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老祖宗三句良言,句句經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
這其中關於養生之道的俗語就不少,如:
「會吃千頓香, 亂吃一頓傷」;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
「不乾不淨,吃了生病」;
「貪吃貪睡,添病減歲」;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春捂秋凍,到老不生病」等等。
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該奉守老祖宗的這些教誨。
俗語一: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
「腿軟同房,自取滅亡」。
意思是如果一個男人的腿腳軟弱無力,最好不要同房。
古代中醫學認為,男人腿軟,不是過度勞累,就是內臟出了問題,此時身體已發出危險信號,如果不及時養身節慾,無異於雪上加霜,加速病情惡化,自取滅亡。
另外,人老先老腿,腿軟也是身體老化的象徵,如果此時還要恣意縱慾,必然會掏空身體,很快就會燈枯油盡。
「肉軟吃涼,雪上加霜」。
字面意思是就是勸誡身體肥胖(肉軟)的人不要過多吃涼食。
自從人類懂得使用火以來,熱食便成了人們的主流食品,長期使用溫熱食品確實對身體健康有益。
古代中醫學認為,長期食用涼性食品,不僅不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還會導致脾胃虛弱,特別是身體肥胖之人,本身消化系統就負擔過重。
就如現代吃燒烤喝涼啤酒,大量動物油脂凝結在腸道之中,身體能吃得消嗎?
俗語二: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
顧名思義,古代半斤對八兩,四兩飛禽意味著比半斤獸肉要少一倍,以此來表達古人對天上飛的野獸喜愛程度遠超地上跑的。
這與時下提倡的養生之道正好不謀而合,就是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當然現代人眼中的白肉不僅包括飛禽家禽,還有水中的魚蝦等等,白肉不但能補充人身體需要的營養,還能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量,減少各種心腦血管等疾病發生。
然而古人不僅垂涎飛禽的鮮美,更注重精神上的寄託,古代神話中的滿天神獸無一不是騰雲駕霧,羽化飛天更是本土道教的終極境界。
作為權力象徵的古代官服,也是重文抑武,文官用飛禽,武將用走獸,明顯飛禽更高貴。
俗語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老不洩殘精。
這句話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年老體衰時,身體機能大幅下降,隨著精氣神越來越弱,開始出現虧空,這時就不要做一些過於傷神費腦的事情,更不能逞強做過於劇烈的運動。
人生短短數十載,很多事情要看開看透,該放下就要放下,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不要自尋煩惱,沒事瞎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活好當下就是對子女最大的安慰,能夠無疾而終,那該是多大的福分!
少不食壯火。
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過度都會適得其反,年輕人本來就身強體壯,肝火旺盛,此時如果大補特補,看似對身體好,精力更旺盛,實際上等於提前透支身體,將來後患無窮。
古代歷朝歷代帝王,為了延年益壽、香火旺盛,青春鼎盛之時不思如何強身健體,反而追求那些「陽火」之物,甚至不惜煉丹求仙,最終反受其噬,自吞惡果。
這些俗語就是要告誡我們:
健康是成功的命脈,是生活的本錢,沒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
小俗語,大智慧,是對人世百態的總結和提煉,雖有危言聳聽之嫌,但也有醍醐灌頂之效,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道理?
外國人都學中醫了
你還質疑嗎?
請關注《大公雞報曉》
讓我和你始終在一起!
真誠感謝您讀完此文!
很抱歉,大公雞的文章水平不咋的,
也寫不了那些優雅的詞句和醒世雄文,
但報曉的都是真話、實話,
鳴出來的都是大家的心聲!
比那些花裡胡哨、
故弄玄虛的公眾號實在得多!
因為,我是一隻有態度的大公雞!
有可以不說的真話,但絕不說假話!
大公雞,鳴不平
喜歡我,就關注我
關注好了嗎?
再順便掃描一下大公雞的私人微信二維碼
就可以和大公雞成為好朋友,永遠不分開啦!
記者·大公雞報曉主編 私人微信
而且,大公雞朋友圈內容更精彩哦!
目前,大公雞報曉有3大粉絲群,
群裡討論很熱烈,
願意加入的朋友
可以在加我好友的同時,
留言「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