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豪 鄭家喜 吳海濤 | 「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轉】

2021-02-18 三農學術

宋嘉豪,鄭家喜,吳海濤.「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9(12):131-142.


摘要:本文針對當今農村"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的疑問進行了相關文獻的梳理與理論分析,採用2014年中國老齡人口健康狀況調查數據(CLHLS),驗證了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人經濟、健康和心理3個維度貧困的影響。並利用傾向值匹配方法(PSM)對內生性進行了處理,以檢驗模型估計結果的穩健性。研究發現,男性子嗣的有無對農村老年人貧困具有顯著影響,擁有男性子嗣會提升農村老年人陷入經濟貧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會顯著降低其心理貧困發生的概率。本文經驗證給出的可能解釋是,在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由於對自我價值的逐漸看重和空間距離造成的"事親"難度加大等原因,導致中國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加之近年來,彩禮和新房的檔次不斷提高,建房、婚嫁等確定性投資風險提高,會影響農戶貧困狀況,並進一步作用於老年人的經濟貧困。同時"有兒"可能給農村老年人帶來較強的主觀滿足感,加之子代"事親"預期和孫輩存在所帶來的愉悅感,共同作用於心理感受,進而降低農村老年人的心理貧困發生率。並從改變傳統的生育觀念和性別觀念,加快健全農村老年人社會福利體系兩方面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鎮化路徑選擇對農村貧困影響效應與機制研究」(編號:7157327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農業政府支持體系評價與優化研究」(編號:13BJY110);

關鍵詞:養兒防老; 養兒啃老; 男性子嗣; 農村老年人;

知網連結:

http://doi.org/10.13246/j.cnki.jae.2019.12.011

——END

相關閱讀:

多子未必多福——生育決策、家庭養老與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

鄭曉冬  方向明  Brown:中國農村的社會養老金與兒童健康【轉】

趙啟然 於曉華:中國農村的父母營養知識、鐵缺乏症和兒童貧血【轉】

【完整版】徐志剛 等 | 新農保與農地轉出:制度性養老能替代土地養老嗎?——基於家庭人口結構和流動性約束的視角【轉】


相關焦點

  • 《安家》:養兒防老或養兒啃老?別讓你的父母為你的自私付出代價
    「養兒防老」的概念在中國中由來已久,在古代,家家戶戶都是以種地為生,有很多粗活和重活,因此一個家庭需要男人來支撐。此外,在古代,婦女從丈夫那裡結婚,「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結婚後,女性幾乎與父母沒有任何聯繫,贍養父母往往落在兄弟的肩上。因此古人特別注意「養兒防老」。有了兒子,晚年生活是有保障的。
  • 2017.01:老年人「養兒防老」觀念的影響因素分析(王一笑)
    然而經調查發現,樣本中仍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同意「養兒防老」,且6成以上的低齡老年人對此觀點持肯定態度。鑑於此,筆者希望探索影響該觀念的因素,從而認識老年群體的獨特性,預測未來老年人對此觀念的認同度並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 都說多子多福,養兒防老?不存在的!你養兒是養老還是「啃老」?
    一直以來,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就是我們傳承多年的一種傳統的觀念,在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認可這一觀念的,尤其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這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錯,在過去,確實如此,多子多福,養兒能防老。兒子多了,總有一個會出息的,養大了兒子,兒子不養老人,那就是大不孝,在過去以孝治天下的時代,一個不孝的名頭壓下來,到哪都寸步難行。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養兒防老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養兒防老真的可靠?
    老福想說,養兒防老自古以來就是個偽命題,只是人們內心深處不肯承認。自古以來,父母給孩子注入的愛、錢財,都會遠遠大於子女長大後給父母的反饋,甚至有些"啃老族"還會繼續耗著父母,別說養兒防老,在經濟上不徹頭徹尾虧本已經偷笑。
  • 養兒防老真的不道德嗎
    問題是,即便陳志武教授說都是事實,養兒防老太過功利,這談得上不道德嗎?如他所說,這只是一種現實的金融安排。對農民而言,養兒防老是明智且成本較低的;家庭關係隱形的契約化,利於抵禦風險。父母在幾個小孩之間選一個培養,受栽培小孩出息後,無論從家庭契約還是道義說,他都要反哺失學的姐妹,贍養年老的父母。對所有人而言,這恰是最好的安排——這裡面常見「虧欠」和「報恩」,嗟怨和流淚,談得上不道德嗎?
  • 中國人的繁殖欲,源於養兒防老的騙局
     楊嬸是這樣說的: 「我們農村老說,養兒防老,可是我媽辛辛苦苦帶大四個孩子,老了還是這樣。姐啊,我心裡太難受了,你說養兒防老到底防了啥?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養兒防老」這個觀念是根植於內心的。這個觀念,在農村更為普遍。
  • 養兒究竟能不能防老?老人的退休金應該留給孩子,還是留給自己?
    文:小郭俗話說"養兒防老",就是父母把孩子養大,讓他們老了有人贍養。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每個家庭都有孩子,這可以看作是他們晚年生活的額外保障。但現在很多人都說"養兒不一定防老",很多老人不僅不能體會到養老的溫暖和安逸,還會被啃老族的子女所拖累。到了老年,要贍養已經有了家庭的孩子是很累的。很多家庭電視連續劇都展現了這一幕,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孩子們都結了婚,甚至有了下一代,但老人不但沒有享受到清福,相反,自己的養老錢,也被孩子拿走了,而且孩子往往不滿意。
  • 養兒防老,養兒真的能防老嘛?
    到最後苦的還是父母,你說誰家的父母不偉大,那家的父母不辛苦!養兒防老,養兒真的防老嘛?
  • 現在農村養兒防老的多麼,不孝順兒女多嗎?
    即使是現在的農村,雖然人們的思想也是要比以前開放的多了,但是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有的,不過不在像以前的農村人那麼的太看重了,如果生的兩胎都是女孩的話,雖然會有點小情緒,但是也不會那麼的太去計較了。如果一個女孩一個男孩也是會讓都生女孩的人家羨慕的。那麼不孝順的兒女多嗎?
  • 「養兒防老」的觀念是對?還是錯?
    其中有一段丁元英對「養兒防老」觀念的評價,他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兒女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天高,比海深,兒女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 養兒防老到底靠不靠譜?
    作為傳統孝文化的一部分,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已流傳了近千年。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養兒防老的觀念越來越受到質疑。養兒防老是否靠譜已成網絡爭論的熱點。養兒防老一詞源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原意是生養兒子防止老無所依,積儲糧食防止災年挨餓。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養兒防老也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習慣,哪怕是到了今天,這個習慣仍然根深蒂固。但是,千裡堤壩,潰於蟻穴。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 為什麼說「養兒防老」不道德,應該怎麼看待這樣的說法?
    常言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本來就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為何社會發展到今天,卻有人對此提出質疑?還有人說這條古訓不道德?『養兒防老』,就是生養一個男性的孩子來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養兒防老"的由來,與農耕社會時代的、社會生產關糸息息相關。在完全依賴人力勞作的時代,勞動力決定了生活質量的好壞,重男輕女也由此而生我個人認為:養兒防老不道德這種觀點只能針對極少數自私自利,封建守舊的老人而言。這種父母年輕時沒有計劃,不知道未雨綢繆,不為自己年老體弱做打算,把養老的責任全部強加給兒女,盲目狹隘,孤注一擲。
  • ...乞討,老人,耿生茂,子女,養老,不輟,勞作,養兒防老,奔走呼號,回...
    前不久,有調查報告說,超過50%的農村老人還在從事職業性勞作,子女資助在影響老人養老快樂指標中佔首位,新農保收入、土地收入仍是農村老人主要收入來源。農村老人不輟勞作,固然與他們勤勞簡樸等因素有關。但是,從百歲老人乞討為生的活生生例子來看,更多農村老人不輟勞作的主因應該是生活困頓。老人藉此養活自己,減輕子女的負擔。
  • 「養兒防老」莫成執念,「老有所備」方能樂天
    但「養不教、父之過」,不同的人教出來的後代大不相同:有些養出了恩人,起到養兒防老的效果,喜笑顏開;有些養出了仇人,培養了餵不飽的後代,欲哭無淚。「都說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歌曲《父親》中,有一句歌詞唱盡了兩代人之間的無奈和悲苦。
  • 養兒能防老?是真的嗎?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其實我們說能說出養女兒不如養兒子這樣的人多數是重男輕女的人了,重男輕女思想源其實是自小農經濟,當時人們在農耕時代塑造了中國傳統的父權制宗族制度,男士在體力上的優勢還決定了他們在農業生產和戰爭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地位比女性要高,也因此男性承擔了養老送終、傳承香火、頂門立戶、幾項責任。
  • 養兒防老?養兒養女都不能防老,生二胎朋友請慎重
    養孩子成本高即使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 很多家庭還是在考慮生二胎,畢竟多子多福和養兒防老的觀念,永遠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特別是老一輩人的思想無法改變。如果是第一胎是女兒的家庭,很多老人都想讓年輕人再生一個。那麼今天咋們就來談談養兒防老這個問題。
  • 79歲癱瘓老母被活埋三天,養兒防老終是養虎為患!如何安度晚年
    該事件引起了網友的憤怒熱評,越來越多的道德淪喪、人性泯滅事件,難道養兒防老終是養虎為患嗎!「養兒防老,不如積穀防饑!」養兒防老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卻漏了半句。現代社會育兒問題引發大眾熱議,教育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尊卑缺失。正如網友所提,子女不贍養甚至殘害父母屢見不鮮。
  • 為什麼老人認為養兒防老?不是女兒不孝順,關鍵是這3個原因
    「養兒防老」是多數人存在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在傳統觀念比較強的農村,老人覺得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齡,在沒有了勞動力的情況下,他們需要靠著兒子來養老,但是兒子能否養老也是說不準的,現在不少家庭的主要矛盾就是因為養老問題引起的爭執,但無論怎樣,老人們依然堅信,「養兒防老」是對的,不是因為女兒不孝順而是女兒養老存在很多限制性的因素。
  •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現在呢
    2020-12-22 12:23:33 來源: 每天一大樂PLUS 舉報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