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2021-01-08 心理蘇庸子

老觀念養兒防老

隨著人口老齡速度加快,養老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面臨養老問題。

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老話說「養兒防老」,那麼對於當今社會還適用嗎?

根據現實情況來看,也不完全正確,當今社會女性的地位不斷提升,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老人已經轉變了思想,認為養女也能養老,已經不在爭前恐後的生兒子,要一個孩子,不管男女又能養老。

案例簡述

01

我的同學王爽,是家裡的獨生子,男朋友家裡有三個兄弟,於是婆婆主動提出讓老公入贅到自己的家中,以便於給王爽的父母養老。婆婆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為王爽考慮因為王爽是獨生子女,出嫁之後意味著要離開父母,遠赴他鄉,常見都見不到自己的女兒,父母在家生病,或者需要幫助的時候都不在身邊。平時也會很孤獨。

出於對親家的,婆婆讓兒子入贅到女方的家裡,以便平時有個照應,而自己有三個兒子,平時另外兩個兒子也能給予幫助和照顧,由於婆婆的大度,王爽一直心存感激,王爽的父母也很感動,婚後對自己的女婿也是非常的好。

王爽的家庭裡即便沒有兒子,女兒和女婿也一樣可以養老,而且,王爽的老公性格非常的好,不認為因為自己的入贅有什麼丟人,反而對自己的嶽父嶽母也非常的照顧。

所以養老不在於兒子還是女兒,在於你的孩子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於你的女婿或者兒媳有沒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如果又王爽這樣的老公和婆婆,即便是單生女又有什麼關係?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像王爽這麼幸運,能遇到這麼愛自己的老公,一個知書達理的婆婆,相反假如只有一個女兒,女兒成年後嫁出去不能和自己在一起買這種情況下和有兒子的比起來,誰的晚年會更幸福呢?針對這一問題,調查了一些路人。

02

楊大爺,今年78歲,他認為他現在的生活很幸福,自己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從小就很懂事,善良,現在也很孝順,女兒也很孝順,只是批評是不能回來,過年過節回來給楊大爺會買很多東西。

平時他和兒子和兒媳生活在一起,兒媳對我也非常的好,對我盡心盡力的照顧,而我的年紀大了,思想也跟不了,我只求不給兒女添麻煩,家裡的任何事情都不插手,只保證自己的健康就是對兒女的最大幫助。

楊大爺說,老伴去世的早,現在兒女的婚姻也很幸福,也算是對老伴最好的交代了,而我平時生活也很幸福,平時有小孫子的陪伴,生活上有兒子和兒媳的照顧,這也算是我的天倫之樂了,晚年過得很幸福,很滿足。

03

李阿姨,今年68歲,早年好自己的丈夫離婚,離婚後,自己帶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生活,自己拼命賺錢供孩子上學讀書,可是沒想到的是兒子一點也不孝順,每天只知道自合計要錢,惦記我的房產。

李阿姨說,兒子是被爺爺奶奶慣壞了,因為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太嚴重,爺爺奶奶儘量滿足兒子的所有要求,給他養成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但是女兒確是特別的孝順,很懂事,生活上沒少給我照顧,對我盡心盡力,不求回報。

前幾個月李阿姨接到通知說房子要拆遷,兒子聽說後,回到家裡對姐姐像仇人一樣,生怕姐姐和他搶房產,但李阿姨說,兒子現在的表現讓她心寒,所以等他走裡以後,全部財產都會留給女兒和女婿,因為這是女兒女婿照顧我應得的。

淺析與感悟

白巖松曾經在演講時說到:「想要養兒防老幾乎不可能,不是兒子不孝順,而是一對小年輕上面四個,上面這四個頂上還剩兩三個呢,請問他養得起嗎?所以老人的第一位是攢健康,儲蓄健康要比儲蓄錢管用。」

由此可見,有兒子的晚年生活也不一定會幸福,沒有兒子也未必幸福。

其實一個幸福的晚年不在於你是否有兒子,而在於是的兒女是否感恩,關鍵在於家庭是否合和睦,子女是否有孝心。

人總會變老的,身邊總需要有照顧的人,而這個人不在於男女,而在於是否有孝心,所以我們不要再被傳統的觀念所束縛,不要再抱有重男輕女的想法去對待自己的兒女,不管男女只要有孝心就是好孩子,就會讓你安享晚年。

作為子女我們更應該孝順生我們養我們,為我們操勞一輩子的父母,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的父母,我們每個人都終將老去,自己的孩子也會學著爸媽的做法,你對父母的樣子就是孩子將來對你的樣子。

今日話題:

你覺得當今社會養兒還能防老嗎?

作者|精緻穎

編輯|精緻穎

圖片|糖糖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相關焦點

  • 「都說養兒防老,老了才明白兒子和女兒的區別」3位老人現身說法
    正說著話,隔壁大伯母就過來了:「怎麼這一個還是個丫頭?養好身子爭取第三胎生個兒子這樣才好哇。」轉過頭就跟其他親戚交頭接耳,說自己兒子多麼有本事,現在在歐洲做什麼什麼,我們都習以為常,表嫂卻臉色通紅。隔壁大娘,今年六十多了,過來看孩子,聽到大伯母的話就跟表嫂說:「女兒多才是福,我自己3個女兒,年輕時候也經常被婆婆和街坊鄰居看不起,現在你看我3個女兒哪個不是經常過來看我,每天家裡都熱鬧得不行,兩天這個來,兩天那個過來,過不來也要買一堆吃的穿的,我們老兩口又不用帶孫子,也沒有婆媳矛盾,偶爾帶帶外甥外甥女,出去旅旅遊、跳跳廣場舞,覺得這日子挺好。」
  • 沒兒子就是「斷後」?晚年會悽涼嗎?3個只生女兒的老人說出心聲
    兒子才是能給自己養老。所以,他們就會拼命生孩子,直到生出兒子為止,而且兒子越多越好。現在的觀念不同了,兒子和女兒都是一樣平等的,都會對父母肩負起贍養的義務。甚至女兒更懂得照顧父母,更貼心。對於只生了女兒的家庭來說,晚年會悽涼嗎?不妨我們來聽聽以下3個只生了女兒的老人的心底話吧。
  • 養老金10萬,兒子讓父母把錢給兒媳買房:養兒防老,不如自給自足
    父母辛苦拉扯大孩子,原以為孩子長大了,結婚成家了,自己就可以安享晚年。殊不知,孩子結婚成家,才是父母最難過的坎。兒子一旦結婚,作為父母,是沒辦法袖手旁觀。於是父母想盡辦法幫兒子湊錢買房,給彩禮,辦酒席,試圖做到盡善盡美。只是兒子享受了父母的好處,但卻沒能在父母年邁時,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 《愛的釐米》關永年有多寵兒子,晚年就有多慘,重男輕女沒好下場
    可事業頗有成就的她,在生活上卻很不幸福,她上面有個姐姐,是爸爸和前妻所生,小的時候備受爸爸的關注。等到爸爸娶了現任妻子,也就是關雨晴的媽媽以後,卻完全變了個人一樣,生下關雨晴,卻一點也不關愛,將所有的愛和專注都給了老么關震雷。
  • 人到晚年才知道,生男生女區別大,有個女兒才是福
    總覺得現在重男輕女思想沒以前那麼嚴重了,人們也都不會刻意去追求生個男孩,可是現實卻很打臉。不知是普遍存在,還是個別現象,身邊所見的3歲以下寶寶十有八九都是男孩,這裡面有一部分是二胎寶寶,更多的是90後新手爸媽的第一個孩子。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都說「養兒防老」,但現實卻是女兒比兒子更孝順?原因很現實
    ,感覺將來兒子不會管我最近和女兒幼兒園同學的媽媽們聊天,一位寶媽說還想再生一個,我們都很詫異,因為這個寶媽已經有兩個兒子了。她對我們說:「我頭胎生了個兒子,本想二胎生個女兒,沒想到還是兒子,我真是想要個女兒,我總感覺我這兩個兒子以後不能管我。」
  • 老人自述:「住兒子家陽臺十年,終於明白養兒防老毀了我的晚年」
    人呢,有個慣性思維,遇到困難,最先想的,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想解決方法,而是想著抓住點什麼,或者是能不能依靠點什麼。 依靠父母,依靠朋友,依靠另一半,依靠孩子,依靠身邊那些有感情羈絆的人。
  • 70歲老人喝醉誤了火車,被兒子連扇3個耳光,這就是養兒防老?
    70歲老人喝醉誤了火車,被兒子連扇3個耳光,這就是養兒防老?不知道大家身邊的老人有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種思想不知道讓多少女孩子受盡了委屈,小時候不受重視,長大了以後變成了家裡的賺錢工具,在不少老人看來,養兒子才有用,正所謂養兒防老,結果真的會是老人內心所期待的那樣嗎?
  • 人老了才明白:此生最遺憾的,是信了養兒防老的鬼話,沒留下退路
    小的時候,我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從來不會有任何的苦惱;年輕的時候,我們有精力去經營生活,雖然會有苦惱的事情,但已經到了自身可以解決的年齡;老了以後,身體的狀況會越來越差,自身的精力也會越來越少,這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養老的話題。 人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自己撫養孩子長大,他們就應該全身心伺候我們晚年的生活。
  •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家庭,晚年哪種父母更享福?答案簡直太現實
    特別是有兒子的家庭,害怕第二胎再生一個兒子,反而是有女兒的家庭,更感覺無所謂,再生一個兒子,兒女雙全更好,如果生個女兒也心滿意足。為什麼現在的人更喜歡生女兒,反而更擔心生兒子小區的趙大媽有一兒一女,但是到了晚年,她的生活並不幸福,趙大媽年輕的時候非常能幹,為了撫養兩個孩子更是省吃儉用。
  • 為什麼30年前都爭著生兒子,現在又爭著生女兒?原因現實又無奈
    30年前,規定只能生一個孩子,那時候很多人為了生兒子,東躲西藏,哪怕吃不好穿不好,也要成功生下兒子。但是,30年後,很多人又想生女兒,有些如願的寶爸們,甚至變成「寵女狂魔」,甘願淪為「女兒奴」。為什麼30年前都爭著生兒子,現在又爭著生女兒呢?原因現實又無奈,我們一起來看看。
  • 獨生和多胎家庭有什麼區別?要等到20年後才知道,現實戳心窩
    二胎"生與不生"一直是個爭議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各有各的理由。不過,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到底哪個好?雖說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但十幾二十年後的對比差距,卻是無法逃避的現實,直戳得心窩痛。如果你想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想讓孩子能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可想而知,二胎家庭承受的將是雙倍的壓力,就連便利蜂的零食和玩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等孩子長大後,結婚買房又是壓力山大的一筆開銷,如果兩個都是兒子,更是艱難。
  • 二胎又是兒子是什麼感覺?苦多還是樂多?聽聽大家怎麼說!
    那些頭胎是兒子,二胎又是兒子的父母可是犯了難。身邊一同事,二胎政策沒出的時候,每次喝酒喝大總要向在座諸位說下自己的期待,那就是這輩子一定要有個「小情人」。只可惜願望落空,頭胎生了個兒子,看著虎頭虎腦的老兒子,同事是打心眼兒裡喜歡,可是要個閨女的心願卻並沒有就此停歇。二胎政策一推行,同事便立馬成了政策的堅定執行者。
  • 養兒子和養女兒有什麼區別?過來人感嘆:差別真不是一般的大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緣分就這樣結下了,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同時養兒子和養女兒之間的差異,在各位寶媽心裡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到底哪一個更會讓自己操心一些呢?其實在每個媽媽心中答案都是不盡相同的。養兒子和養女兒差別很大嗎?
  • 「養兒防老」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家長還不知道:沒文化,真可怕
    如今,對於養兒防老,有些人已經不抱希望,覺得沒必要靠孩子來養活自己。生活在如今這個和平年代,大多人覺得這是從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封建觀念,且這句話也包含重男輕女的意思在,認為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人們對此斷章取義,把它解讀成一種陋習。但大多人卻不知道其實養兒防老還有下一句話。
  • 不生個兒子,晚年會後悔嗎?這位年輕寶爸的說辭雖搞笑卻是大實話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前幾天公司聚餐,不知是誰提了一句,說男人們是不是都希望生個兒子,還問如果不生個兒子,晚年會不會後悔。然後我們單位一位年輕寶爸小秦,兩句話把這個話題說成了一個「笑話」。小秦直言:後悔啥,家裡又沒有皇位要繼承,為啥就必須生個兒子。
  • 「雙子戶」和「雙女戶」有啥區別?步入晚年之後,才懂得差距有多大
    "雙子戶"和"雙女戶"有啥區別?步入晚年之後,才懂得差距有多大在生兒育女這件事上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比如老一輩人就希望兒子越多越好,家裡有幾個兄弟不怕被人欺負,而且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很嚴重。
  • 養兒防老:多少父母,被中國式「最美謊言」坑了一輩子
    多少中國父母,窮其一生奮力託舉,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幾個孩子,為的就是老來有所依,老來有所有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養兒防老這件事情,近些年來卻貌似越來越不靠譜了。  說個身邊的例子。  老家的表姑媽有二個兒子,大兒子今年44歲,小兒子41歲,大兒子二夫妻在四川開小麵館,小兒子二夫妻在廣州打工,二個兒子一年就春節回去一次,平時連電話都很少打回家。
  • 「養兒防老」莫成執念,「老有所備」方能樂天
    最終,心理崩潰的朱力向媳婦舉起屠刀,而自己也在獄裡自殺……按說,老兩口不適應美國生活,和兒子媳婦不能共同生活,沒法在那邊養老,唯一辦法就是兒子把錢還給他們,二人回國。可惜,這條路被媳婦堵死了。怎麼過呢?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最後過度失望,加上故鄉的一切都被連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無比絕望之下,引發血光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