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不靠譜,新型的養老慢慢變老

2020-12-22 蜜樂多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美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養兒防老真是越來越不靠譜了。本來贍養父母是子女的本分,但是兒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家庭,但是有時他自己也顧及不上,更談不上養育父母了。

在網上看到就有幾個閨蜜決定抱團取暖,一起養老,他們都是熱愛絲巾和廣場舞的「大媽,」為了夢想而踏上旅途,5個單身女人同居,他們年齡相仿,性格不同,愛好廣泛,都是已經認識了20幾年的好姐妹,希望慢慢變老的日子裡一起吃喝玩樂,一起相互陪伴,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住在一起,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她們有各自獨立的空間,相互不影響,各得其樂。但是大家又住在一起,可以相互照應,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唱歌,快樂地在一起白首偕老。

兒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人老了退休了也需要尋找自己的樂子,遠離那些勾心鬥角的婆媳關係,與三五知己一起相伴到老,也是一種樂趣。

有人熱愛詩和遠方,有人只想抓住眼前的幸福,但是為自己而活,過理想生活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必走別人走過的路,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下去就會夢想成真。

相關焦點

  • 養兒防老到底靠不靠譜?
    當你老了,走不動了,在爐火旁打盹。一首《當你老了》引發了無數人的感慨。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財富多少,不管你願不願意,伴隨著時光無聲的流淌,每個人都會走進歌裡,掛在牆上,去開始下一個輪迴。人生遲暮之際,誰來給你洗衣做飯?
  • 英國人養兒防老,靠譜嗎?
    「~做生活的忠實記錄者~」是不是直覺告訴你,非常地不靠譜? 別急,看完這篇文章再說啦!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都信奉著養兒防老,尤其是大農業時代,絕大部分的農村人即使在異常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下,也會千方百計地一生再生,只為拼一個兒子出來。(弱弱地插個題外話,Wendy姐姐的童年就曾深受計生政策之苦,故事太多,以後有時間再慢慢跟你們聊。)
  • 如何看待「養兒防老」的觀念,別傻了,老了只有這個人最靠譜
    老了只有這個人最靠譜而且養兒防老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果這個兒子不孝順怎麼辦?到你老了他根本不管你怎麼辦?不吉利的說,如果你的兒子死了怎麼辦?老了只有這個人最靠譜1、年輕人的日子也不好過當代的子女和小孩很有可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到了一個大城市,甚至於出國留學,到別的地方跟別的人結婚,不回來了。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你會選擇哪個?
    說白了,這是對於這個社會不信任的一種表現,雖然這種表現不好,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無奈之舉。有網友提出,未來很多人的養老思維,將會從傳統的養兒防老,變成機構養老,這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那麼,20年前與20年後的今天,人們養老的思維有多大變化呢?未來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又會更流行呢?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更適合年輕人?
    如今這個社會裡,養老的問題可以說是越來越嚴峻。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養兒防老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習慣,哪怕是到了今天,這個習慣仍然根深蒂固。但是,千裡堤壩,潰於蟻穴。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答案是不確定的,我們不否認很多人養育子女是為了老有所依,等年老生病時以獲得子女的贍養,但是就我身邊的人而言,大部分人在生孩子時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為了孩子能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豐富,為了讓婚姻更加穩定,因為孩子的出生。
  • 「養兒防老」已經不現實,明天,你是否有錢養老?
    平日不理不睬,連叫老人一聲姥姥都不肯。老人在國內已經沒有了住址,也沒有直系親人了。自己不通英文,也不願意讓國內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窘迫,讓人看到她一生的辛勞只養出兩隻白眼狼。於是老人只能一直在家裡默默的承受自己一手撫養大的女兒和孫女帶來的冷暴力。心灰意冷的老人說,不想死在美國,也不想再見到漠然如路人的女兒和孫女,只想回到故土,埋在那裡就好。
  • 都說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存在的!你養兒是養老還是「啃老」?
    一直以來,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就是我們傳承多年的一種傳統的觀念,在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認可這一觀念的,尤其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這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錯,在過去,確實如此,多子多福,養兒能防老。兒子多了,總有一個會出息的,養大了兒子,兒子不養老人,那就是大不孝,在過去以孝治天下的時代,一個不孝的名頭壓下來,到哪都寸步難行。
  • 養兒防老不在行,「養老防女」卻不含糊,這個老人的做法,連兒媳都看...
    在以前,老人們寄望於養兒防老有很深層次的原因,在我們看來,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是責任,如果到了晚年沒有養老保障的話,指望孩子養老也並無不可。 到了現在,人們多數不再寄望於讓子女養老,這裡面可能有子女無力贍養的被動無奈,也有思想觀念進步的灑脫。
  • 養兒防老,防的應該是「孤獨終老」
    但現代性打破了這種交換,因為現代人不需要把自身價值通過家庭體現,起碼一部分人不再通過家庭作為自身的價值體現,不婚不育就是最簡單的體現。所以「養兒防老」這個觀點目前被爭論的越來越多,質疑甚囂塵上 。如果把個人價值體現在家庭上,認為給父母養老送終是責任,那麼會認同這個觀點;如果認為個人價值寄託給自己或者其它的信仰,贊成「父母無恩論」,那麼會駁斥這個觀點。
  • 養老規劃可以是慢慢變老也慢慢變富!
    世界首富貝佐斯有一次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價值投資,長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而且你是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巴菲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巴菲特自身的財富積累經驗證明:投資要慢慢變富。我個人認為:這是巴菲特說過的所有關於投資的至理名言中,對我們這些普通人做投資理財最有指導意義的一句話。今天的《案例說保險》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抱著「慢慢變富」的心態,實現未來的養老規劃。
  • 在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晚年抱團養老可以嗎?比養兒防老更實惠
    在農村,老年人養老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因為農村老年人很少有購買養老保險的,就算有也是百十塊的基礎養老金,「老有所養」,對於農村老年人來說大多數還是「養兒防老」的養老模式,但是現在農村很多的農村年輕人因為生活的壓力外出四處打工,很難經常在老人身邊,於是就出現了農村兄弟姐妹合資建房,報團養老的現象。
  • 養兒防老:多少父母,被中國式「最美謊言」坑了一輩子
    多少中國父母,窮其一生奮力託舉,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幾個孩子,為的就是老來有所依,老來有所有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養兒防老這件事情,近些年來卻貌似越來越不靠譜了。  說個身邊的例子。  老家的表姑媽有二個兒子,大兒子今年44歲,小兒子41歲,大兒子二夫妻在四川開小麵館,小兒子二夫妻在廣州打工,二個兒子一年就春節回去一次,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回家。
  • 養兒防老?家長若能堅持做到這幾點,不愁老了沒人養老
    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養兒防老,然而在前幾天在朋友圈裡卻看到朋友吐槽說養兒防老是最大的謊言,說實話當時真的是比較納悶,因為這顛覆了我們之前的常識。當問及朋友為什麼有這樣的感慨時,朋友圈說因為他看到了太多,明明有幾個子女卻依然沒有贍養老人的新聞,於是就覺得心裡非常的難受,既感嘆父母的不容易,又感嘆子女的白眼狼。養兒防老成最大謊言?堅持做到這幾點,或許不用發愁晚年沒人養老養兒防老?
  • 「養兒防老」莫成執念,「老有所備」方能樂天
    「養兒防老」,也許是對於自己老了以後的生活有著不安全感,所以希望有人陪在眼前。「養兒防老」,也許是老人間的小小攀比,誰的子女不在身邊,仿佛就成了人生失敗者。最終,心理崩潰的朱力向媳婦舉起屠刀,而自己也在獄裡自殺……按說,老兩口不適應美國生活,和兒子媳婦不能共同生活,沒法在那邊養老,唯一辦法就是兒子把錢還給他們,二人回國。可惜,這條路被媳婦堵死了。怎麼過呢?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最後過度失望,加上故鄉的一切都被連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無比絕望之下,引發血光之災。
  • 致:慢慢變老的我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點點星光(ID: diandianxingguang88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到中年,真的是不知道,真的是不明白,>原來時光如此的短暫,幾十年稍縱即逝,原來光陰如此的瞬間,三萬天一晃而過,總覺歲月漫長,總覺未來很遠,殊不知我們正在變老。
  • 2017.01:老年人「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因素分析(王一笑)
    自古以來,兒子養老與否的故事在我國農村地區廣為流傳,這些故事不自覺地構建著「兒子養老」的觀念,形成了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張德元,2013)。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城鎮居民的性別偏好呈現弱化趨勢,學者的關注點逐漸從「兒子」擴大到「兒子和女兒」。
  • 餘生,讓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有一句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餘生,好想找一個人,一起慢慢變老,老到哪裡也去不了,我還是你手心的寶,你還是我心上的人。如果你願意陪我一起慢慢變老,那就找一座小城,或者是小鎮都可以,建一座小院,門口栽花,屋後種菜,一旁的小山坡上,有十畝桃花。清晨,一起澆花,一起摘菜,一起看朝霞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