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贈與多半發生在長輩和子女之間,並且贈與行為是無償將自身財產給另一方,所以通常不會發生此類糾紛。但如果子女較多,也可能發生未被贈與方不服等一系爭奪財產的糾紛。那麼房屋贈與合同糾紛該怎麼處理呢?
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李士剛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
父母贈予子女房產可能會產生撤銷贈與或其他子女撤銷贈與發生糾紛。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受贈人有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贈與行為通常發生在公民之間,如熟悉的家庭成員、信賴的親朋好友。人們往往基於感情、感激而無償將自己的財產給與受贈人,如父輩出資為孩子購置婚房、將積蓄交與孩子使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將財產贈送給自己喜愛的子女或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因此調解處理這類糾紛,應本著家庭和睦、生活穩定、社會和諧、以和為貴、公平合理的原則,盡力消除隔閡、鞏固感情。要促使雙方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解決矛盾。
贈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對贈與人和受贈人形成法律約束力。不同的贈與關係中,權利和義務也有所不同。調解贈與糾紛,需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做到公平合法、合情合理。為此,應正確適用相關的法律規定。具體可從贈與是否成立、贈與是否履行、贈與是否可撤銷、受贈人是否履行了約定義務等方面進行法律判斷,據此對贈與糾紛的法律後果有大致的了解和預測。在此基礎上,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找出糾紛癥結所在,本著家庭和睦、以和為貴、公平合理的原則,努力尋找調解方案。
房產贈與公證就是公民將屬於本人的房產贈與給受贈人的一種法律行為。這種贈與行為,往往是基於相互間的親屬關係、友誼關係或者道德上的原因,而不是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房產贈與人必須具有真實的意思表示,並且必須對其所贈房產擁有所有權。雖然取得贈與公證書可以迅速辦理產權過戶手續,但應注意幾個事項:
1、贈與是無償的法律行為,法律後果不同於有償的轉讓行為;
2、贈與後變更產權登記的稅費與繼承後變更的標準不同,辦理前應向房管局、地稅局等有關部門充分諮詢;
3、一般的贈與行為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是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除外,也就是說經過公證的贈與行為一般不能撤銷。
以上就是李士剛律師整理的關於房屋贈與合同糾紛該怎麼處理的相關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房屋贈與合同籤訂公證之後需要儘快辦理過戶,並且合同法規定了贈與人在一年之內享有撤銷贈與權。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房屋贈與這一問題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諮詢李士剛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