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許多優秀的文化。不僅有陽春白雪般的詩詞歌賦,還擁有下裡巴人般的民間俗語。俗語雖然看似粗糙,但卻蘊含著古人為人處世的大道理。進而指導古人人生實踐,避免走許多彎路。
俗語的類型多種多樣,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有飽含人生智慧的,也有保養身體的。特別是關於養生的俗語古人總結了很多。雖然有些俗語已經脫離了產生的具體環境,但依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咱們今天要說三句俗語,這些俗語就像一個歷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向我們述說著古人智慧。希望後人吸取前人經驗,不要重犯古人錯誤。
一、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
大家都知道,古人物質生活比較貧乏,尤其是肉類來源。古人一般靠打獵解決一部分肉類需求。內陸地區主要以飛禽和走獸為主。而靠海地區主要以魚類為主。
古代半斤和八兩是等同的。這句俗語中四兩飛禽只相當於半斤走獸的一半。這就體現出來古人對飛禽的喜愛。為何古人會這樣說,其實這就要說到古人的智慧了。飛禽的肉大部分為白肉,而且肉質比較鮮嫩容易消化。而走獸恰恰相反,大部分為紅肉,而且肉質比較粗糙難以消化,不利於養生。
其實在古代,只要想到肉味就會垂涎三尺,幾乎不會區分肉的種類。這句俗語只是古人對不同肉類不同點的總結,並沒有嫌棄的意思。現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已經是在平常不過的事情。現在不僅講究吃飽,還講究吃好吃健康。據科學研究,白肉確實比紅肉更有利於身體健康。這和古人的說法也不謀而合。但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會造成傷害,所有無論吃何種類型的肉,要適可而止。
二、腿軟不同房,肉軟不吃涼
這句話上半句大概意思是說在腿酸軟無力的時候,不要行男女之事。古人之所以這樣說,背後蘊含了深刻事物道理。從中醫理論上說,男人出現腿酸軟,一般是經歷消耗過大而引起的。可能由於勞累,也有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無論那種原因,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如果這是還不注意收斂,就會引起更大的傷害。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這句話特別告誡年齡大的老年人,更要注重保養身體,不要過多透支精力,如果透支過度,不久就會油盡燈枯。
下半句可能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句話中的肉軟是指身材肥胖的人,整句話的意思是說身材肥胖的人少吃涼性食物。古人認為涼性食味對胃腸不好,長期吃涼性食物不利於身體健康,還會引發身材肥胖。特別身材肥胖的人本來脾胃就弱,如果繼續食用良性事物,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引發一系列疾病。
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
首先上半句的意思是人到老年以後不要過多消耗內在精氣。人到老年以後,身體技能不斷下降,精氣已經虧損。這時候最主要的事情是阻止精氣過度消耗。這時候該放下的事情就放下吧!例如沉迷於功名富貴,每天操心兒女後代或者從事太重的體力活。人生已經到了暮年,就不要自尋煩惱,放鬆心態過好剩下的時光。
下半句是說青年人不用刻意補充壯陽之物,青年時期身體強壯經歷旺盛,如果大吃大補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人生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講求一個度,只有把握好一個度,人生才不會出大問題。青年人趁身體精力旺盛的時候,應該努力拼搏,實現人生理想。
以上三句俗語其實都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都要講求一個度,做事做人都不要強求。身體是一切的基礎,照顧好身體,才有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