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這種高雅的文學藝術,又有俗語諺語這種通俗易懂的百姓智慧。相比於高雅的文學藝術,俗語更能讓人理解廣為流傳,所有有許多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俗語一直延續至今還有人在使用。
古人因為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差,壽命普遍都不長久,所以古人都格外注重養生,在養生方面有很多講究,老祖宗也總結出很多關於養生的俗語,例如:「多愁添病,多笑減病」、「善會長壽,惡必早亡」、「酒多傷人,色多傷身」、「爽口食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其實老祖宗這些俗語中有一句意義極為深刻,如果能看懂後半生受用無窮,可惜很多人讀過之後都想歪了,這句話就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很多人看過之後肯定會將「殘精」兩個字想成生理方面,其實是大錯特錯,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老不洩殘精
「老不洩殘精」中老字指的是老人或者上了年紀的人,洩字指的是消耗、浪費,而殘指的是剩餘的、殘留的,這「精」字則指的是精氣神。整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上了年紀的人不要浪費剩餘的精氣神,這是最簡單明了的翻譯。
古代人認為精氣神是人之根本,正所謂「人之所以生者,精氣也」,人之所以能活在世界上,就是在消耗精氣,如果一個人沒有精氣神這個人也就快不行了。人的精氣神是越用越少的,到老年時精氣神所剩無幾,所以不要為那些不必要的事去浪費精力,要懂得修身養性,用愉快的心情去度過晚年。
《黃帝內經》也曾經指出人到老年應該「禁慾」,放棄七情六慾之事,靜心生活才能長壽。最好還可以做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提高精氣神。
少不食壯火
「少不食壯火」中少是指年輕人,食自然是吃的意思,壯火指的是可以大補的食物。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年輕人不要吃大補的食物。古人認為年輕人的身體正處於巔峰狀態,身體機能本就旺盛,沒有必要吃大補的東西,如果一味的講究補,只會讓身體內的火氣上升,反而有損身體健康。
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有些東西太過反而不好,凡事只有到了恰當的程度才是最好的,世間萬物講究平衡,就好比太極中的陰陽。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句話,不僅說的是養生,更多的是在教我們做人。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健康是成功的根本,一但沒有健康成功也會煙消雲散,人到老年時要平心靜氣放下欲望,年輕時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追求,富有時不要著急炫耀,貧窮時不要逞強。
古代的各方面都很落後,可是老祖宗的智慧卻是代代相傳下來的,雖然不像詩詞歌賦一樣文雅,卻是生活中的經驗總結。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老人言」,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如果你喜歡學習國學、了解國學,可以通過下方連結購買正版圖書,《老人言》中包含了許多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為人處世勵志經典,修養人生智慧,有許多傳世箴言中國傳統文化。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