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老祖宗的話總結太在理

2020-12-24 中原文化家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意思是說,即便是非常富有了,也不要住大房子,不必擁有豪宅別墅,保留勤儉持家、艱苦奮鬥的好傳統作風,才能讓子孫後代福蔭長存。

一、古人為何說「富不住大屋」

俗話說「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越大的房子住著越舒服,越小的房子住的越不舒服,所以說現代人普遍覺得掙了錢,發達之後就應該住大屋。

可是古人卻說「富不住大屋」著實讓人費解,很多看了這樣的說法都會覺得很迷惑,有錢了為什麼不能住大房子,難道住了大房子子孫對子孫不好了?

對於這一點,古人卻不是這麼認為的,古人認為富有之後最好不要住大房子,不過古人俗語能流傳下來,自然是有能經得起時間推敲的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有什麼講究。

從字面上去理解的話,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富有之後,如果不住大房子,那他的子孫後代都會享福。這裡的「大屋」在某種意義上,房屋是人們展示財力的最有效方式。

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是生來富貴的,都得經歷漫長且艱辛的奮鬥才有致富的可能。生活隨著物質基礎的提高而提升本是無可厚非的,但過度了就變成了奢侈浪費了。

俗話說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不能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家風,隨之而來便是「子不教父之過」了。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富商為了讓孩子養成勤家節約的習慣而甘守清貧,這正是古人的良苦用心。

二、這句俗語有何道理

因為房子通常是一個家庭中,佔比最為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到的,所以人們為了顯示自己家中確實有錢,都喜歡用龐大的房屋來顯示。

很多人富有之後就慢慢開始追求享受,開始住大房子。結果就變成了鋪張浪費,子女因為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從小花錢就大手大腳,並不懂得什麼是勤儉持家。

因此,富裕了應當提高生活水平,但同樣不能忘記這來之不易,更不能讓子孫養成無憂無慮坐吃山空的習慣,只有樹立勤儉節約的家風才能受益無窮不至衰敗。

創家不易,守家財更不易,如果生活之中的你不懂得如何做到「富不住大屋」,做什麼事情都是鋪張浪費的不懂得節約,那縱然是有家財萬貫也是守不住自己的三世之財。

從另一層含義上來講,它也是在告訴我們需要在生活之中,家庭之中有良好的社會價值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家風形成。

在今天還來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領悟,堅持勤儉持家。所以說如果生活過度奢侈的話,對子孫後代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古人智慧現在想來仍受益無窮,勸人勤儉節約卻依然值得借鑑。因此「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是很有道理的。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該如何理解?
    今天我們便要一起來了解一番,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究竟應該怎麼理解。諺語作為古代傳承下的智慧,大多以口口相傳的方式被人們所知曉,雖然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能夠將其發揚繼承並且運用於現實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道理
    不過在老祖宗所留下的俗語當中,有這麼一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本文將會為大家一一道來。但是不管如何,及時年紀大了,也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精氣神。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不太好,精氣神自然也就弱了。這對於年齡大的人來說,也就很有可能走向人生的終點。不過凡事也應該想開,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每天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將所有的煩惱和不開心拋諸於腦後。
  • 但存方圓地留與子孫耕,老祖宗的忠告,在理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阿力閒談!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我們國家的農村,各地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儘管這些俗語在表達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是「話糙理不糙」,通俗易懂,能夠流傳到今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俗語,你能明白多少呢?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住大房子不好嗎?蘊含大智慧
    但是在傳統的觀念中,卻有這樣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住大房子不好嗎?其實,這句俗語當中蘊含著大智慧!「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我們從字面上就能夠輕易的理解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富裕起來了,那麼居住的房屋不要太大;如果日子過得非常艱難,窮困潦倒的時候,不要輕易出門遠行!」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老祖宗講:「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出門在外銘記於心
    老祖宗講:「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出門在外銘記於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的權利,所以我們才能決定自己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很多人或許都不懂生活是什麼,但是無一例外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而現在,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最大的差距就是貧富差距,所以在選擇上也會有很大差異。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講究?為何富不能住大屋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為何富不能住大屋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代」,似乎「窮富」之間有大學問。既然如此,我們還努力做什麼呢?反正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實則不然,要知道在窮富之間有許多中庸之輩,或許你我皆在其中。因此對於自己是貧是富咱們還是要看得透徹些為好,就像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其中道理需要看清楚。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確實是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當然了這樣的話,是很警示意義的。我們現在看這一句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了。畢竟在我們如今看來,富人住大屋,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很多商人,他們都是住在繁華地段的別墅裡。
  • 俗話說:「鄰有3不比,親有3不走」,老祖宗的智慧確實在理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簡單易懂的俗語,每句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句「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則蘊含了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處世智慧。每個人的收入都不同,俗話說,財不外露,有多少錢,真的沒必要向別人炫耀,不要和鄰居比錢財,錢雖重要,夠花就足夠了,攀比錢財會招人嫉妒,因為錢而傷害彼此之間的情誼。第二不能比的就是孩子。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後半句更經典
    閒話不多說,今天和大家來聊一句和養生方面的老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壽命意思呢?有道理嗎?後半句其實更經典! 先來說說「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錢了也不要花錢建大房子,尤其是臥室不能太大。這一點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錢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從字面上看,這句話很好理解,沒有多大難度,就是說當一個人富裕了不要建造太高大上寬敞的房子居住,當一個人貧窮時不要出遠門。我們從這句俗語本身來說,它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出奇深刻的教育意義,但細細品味,卻是意味深長。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房子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我國比較典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思維,強調的是居住安全,出行安全。俗語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比較保守,從過去的社會背景來說,表現了舊時農村人過安穩日子的心態。1、富不住大屋富不住大屋,意思是說,富即便家裡很富裕,可以蓋很多的房子,住大間房間,但家庭成員睡覺的臥室不能太大。這裡的屋,指的是屋間,尤其指臥室。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
  •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
    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子出生時間也有講究?老祖宗總結了一句俗語,說的在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兩年哭」,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殊不知老祖宗這裡卻有一句俗語,說:「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而這句俗語是意思呢?李子來回答。而這棟樓在夏天的一次大暴雨後,也忍受不住承重而轟然倒塌。而幸運的是,在樓房倒塌之前,所有的人都跑了出來,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但是這種「大屋摞小屋」的工程,也狠狠的給了張老闆一個教訓,這種危房工程自然是要不得的。
  • 俗話說:「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其實下半句才是不變的古訓
    但是這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結晶,有些話放在當今的社會下,還依然適用嗎? 首先,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女人當家,房倒屋塌」。這句話聽著就是那麼的不順耳,仔細想想的話,那就更不中聽了。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句話不中聽的話,那麼,說明這句話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 老祖宗常說:「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啥意思?
    毫不誇張地說,咱們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經典俗語,涵蓋了方方面面,包括為人處世的精髓,隨著時代發展,有些俗語或許不再適用於當下,但有些卻仍然沒有過時,值得我們用心體會,比如接下來介紹的這三句俗語。一、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只奔福輕人前半句「濃霜偏打無根草」,表面上是對自然現象和植物狀態變化的描述,每當霜降到來,花花草草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那些根系發達的植物,受到的影響較小。而根系太脆弱的小草,抵禦不住霜的打擊,直接萎靡不振,甚至一命嗚呼。也就是說,無根草和有根草相比,抗風險能力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