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2020-12-15 中公教師網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劉和珍生平及死難經過,把握烈士的高大形象,學習其愛國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2、明確作者思想感情發展的脈絡,通過尋找關鍵語句來理清思路。

3、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品析文章關鍵詞句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內容與主旨。

2、學習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表達,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關鍵詞語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難點

1、梳理文脈,分析結構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憤交加的複雜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歷史是公正的,只為一己私利而活著的人,會被歷史的大浪衝走;那些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的人,將在人民心中永生。年僅22歲的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而她的名字,連同她的高尚精神,永遠刻在了人民心中。

(二)作者介紹

作者:魯迅(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歷史小說)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墳》《三閒集》《二心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準風月談》《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三)寫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軍閥張作霖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內,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提出抗議,又聯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藉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並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

三•一八慘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學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門前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示威大會,共產黨人李大釗在會上作了演講。會後,兩千多名群眾組成請願團,到段祺瑞執政府前請願。這時數百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眾隊伍開槍射擊。 隨後,士兵們又手持馬刀、刺刀追殺群眾。群眾死47人,傷200多人,死難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楊德群。魯迅稱這一天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慘案發生後,反動軍閥的走狗文人極力為其主子開脫罪責,在報刊上發表文章,誣衊參加請願的群眾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並把殺人的罪責推到他們所說的「民眾領袖」身上,說「民眾領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當然不下於開槍殺人者」。 當噩耗傳來的時候,魯迅正在寫《無花的薔薇之二》。他懷著滿腔的悲憤,當天晚上就寫下了該文的四至九則,揭露控訴反動派的這一暴行,嚴正指出:「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繼《無花的薔薇之二》之後,魯迅相繼寫了《死地》和《可慘與可笑》,4月1日又寫了《記念劉和珍君》。

(四)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1、閱讀全文,打記生字詞,並注音解釋

2、全文主要寫了哪幾類人,作者對其感情態度有什麼不同?

3、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全文七個段落得主要內容

重點生字:

抵(dǐ) 菲(fěi) 桀(jié) 驁(ào)賃(lìn)

喋(dié) 骸(hái)攢(cuán) 漬(zì) 緋(fēi)

重點詞語:

寥落:稀少。

長歌當哭:意思是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裡指寫文章。當,當做。

桀驁:形容性情倔強。驁,不順從。

菲薄:這裡指微薄的意思。

造化:指自然界。

深味:深深地體會。

微漠:依稀,淡薄。

黯然:憂傷的樣子。

喋血:流血滿地。喋,血流出來的樣子。

浸漬:滲透,浸潤。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

人物及感情態度:

愛國青年(真的猛士)___________沉痛悼念奉獻尊敬

反動勢力(當局者、學者文人)___________控訴罪行痛斥無恥

庸人(苟活者、「無惡意的閒人」)________痛心麻木呼喚爆發

段落大意:

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

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

⑤敘述遇難經過。⑥總結經驗教訓。

⑦熱情謳歌讚頌。

(五)研讀課文

1、學習一、二部分,討論:文章為什麼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麼要反覆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覆說「無話可說」?

總結:文章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交待寫作此文的緣由。「我」因無法承受追悼會的悲涼,獨自到禮堂外徘徊、思索;程君問「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麼沒有?」勾起「我」對烈士的悲痛的憶念,再次感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也早覺得」,「也」字針對程君的請求而言,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程君的請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願;「早」字則進一步說明,要寫文章記念的願望由來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請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我已經出離憤怒了」——這是為什麼至今還「沒有」寫出文章的原因。「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而反動派的「下劣兇殘」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怎不令人「出離憤怒」?「我只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已經「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又怎麼能說出話來呢?殺人者個個臉上帶著血汙,依然在橫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的人們,該怎麼辦呢?「三·一八」雖然才過去兩個星期,而「忘卻的救主」則快要降臨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表達了作者的無限感慨,提到「寫一點東西的必要」——要寫一點東西,揭露「許多東西的真相」,讓人們清醒地知道,「所住的並非人間」,確有必要提醒人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烈土的鮮血。

2、學習第三部分,思考回答:記主要寫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可看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寫劉和珍的內容:

開頭:「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分析:「然而」是一個重轉,強調「銷行寥落」中她「預定全年」的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定全年」需要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需要勇氣。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革命的嚮往和對真理的渴求。)

第三部分第2段:「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校長楊蔭榆,是依附於軍閥政府勢力鎮壓學生運動的罪魁禍首,劉和珍勇於反抗,表現了她嫉惡如仇、勇於鬥爭的精神;)

和「我」見面,「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表現了劉和珍的善良與和藹;)

「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泣下」(表現了她的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

3、學習第四、五兩部分,這兩部分主要追敘愛國青年遇害時的情景,思考這兩部分寫法有什麼不同?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什麼?

先寫事件概況,再寫事件細節。以如山鐵證,揭露敵人的暴虐、陰險、卑鄙、無恥的醜惡嘴臉,表達作者的強烈憤慨和無比哀痛之情。

五、小結

作者記敘劉和珍的事跡,表現了劉和珍的優秀品質,抒發了對劉和珍被槍殺的無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動文人的中傷,追敘劉和珍的遇難情景,抒發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殺人者的悲憤之情。作者以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圍繞 「沉痛的悼念與憤怒的批判相結合」這一中心安排文章幾個部分的內容,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

六、布置作業

1、複習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一、二部分。

2、閱讀第六、七兩部分內容,探討其深刻含義。

以上就是《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學設計及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師招聘面試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 ·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我要過面試」下載試講教案(含音頻)+說課+答辯+結構化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教師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其實還有另外一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篇《記念劉和珍君》是我們在高中課本所學的。(即三一八慘案)魯迅寫《記念劉和珍君》於1926年4月1日,七天之後又寫了一篇《淡淡的血痕中》。」《記念劉和珍君》收錄在《華蓋集續》中;而《淡淡的血痕中》則收錄在《野草》中。同樣是紀念這一段歷史,為何兩篇作品收錄在不同的文集中呢?先來看看《野草》。
  • 高中語文《記念劉和珍君》說課稿
    《記念劉和珍君》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設想。一、說教材《記念劉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專題的第一篇文章,本專題的主題是寫人記事散文。
  • 高中語文《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記念劉和珍君》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本文的創作背景以及掌握本文的創作意圖。【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重點語句,了解作者的創作特點以及要抒發的情感。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清文章思路,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難點】關鍵語句的理解。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一系列魯迅的作品導入本課課題。
  • 致敬先烈: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真正的猛士 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早上翻書,剛好看到劉和珍君,便摘了來,讓大家看吧!致敬先烈: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真正的猛士 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中華民國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為十八日在段祺瑞執政府前遇害的劉和珍楊德群兩君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我獨在禮堂外徘徊,遇見程君,前來問我道,"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麼沒有?"我說"沒有"。
  • 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中,提到的女師校長楊蔭榆,是怎樣的人?
    此刻她的理念就顯得特別保守和專制。而最終將楊蔭榆推到輿論風口的導火索的。是在民國教育總長章士釗表態支持「整頓學風」之後,楊蔭榆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而站在劉和珍、許廣平等學生自治會背後的是魯迅、錢玄同等新文化運動旗手們。
  • 高一語文資源:高一語文上冊記念劉和珍君同步訓練試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資源:高一語文上冊記念劉和珍君同步訓練試題及答案 2012-12-14 23:2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疏影橫斜「輕」並「淺」——我的「趣」味教學策略
    所以一直以來,尋找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對每節語文課都懷有期待,讓學生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不竭的熱情和動力,是我教學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一直以來追尋的目標。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下面我圍繞五環節教學的導入、探究、拓展三個環節來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教學策略。
  •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的楊蔭榆,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938年1月1日,楊蔭榆被日軍殺害對於楊蔭榆,大多數讀者是從魯迅那篇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中知道她的。新婚之夜,楊蔭榆才發現對方竟是個愚蠢無能的低能兒,和自己沒有半點共同語言。楊蔭榆進行了大膽的抗爭,在新婚之夜抓破了新郎的臉。第二天一早,楊蔭榆毅然返回家中。婆婆找上門來接,楊蔭榆索性撕破了臉,聲明她不再回蔣家。她從此就和蔣家斷絕了關係。這次婚姻對楊蔭榆刺激很大,她從此終生獨居,再也沒有結過婚。楊蔭榆在這件事之後,比一般女性更勇敢、自覺、超前。
  • 記念上帝,不可忘記
    記念神,免得忘記神。在以色列民行進的徵途裡,申命記作者仍然在說:「你當記念不忘,你在曠野怎樣惹耶和華你神發怒。自從你出了埃及地的那日,直到你們來到這地方,你們時常悖逆耶和華。」作者還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