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存在的!你養兒是養老還是「啃老」?

2020-12-25 柒情琉語

一直以來,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就是我們傳承多年的一種傳統的觀念,在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認可這一觀念的,尤其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這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不錯,在過去,確實如此,多子多福,養兒能防老。兒子多了,總有一個會出息的,養大了兒子,兒子不養老人,那就是大不孝,在過去以孝治天下的時代,一個不孝的名頭壓下來,到哪都寸步難行。那麼,現時現日,還是如此嗎?

兒女多,養老就不用愁嗎

很早之前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報導一個85歲的老母親,被活生生凍死在兒子門外。

這是2017年發生在重慶萬州的一個小山村裡,老人的老伴早幾年就去世了,老人有3個女兒,4個兒子。老伴去世後,老人就跟著4個兒子生活,每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月。

那天正好是老四跟老大交接老母親的日子,老四把老母親送到了老大家門口,老大知道老人今天要來,故意躲了出去不回來,老四就把老人一個人放在老大家門口。而老人等啊等,等了很久,又冷又餓,老人在門口一直喊兒子的名字,但是沒人應她,無奈之下,老人蹣跚著步子去找二兒子,二兒子覺得沒有輪到自己,也不回應老人,任憑老人喊到沒了動靜,以為老人走了,等到第二天二兒子出門的時候,看到老母親坐在自己門外的石凳上,口鼻都是血,但是二兒子覺得自己送小孫子上學要緊,也不沒理老人,等二兒子回來的時候,老人已經凍死了。

明明有4個兒子,3個女兒,臨老卻落得個凍死的下場。為什麼兒子都不願意把老母親接進屋呢?明明輪到老大,老大卻故意躲了出去,還是因為自己家的狗把老人咬傷了,老人在老大家養傷多呆了一個月,他覺得自己多養了一個月,不該輪到自己,所以早早躲出去不回來。

老二覺得老人偏心,比較偏疼老三老四。而其他人覺得老人疼老二,把家產都留給了老二,每個人都心裡不平衡。

有人說,那老人還有三個女兒呢?

對,老人還有3個女兒,當三個女兒知道消息的時候都表示她們都願意贍養老人,但是幾個兒子都不同意,養老是兒子的事情。當老人去世,幾個兒子都不願意管老人的後事。諷刺的是,老大的房子就是老人的,老二老三的娃兒都是老人帶大了,老四的房子是老人自己買材料帶人來修的!

當時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小編心裡的難過是難以言喻的,都說多子多福,養兒防老,這樣的兒子,有什麼用呢?

現在的人,是養老的多還是啃老的多?

寫這篇文章呢,也是之前小編的一個朋友,她老公一心想要二胎,但是她不願意,家庭條件,經濟條件通通不允許,他老公覺得,現在不生,以後老了,只有一個兒子,壓力大,什麼事都沒人商量。但是小編的朋友覺得,與其分攤經濟把兩個孩子都養的平庸,不如集中精力教育好一個孩子。況且,現在的人,還指望以後孩子來養老嗎?能讓他們不啃老就不錯了,老了自己買了養老保險,不拖累孩子就可以了。

小編想想也是,現在的人,真的還指望靠兒女來養老嗎?不啃老也就不錯了吧。

但是現在出現了新型的啃老方式,很多年輕人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新型啃老方式指的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生了孩子,卻理所當然地把孩子給老人帶,仔細觀察會發現現在的廣場公園裡帶孩子的很多都是老人,有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有的是孩子的外公外婆,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非常普遍。很多老人掏空了積蓄,養老金為兒女結婚買房買車操碎了心,但是結了婚並不是人生大事的終結,而是開始。

兒女結了婚,又有了寶寶,兩個都要上班,那麼孩子誰來帶?條件一般的家庭保姆請不起,那就只好請老人來幫忙了。好的,一個月給老人算一些生活費,不好的還要老人倒貼給孩子買這買那。

一個兒子的,帶了一胎沒準還要帶二胎,畢竟現在開放二胎了嘛,也有很多人願意生二胎的。兒子多,給大兒子帶了孩子,那小兒子也不能免了,不然兒媳婦肯定要有意見了。不帶孩子,那我也不用給你養老了是吧。還有,兒子多的,你也就要分的公平,不公平,兒子媳婦有意見了,家庭又不和諧了。兒子。

所以,有多少老人七八十歲了還在幫忙帶孩子,人退休了,身體卻遲遲不能退休。享清福?是真的很少能看到的。

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趙樸初說:

「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卻未必是父母的家」,人老了,一定要有一個安身之所。

想要老得有尊嚴,在年輕有能力的時候應該開啟養老的準備。無論如何,都不要把養老的寄托在兒女的身上。不是說就不能給你養老,我相信大部分的兒女都還是孝順願意給父母養老的,但是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沉重的生活壓力都已經壓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不是他們不願意養老,而是真的力不從心了。

所以,如果你已經對贍養老人感覺到有壓力,更應該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養老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相關焦點

  • 宋嘉豪 鄭家喜 吳海濤 | 「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轉】
    「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9(12):131-142.摘要:本文針對當今農村"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的疑問進行了相關文獻的梳理與理論分析,採用2014年中國老齡人口健康狀況調查數據(CLHLS),驗證了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人經濟、健康和心理3個維度貧困的影響
  • 養兒防老?養兒養女都不能防老,生二胎朋友請慎重
    茫茫人海,相識是一種緣分,請你隨手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中學教師將隨時更新精彩教育類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教育、暢聊教育吧!在當今社會,住房、醫療和教育永遠是人們最關心的三件大事。說到教育這塊,估計很多朋友都要吐槽了,現在城裡養個孩子,簡直就是碎鈔機。孩子小時候,各種開銷意想不到,本以為孩子大點會好點時,才發現對孩子的投入才剛剛開始。
  • 養兒防老不在行,「養老防女」卻不含糊,這個老人的做法,連兒媳都看...
    在以前,老人們寄望於養兒防老有很深層次的原因,在我們看來,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是責任,如果到了晚年沒有養老保障的話,指望孩子養老也並無不可。 到了現在,人們多數不再寄望於讓子女養老,這裡面可能有子女無力贍養的被動無奈,也有思想觀念進步的灑脫。
  • 《安家》:養兒防老或養兒啃老?別讓你的父母為你的自私付出代價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對他進行了徹底的分析,古代經濟、交通不發達,生活成本低,因此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離開他住過的村子,因此只要孩子被撫養成人,他將終生依靠在你身邊生活。是的,在古代撫養孩子太容易了,只不過是在粥裡放一把米,沒有食物可吃,你可以在外面挖一把野菜謀生。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養兒防老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養兒防老真的可靠?
    是的,人們養兒的初衷就是防老、養老,但是照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古人真的活不到需要靠兒子養老那一天。而放在現代,醫療技術日益發達,甚至已經到了患不治之症時把自己的身體冷凍起來,等到未來某一天可以治療的時候再拿出來治療的水平,且不說這些有可能活到幾百歲的人。單單是普通的老百姓,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7歲,活到70歲已經是很常見,起碼到了90多歲才敢自稱高壽。
  • 「養兒防老」已經不現實,明天,你是否有錢養老?
    老人說,女婿叫她老恐龍。女兒和女婿都是有體面工作的人,收入很高,但是卻從來不為老人改善生活質量。老人在美國多年,絕少出門,哪也沒去玩過,就連亞洲超市也只去過一、兩次。為了供孫女念大學,老人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生活了一輩子的舊居。而孫女自打從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畢業參加工作後,對老人非常的冷淡。平日不理不睬,連叫老人一聲姥姥都不肯。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明白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古代生孩子,都是母憑子貴,生一個兒子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就水漲船高,然而隨著發展,這種觀念卻流傳至今,許多人還是拼了命地要生兒子,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婆婆和丈夫嫌棄沒有給家裡剩下傳宗接代的人。現如今,雖然大多數人改變了封建思想,但是「養兒防老」這個觀點還是強烈存在著。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很多人把嘔心瀝血把孩子養大,到了晚年得病卻遭到孩子嫌棄,當事人倍覺傷心,早知如此,何必將自己一生的精力和價值都放在孩子身上?基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時有發生,於是很多人對養兒防老這句話產生了否定的心態,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或者結婚後選擇丁克,以期將自己人生的價值最大化,將養育孩子的時間與金錢乃至精力用來建設自己的人生。
  • 「啃老族」顛覆「養兒防老」
    有這樣一則謎語,謎面:「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座不動,十分無用」。你猜出是哪類人了嗎?謎底:啃老族!啃老一族,存在於6類群體:一是對就業挑肥揀瘦的高校畢業生,二是嫌工作太累、太緊張的自動離崗離職者,三是好高騖遠的創業幻想型者,四是率性而為的頻頻跳槽者,五是調動工作後不如意的乾脆不就業者,六是文化低、技能差的怕苦怕累者。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城市裡,30﹪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
  • 俗話說:「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老人表示養兒不一定防老
    「養兒防老」,一直都是中國老人家的一種祖傳思想。但是養兒真的防老嗎?之前看到很多新聞裡寫道:「在某某街上看到上了年紀的老人,一開始以為是孤寡老人,一問就說家裡好幾個兒女,可是無人贍養這個為孩子奮鬥了一輩子的老人家。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有一個鄰居,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前幾年自己退休,老伴去世,一個人跟著兩個兒子過。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你會選擇哪個?
    如今這個社會裡,養老的問題可以說是越來越嚴峻。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
  • 養兒防老到底靠不靠譜?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在爐火旁打盹。一首《當你老了》引發了無數人的感慨。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財富多少,不管你願不願意,伴隨著時光無聲的流淌,每個人都會走進歌裡,掛在牆上,去開始下一個輪迴。人生遲暮之際,誰來給你洗衣做飯?誰來給你端茶送水?誰來幫你排憂解悶?一句話,誰來給你養老送終?
  • 中國人的繁殖欲,源於養兒防老的騙局
    它的意思是,世界上總有一類父母,總想著生孩子,但把孩子生下來的目的不是好好的養育他們,而是指望隨便把孩子養大,然後讓孩子規規矩矩地給他們養老。但這類人並不知道,養兒防老,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不信,你去看看下面說的這四個故事,就知道了。
  • 20年後,養兒防老與機構養老,哪個更適合年輕人?
    如今這個社會裡,養老的問題可以說是越來越嚴峻。一方面,是年輕人看多了父輩們目前的退休和養老生活,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而另一方面,便是年輕人少子化問題的存在,說白了很多人都不信奉養老依靠下一代的理念了。
  • 多子多福多子丸?
    (新華社/圖)促排卵藥物,民間有一個更形象的叫法:多子丸/多仔丸。這個名字取得好,迎合了國人「多子多福」的傳統心理。求子心切的普通夫妻、演藝圈的明星一直有服用多子丸的諸多傳言。多子丸真的那麼靈?存在哪些風險?「知道」(微信號:nz_zhidao)為你揭開多子丸的神秘面紗。懷上八胞胎,也太逆天了吧?日前,《石家莊日報》報導了邢臺王女士的故事。王女士今年28歲,婚後多年不孕,遂在當地一家醫院服用促排卵藥物,並成功受孕,但她的受孕胎囊多達八個,並且這八胞胎都是活胎。在醫生建議下,王女士接受了減胎手術,保留了兩胎。
  • 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
    導語:農村興起「閨女熱」,養兒不再防老了嗎?農民:養兒易,成家難!農村人答道:男孩女孩一樣好,都是心頭肉,但是生女孩子的壓力會小很多! 02養兒易,娶媳婦難 男孩子皮糙肉厚,好養;他們也不需要化妝品,又能吃苦,生活費也會少花一些,照理說來,養男孩子應該是更容易的!可為何生活本就不富裕的農村人更偏向於生女孩了呢?
  • 養兒防老和把養兒的錢拿來防老,哪個更有保障呢?父母子女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養小孩防老的作用甚至沒有伴侶的作用大。伴侶才是一直陪在你身邊的人,所以我特別不理解那些孕婦一出產房,所有人都圍著小孩轉,沒有人陪在孕婦的身邊。也不理解把所有的一切都給小孩,對待小孩比對待伴侶好。伴侶是愛人、親人、朋友,而小孩只是親人和朋友。現在有很多女性在三十多歲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但有朝一日想要小孩,就會去接受凍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