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豪,鄭家喜,吳海濤.「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貧困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9(12):131-142.
摘要:本文針對當今農村"養兒防老"還是"養兒啃老"的疑問進行了相關文獻的梳理與理論分析,採用2014年中國老齡人口健康狀況調查數據(CLHLS),驗證了男性子嗣對農村老年人經濟、健康和心理3個維度貧困的影響。並利用傾向值匹配方法(PSM)對內生性進行了處理,以檢驗模型估計結果的穩健性。研究發現,男性子嗣的有無對農村老年人貧困具有顯著影響,擁有男性子嗣會提升農村老年人陷入經濟貧困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會顯著降低其心理貧困發生的概率。本文經驗證給出的可能解釋是,在工業化、城市化背景下,由於對自我價值的逐漸看重和空間距離造成的"事親"難度加大等原因,導致中國農村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加之近年來,彩禮和新房的檔次不斷提高,建房、婚嫁等確定性投資風險提高,會影響農戶貧困狀況,並進一步作用於老年人的經濟貧困。同時"有兒"可能給農村老年人帶來較強的主觀滿足感,加之子代"事親"預期和孫輩存在所帶來的愉悅感,共同作用於心理感受,進而降低農村老年人的心理貧困發生率。並從改變傳統的生育觀念和性別觀念,加快健全農村老年人社會福利體系兩方面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鎮化路徑選擇對農村貧困影響效應與機制研究」(編號:7157327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農業政府支持體系評價與優化研究」(編號:13BJY110);
關鍵詞:養兒防老; 養兒啃老; 男性子嗣; 農村老年人;
知網連結:
http://doi.org/10.13246/j.cnki.jae.2019.12.011
——END
相關閱讀:
多子未必多福——生育決策、家庭養老與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
鄭曉冬 方向明 Brown:中國農村的社會養老金與兒童健康【轉】
趙啟然 於曉華:中國農村的父母營養知識、鐵缺乏症和兒童貧血【轉】
【完整版】徐志剛 等 | 新農保與農地轉出:制度性養老能替代土地養老嗎?——基於家庭人口結構和流動性約束的視角【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