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

2021-02-07 大公雞報曉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

這其中關於養生之道的俗語就不少,如:

「會吃千頓香, 亂吃一頓傷」;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不乾不淨,吃了生病」;

「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等等。

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


俗語一: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

「腿軟同房,自取滅亡」。

意思是如果一個男人的腿腳軟弱無力,最好不要同房。

古代中醫學認為,男人腿軟,不是過度勞累,就是內臟出了問題,此時身體已發出危險信號,如果不及時養身節慾,無異於雪上加霜,加速病情惡化,自取滅亡。

另外,人老先老腿,腿軟也是身體老化的象徵,如果此時還要恣意縱慾,必然會掏空身體,很快就會燈枯油盡。


「肉軟吃涼,雪上加霜」。

字面意思是就是勸誡身體肥胖(肉軟)的人不要過多吃涼食。

自從人類懂得使用火以來,熱食便成了人們的主流食品,長期使用溫熱食品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

古代中醫學認為,長期食用涼性食品,不僅不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還會導致脾胃虛弱,特別是身體肥胖之人,本身消化系統就負擔過重。

就如現代吃燒烤喝涼啤酒,大量動物油脂凝結在腸道之中,身體能吃得消嗎?


俗語二: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

顧名思義,古代半斤對八兩,四兩飛禽意味著比半斤獸肉要少一倍,以此來表達古人對天上飛的野獸喜愛程度遠超地上跑的。

這與時下提倡的養生之道正好不謀而合,就是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當然現代人眼中的白肉不僅包括飛禽家禽,還有水中的魚蝦等等,白肉不但能補充人身體需要的營養,還能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減少各種心腦血管等疾病發生。

然而古人不僅垂涎飛禽的鮮美,更注重精神上的寄託,古代神話中的滿天神獸無一不是騰雲駕霧,羽化飛天更是本土道教的終極境界。

作為權力象徵的古代官服,也是重文抑武,文官用飛禽,武將用走獸,明顯飛禽更高貴。


俗語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老不洩殘精。

這句話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年老體衰時,身體機能大幅下降,隨著精氣神越來越弱,開始出現虧空,這時就不要做一些過於傷神費腦的事情,更不能逞強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人生短短數十載,很多事情要看開看透,該放下就要放下,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不要自尋煩惱,沒事瞎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活好當下就是對子女最大的安慰,能夠無疾而終,那該是多大的福分!

少不食壯火。

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過度都會適得其反,年輕人本來就身強體壯,肝火旺盛,此時如果大補特補,看似對身體好,精力更旺盛,實際上等於提前透支身體,將來後患無窮。

古代歷朝歷代帝王,為了延年益壽、香火旺盛,青春鼎盛之時不思如何強身健體,反而追求那些「陽火」之物,甚至不惜煉丹求仙,最終反受其噬,自吞惡果。

這些俗語就是要告誡我們:

健康是成功的命脈,是生活的本錢,沒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

小俗語,大智慧,是對人世百態的總結和提煉,雖有危言聳聽之嫌,但也有醍醐灌頂之效,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道理?

外國人都學中醫了

你還質疑嗎?


請關注《大公雞報曉》

讓我和你始終在一起!



真誠感謝您讀完此文!


很抱歉,大公雞的文章水平不咋的,

也寫不了那些優雅的詞句和醒世雄文,

但報曉的都是真話、實話,

鳴出來的都是大家的心聲!

比那些花裡胡哨、

故弄玄虛的公眾號實在得多!


因為,我是一隻有態度的大公雞!

有可以不說的真話,但絕不說假話!


 

大公雞,鳴不平

喜歡我,就關注我



關注好了嗎?

再順便掃描一下大公雞的私人微信二維碼

就可以和大公雞成為好朋友,永遠不分開啦!

記者·大公雞報曉主編 私人微信


而且,大公雞朋友圈內容更精彩哦!

目前,大公雞報曉有3大粉絲群,

群裡討論很熱烈,

願意加入的朋友

可以在加我好友的同時,

留言「入群」


相關焦點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句句經典!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3句經典老話,句句受用!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3句經典老話,句句受用!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牢記老祖宗的忠告,不讓福氣溜走
    相比於高雅的文學藝術,俗語更能讓人理解廣為流傳,所有有許多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俗語一直延續至今還有人在使用。古人因為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差,壽命普遍都不長久,所以古人都格外注重養生,在養生方面有很多講究,老祖宗也總結出很多關於養生的俗語,例如:「多愁添病,多笑減病」、「善會長壽,惡必早亡」、「酒多傷人,色多傷身」、「爽口食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在理
    俗語的隨意性和通俗性更受人們喜愛,於是在民眾之間流傳廣泛,雖然隨意粗俗,卻是至真至理,正應了那句話「話糙理不糙」。那麼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呢?這個真是老祖宗的金玉良言,經驗之談。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都聽過懂的人卻不多
    俗語,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俗語看上去簡單卻飽含深意,它們全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飽含著人生的真諦。俗語有很多種類,有的引導老百姓播種收割;有的勸誡世人如何為人處世;有的則是憑藉面相之術觀測人心;還有一些則是講述養生之道。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一句有關養生之道的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 俗話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原來是古人的忠告
    在一代代的取精華棄糟粕的過程中,中華文化得到了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可以說都是經典。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財富,其中有不少充滿哲理的俗語,都是老祖宗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慢慢的總結出來的,比如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大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少不食壯火」就是讓年輕人注意飲食習慣,不要吃讓人上火的食物,否則會出現臉紅,燥熱的反應,得不償失。總的來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農村老話是勸戒老年人和年輕人愛惜身體,注意飲食習慣,保持合理的欲望,這樣才能健康的生活下去。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旦說到男女之間的事情,都會閉口不談,而這也導致很多人對這方面的知識比較缺乏,也使得很多人由於不注意這方面,導致身體年紀輕輕就出了問題。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殘精」是什麼?
    ,少不食壯火」雖然話有些糙,但理一定不糙,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老不洩殘精說起這老字,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是不願意聽到的,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方法來延長自己的壽命,但延長總歸是有一個界限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沒有任何方法是能夠左右的。但在千百年農村人尋找延長壽命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些所謂的「養生之道」,比如今天這個老不洩殘精。
  • 俗話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這3句老話,句句受用
    而今天要講的這三句話,就是歷盡千年風雨滄桑仍然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可謂字字千鈞,句句受用!作為一脈相承的後世之人,更應該謹記於心,並踐行於點滴之處。 首先,飛禽屬於白肉,走獸則為紅肉,二者想比,白肉不僅營養豐富,還能有效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顯然這種研究結果,與我國自古以來的「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正好不謀而合。當然了,俗語所言雖說不假,但也無需刻意食之,畢竟肉類吃多了,還是有損無益的,尤其對老年人更是如此。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現代還適用嗎?
    但是也有的是不靠譜的,自己要注意區分。俗語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確有其事還是迷信?能信嗎?一起來看看。「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是什麼?老不洩殘精:老就是年老的意思,洩指的是消耗,精就是精神。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這3句老話,道出做人精髓
    咱們今天要說三句俗語,這些俗語就像一個歷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向我們述說著古人智慧。希望後人吸取前人經驗,不要重犯古人錯誤。一、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大家都知道,古人物質生活比較貧乏,尤其是肉類來源。古人一般靠打獵解決一部分肉類需求。內陸地區主要以飛禽和走獸為主。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俗話說「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後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很多人一旦進入中年時期就感嘆自己的體力不支,身體狀況難以回到年輕的時候,但是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由於細胞的更新速度,年輕人和中年人的身體素質也不一樣,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大有不同。正如老人口中常說的"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是有一定的道理,更是生活所提煉出來的的寶貴經驗。這句話所表達出來的含義是說在你逐漸衰老的時期,要注意克制,不能放縱,沉迷聲色。而當你年輕時期,體力旺盛,也要注意不能吃太多火氣大的東西。這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其中的詳情。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道出現代人的通病
    事實上,古人的養生之道比現代人所謂的養生科學多了,還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大家平時那麼注重養生,可知道這四句俗語都提到了哪些養生之法呢?總之,老人越是打著節省的旗號,不捨得丟掉該丟掉的東西,越不可能健康長壽。孔子的養生理念,說起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
  • 「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老祖宗留下的名言,句句經典,有含義!
    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另外,人老先老腿,腿軟也是身體老化的象徵,如果此時還要恣意縱慾,必然會掏空身體,很快就會燈枯油盡。字面意思是就是勸誡身體肥胖(肉軟)的人不要過多吃涼食。自從人類懂得使用火以來,熱食便成了人們的主流食品,長期使用溫熱食品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古代中醫學認為,長期食用涼性食品,不僅不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還會導致脾胃虛弱,特別是身體肥胖之人,本身消化系統就負擔過重。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