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俗話就一個原則,那就是通俗易懂。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
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
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咱們分別說一下。
一、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如果連在一起解讀,可以簡單歸總為:老了別縱慾,年輕別瞎補,富了別亂飄,窮時別遠走。
分開來解讀的話,這裡的殘精是個泛指,並不是單指某個方面,不會露出什麼會心笑容啥的。精氣神是一個人的外在氣質,比如我們看一個老人,有的八十歲還很精神,有的則老態龍鍾,這就是精氣神的外在表現。
這裡的不洩殘精,泛指要注意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能肆意的去揮霍自己的身體。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有的年輕人莫名的開始把進補作為一種流行,這其實是不可取的,年輕人精力旺盛,對於身體的需求會完全接受,這個時候盲目進補會導致身體產生依賴性,出現本來不需要補,但補來補去補成了不補不行。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人富之後,難免會覺得自己很成功,說的都是真理,做的都是正確,這就屬於亂飄,沒有任何人能張嘴講出真理,真理是無數次的失敗和眾多經驗的總結產生。所以,這裡的大屋是個隱喻,並不是單純的指大房子,住大房子什麼事都沒有,只要自己負擔得起,但不能飄。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人旦窮了,你在鬧市裡住著找不到一個親戚,你在深山裡住著,別人能把你門檻踩斷。
所以,當窮了時,你別想著遠行,這名話是想告訴我們這個。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我們對於農村俗話這類東西,理解時要有個基本的辨識,那就是,凡是教人向善和教人學習的俗話,這類是不會過時的,也不會失去其意義。但別的俗話就有可能因為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導致失去意義。
就這句話來說,基本上是有道理的,人不能也不要肆無忌憚的去揮霍自己的身體,君不見古代有多少當太子時身體強壯的人,但當了皇帝後,由於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導致早死,所以這個不克制自己是沒有好處的,這個在現代也適用。
年輕人不亂補也是符合身體機能的,好好的補什麼?形成營養剩餘?堆積起來當存貨嗎?身體是個循環系統,也是一套很複雜很高級的調節系統,不要自己把這套系統去搞亂。
富了一定要低調,不能因為富了就處處高調,這隻有壞處而沒有好處。所以,我們說這句俗話基本上是有道理的。但最後一句窮不行遠路在現在已經不太適合。
現在出行更加的方便,在家鄉貧窮,可以外出討生活,只要勤勞,現在餓不著人,雖然不能跟富人比,但靠自己勤勞也可以好好地生活下去。
最後:有一類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叛逆,對於一些警示的話總是表現出蔑視甚至是鄙視,這種做法是可笑的。 為什麼顯得可笑呢?要知道這些是前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你可以理性思考,也可以去辨識,但不能上來就鄙視,應該持有謙卑之心。您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