度加快,養老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面臨養老問題。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老話說「養兒防老」,那麼對於當今社會還適用嗎?根據現實情況來看,也不完全正確,當今社會女性的地位不斷提升,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老人已經轉變了思想,認為養女也能養老,已經不在爭前恐後的生兒子,要一個孩子,不管男女又能養老。案例簡述01我的同學王爽,是家裡的獨生子,男朋友家裡有三個兄弟,於是婆婆主動提出讓老公入贅到自己的家中,以便於給王爽的父母養老。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很多人把嘔心瀝血把孩子養大,到了晚年得病卻遭到孩子嫌棄,當事人倍覺傷心,早知如此,何必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價值都放在孩子身上?基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於是很多人對養兒防老這句話產生了否定的心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或者結婚後選擇丁克,以期將自己人生的價值最大化,將養育孩子的時間與金錢乃至精力用來建設自己的人生。
  • 如何安度晚年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很多中國人的傳統掛念中,一直會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會認為相比於出嫁女來講,娶媳兒才能更好的擔任自己的「晚年管家」照料父母的晚年生活。可養兒真的能防老嗎,不少現實案例說明,兒子往往因為性格、脾性,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矛盾,導致老人的晚年生活並不舒坦,甚至會過得很可悲。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更適合年輕人?
    如今這個社會裡,養老的問題可以說是越來越嚴峻。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養兒防老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習慣,哪怕是到了今天,這個習慣仍然根深蒂固。但是,千裡堤壩,潰於蟻穴。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 抱團養老漸入佳境:5個單身閨蜜在雲南買了棟房子,網友羨慕哭了
    如果年老時,不住養老院,不靠子女,應該怎麼養老?如今,興起於西方國家的「抱團養老」模式引入國內,在東方衛視最新一期《夢想改造家》中,來自四川的五姐妹看到設計師改造後的房子,欣喜若狂,一個手裡拿著鑰匙,另一個開玩笑把鑰匙奪了過來,就像孩子一樣親密無憂無慮。
  • ...乞討,老人,耿生茂,子女,養老,不輟,勞作,養兒防老,奔走呼號,回...
    前不久,有調查報告說,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農村老人不輟勞作,固然與他們勤勞簡樸等因素有關。但是,從百歲老人乞討為生的活生生例子來看,更多農村老人不輟勞作的主因應該是生活困頓。老人藉此養活自己,減輕子女的負擔。
  • 英國人養兒防老,靠譜嗎?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都信奉著養兒防老,尤其是大農業時代,絕大部分的農村人即使在異常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下,也會千方百計地一生再生,只為拼一個兒子出來。(弱弱地插個題外話,Wendy姐姐的童年就曾深受計生政策之苦,故事太多,以後有時間再慢慢跟你們聊。)長大以後,我們是否還記得父母親溫暖而結實的懷抱?
  • 養兒防老:多少父母,被中國式「最美謊言」坑了一輩子
    無可否認,孩子多的家庭確實會比較有煙火味,很多人也覺得孩子多,老了才能有天倫之樂,但,天倫之樂和養兒防老,真的是一回事嗎?    第三、多子家庭,父母無法一碗水端平,老了多半會被孩子互相推託,陷入無人養老的尷尬局面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覺得生多幾個孩子,對養老是多幾層保障,一個不孝順,起碼還有其他的可以養
  • 抱團養老漸入佳境:5個單身閨蜜在雲南買了棟房子,這是你理想中的...
    如果年老時,不住養老院,不靠子女,應該怎麼養老?如今,興起於西方國家的「抱團養老」模式引入國內,在東方衛視最新一期《夢想改造家》中,來自四川的五姐妹看到設計師改造後的房子,欣喜若狂,一個手裡拿著鑰匙,另一個開玩笑把鑰匙奪了過來,就像孩子一樣親密無憂無慮。
  • 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
    人老了,到底靠誰養老,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是哪三寶呢?人老了,養老別指望別人,能夠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很多老人會想不通,辛苦把孩子拉扯大,他們養自己也是天經地義。話雖這樣說,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結婚後,如果都是家裡的獨苗,他們就要撫養四個老人。如果家裡還有爺爺奶奶,那負擔就更加重了。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他們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去啃老就不錯了。
  • 農村3000萬光棍,會導致什麼後果嗎?老農:要吃的苦頭都在後面
    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也不僅讓人擔心起來:再過20年,這些找不到結婚對象的光棍都上了年紀,他們老了以後該咋辦?換句話說,農村的3000萬光棍,會導致什麼後果嗎?其次,這些農村的大齡未婚男性還得負責給父母養老。
  • 5閨蜜花百萬麗江買房養老:中國的空巢老人,你想好怎麼養老了嗎
    多數國人都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生活中,大部分老人的養老方式也是依靠子女養老。然而,隨著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年輕人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養兒防老都已經變得越來越難。第二,社區養老。近些年,全國各地都在加快推進社區養老,探索在街道、社區開設綜合養老機構,讓老人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下享受到專業化、便利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