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老人表示養兒不一定防老

2020-12-14 土流網

「養兒防老」,一直都是中國老人家的一種祖傳思想。但是養兒真的防老嗎?

之前看到很多新聞裡寫道:「在某某街上看到上了年紀的老人,一開始以為是孤寡老人,一問就說家裡好幾個兒女,可是無人贍養這個為孩子奮鬥了一輩子的老人家。最後,還是村裡幫忙去了鎮上的養老院,像無兒無女的老人一樣,安靜地度過餘生。」

這種事情,並不是只有現在才開始發生,自古以來都有。有人用「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來暗示孩子並不是多才好。那麼這個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從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它的涵義:「在很久之前的農村,有時候子女眾多,並不意味著是一種福氣;等到家長老年的時候,有可能只能居住在破敗的房屋之中。」這句俗語看似與傳統觀念「多子多福」互相矛盾,因為生活上不僅不會因為兒子多得到改善,反而兒子養得多,可能老了反而過得不舒心。

這句話放在古代其實還能有點意思,因為家裡窮需要勞動力來幫忙幹活,所以就產生了「多子多福」的家庭觀念。

但是,也會面對一個很矛盾的問題,就是孩子多了,在教育上就會出現有些孩子上不了學的情況。

之後這些孩子如果經濟不好,那麼對於老人的養老問題上,可能還推三阻四。因為兒女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常常是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他們整天為了生計奔波,沒有空閒的時間照顧老人。正因如此,「養兒防老」這句話就逐漸被「多子不是福,到老住破屋」代替了。

養老問題一直都是社會上很多家庭普遍面臨的難題,但是正所謂言傳身教,如果你現在不贍養你的父母,就不怕出現自己的餘生也會重蹈自己父母的覆轍嗎?所以趁著家裡年邁的父母還健在,作為子女一定要以包容之心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晚年。你們覺得對嗎?

相關焦點

  • 「養兒不一定防老」?老人的退休金是自己留著,還是補貼孩子?
    文:小郭俗話說&34;,就是父母把孩子養大,讓他們老了有人贍養。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每個家庭都有孩子,這可以看作是他們晚年生活的額外保障。但現在很多人都說&34;,很多老人不僅不能體會到養老的溫暖和安逸,還會被啃老族的子女所拖累。到了老年,要贍養已經有了家庭的孩子是很累的。
  • 老來得子,究竟是福還是禍?過來人的經歷會給你答案
    文|文兒可能是現在醫療技術變好了,所以從網絡上總是能看見很多失獨老人或者意外懷孕的高齡女性,也冒險生孩子,渴望著老來得子。不過,老來得子固然讓人欣喜,但是到了最後,究竟是福還是禍呢?過來人的經歷,或許能夠給你答案。老來得子,對父母來說或許是福氣,但是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是那些渴望老來得子的人,冒險生下孩子,肯定是把這個階段生孩子當成是福氣。
  • 在農村,老來得子,是福還是禍
    文/農村人在農村生兒育女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有條件的都會選擇多要幾個孩子,而且現在二胎政策全面開放了,也沒了那麼多的擔憂,所以在農村現在一家三四個孩子還是很正常的現象。那麼,在農村老來得子,是福還是禍?如果沒有孩子肯定是福在農村,都有一種習俗,家裡必須有一個帶把的,要不然就是斷了香火,是對祖宗的最大不敬,更嚴重的說就是段子絕孫了。
  • 被「愛福家」養老幻境騙到的老人們
    「高檔的養老院老人住不起,低檔的養老院不願去,中檔的養老院一床難求。」金德意認為,一些獨居老人不知如何打發時間,因此愛福家這種「平時人多又熱鬧,承諾住所,還給返利」的模式對於老人有很強的誘惑力。四年前,在小區一位60多歲的老人推薦下,她開始頻繁進出紫荊花路聯合大廈的「愛福家」分部。在這間300多平米的辦公室內,活動區和辦公區隔開,四張麻將桌,一副桌球臺和很多座椅擺放在活動室內,供人免費使用。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俗話說吃虧是福,那麼「福」來自於哪裡呢?
    俗話說:「吃虧是福」。那麼吃了虧,哪裡還有福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被環境充塞了七竅,迷惑了心靈,障礙了意識,是不想吃虧的。也正因為如此,才失去了覺悟的機會,一直在世間沉沉浮浮,去爭利益,去搶好處,於是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 57歲娶小25歲嬌妻,60歲喜得龍鳳胎,老來得子究竟是福還是禍?
    這對相差25歲的戀愛沒少遭人詬病和謾罵,兩人突破重重阻礙走到了一起,3年後,60歲的金士傑迎來了自己的雙胞胎,老來得子的他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經濟壓力。一直以來,金士傑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面對兩個小生命的降臨,已經步入老年生活的他,為了要多賺點奶粉錢,不得不重新出現在螢屏上。
  •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
    「健康的老人活得長久,是家人的福氣,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活得長久,真的對家人是很大壓力,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莫要說這些話,能說出:「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種人難道就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你老了,別人覺得你活得太久,你是什麼想法?
  • 為什麼俗話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老祖宗說的話寓意深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叫作「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些朋友可能聽說過,但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呢?這句俗話又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在本期節目當中,咱們就共同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俗話是在過去子女多的條件下產生的。過去的農村人,講究多子多福。
  • 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
    導語:農村老人常調侃,「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真的假的?這句話雖然不中聽,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站在客觀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僅以生命的長度來衡量一個人的福氣,好似也並不對。老人是否有福氣,有多種因素決定,比如身體健康、家庭關係和諧、子女孝敬、心情順暢等等綜合性生活質量來決定,並不是說以人生的長度來計算一個老人是否有福。所以你看,才會有人說「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樣的論調。這裡面關鍵因素在於,老人歲數大了以後,身體機能肯定是每況愈下,體能肯定會逐漸失去高質量的生活能力。
  • 老人無子無女,算命先生卻說他命裡多子多福,3天後來了數輛豪車
    梗概:老人無子無女,算命先生卻說他命裡多子多福,3天後老人家裡來了數輛豪車接他去養老。(二)鎮裡菜市場門口新來的算命先生不要錢給林秉貴算了一卦,說林秉貴有福相,命裡多子多福!可把林秉貴氣得半死,老人一輩子沒結婚,無子無女,如今年老了竟被一個算命先生嘲諷,有傲氣更有傲骨的林秉貴二話不說,直接把算命先生的招牌扯個稀爛:「你個騙錢的傢伙,換我二十年前的脾氣,今天就要打斷你的狗腿,撕破你的爛嘴!叫你爬著回去!」
  • 72歲王剛與12歲兒子像「爺孫」,老來得子未必是福,讓人感慨
    老來得子,到底「是福是禍」?王剛這個名字,可能有些人還不能反應過來是誰,可一旦說到《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大家肯定會恍然大悟,而王剛就是劇裡和珅的扮演者。王剛老師塑造的和珅這個角色,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令人印象深刻,表面表現得油腔滑調,在背地裡卻陰狠歹毒,不得不說真的又愛又恨。
  • 老人說「懶人有懶福」:以下4個生肖女雖懶卻好命,一生幸福到老
    老人說「懶人有懶福」:以下4個生肖女雖懶卻好命,一生幸福到老 1、生肖猴女 屬猴的女人大多聰慧過人,很有頭腦,但是她們並不是一個行動派,反而在生活方面較為懶惰,不喜歡去勞動辛苦,喜歡安逸舒適的生活。
  • 老年生活館騙人的多 老人牢記四個防騙術
    原標題:老年生活館騙人的多 老人牢記四個防騙術   近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市一位89歲的老先生給《生命時報》來信。信中反映,齊齊哈爾「某老年報讀者生活館」集結老人「開會」,藉機大肆推銷保健品,誘導上百名老人購買。記者趕赴當地調查發現,套路相似的「老年生活館騙局」已不是一家,亟需引起老年朋友的警惕和防範。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關於孩子的作為,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有用嗎?情緒問題就是孩子性格養成的第一個導線,孩子以後能有什麼樣子的性格,在這個時期就要好好的培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性格經常會存在個體差異,這些差異又會決定孩子對環境中各種事情的反應和環境的看法。
  • 俗話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你是幾月?
    俗話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啥意思?你是幾月?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都並不一定正確,並不一定真實。就有一條俗語很是典型,叫做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說生在六八月的人有福氣,生在正臘月的人沒福氣,那你生在幾月,有福氣嗎?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有福之人六八月,意思是說生在農曆六月份和八月份的人很有福氣。據老人們的解釋來說,因為農忙時節是在五月份,是收穫的季節,這時候全家老小都要齊上陣去收割稻子。
  • 中國每天走失1300多位老人 盤點防老人走失好辦法
    中國每天走失1300多位老人 盤點防老人走失好辦法 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七旬老人找不到家」,「老人耳背,迷路街頭」,「85歲老人獨自外出3天未歸」這樣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村食堂」讓老人享受集體的福
    很快,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十多位老人圍坐在一起,品嘗美味的餃子,分享著村集體給他們帶來的幸福。奉母鎮歷史上稱「奪母城」,世世代代傳頌著李家兄弟二人爭著贍養母親的感人故事;現在尊老敬老愛老蔚然成風,被評為「河南省家風家教示範基地」。2019年以來,奉母鎮在農村集體產權改革中,共整合集體土地3800多畝,歸集體、農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