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在大學食堂承包檔口做生意,沒想到給中間人交了數萬元轉讓費後,才發現檔口有人經營,現在找不到中間人了。
任先生是山西運城人,今年6月,他通過老鄉認識了一名姓喬的女子。對方稱,她在西安財經學院有關係,可以承包該學校長安校區的食堂檔口。任先生說,學校放暑假期間,喬某還帶他到長安校區一食堂考察,並答應會把2樓的一個檔口承包給他。
7月28日,任先生與喬某籤訂「財經一食堂分組核算經營協議書」。協議書上顯示,任先生承包的檔口經營刀削麵,期限從2017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協議上沒有明確註明是西安財經學院的食堂,其中「財經一」幾個字也是手寫上的。食堂管理員一欄是喬某的籤名,籤名上按著手印,但沒校方公章。除籤訂協議外,喬某還收了任先生5萬元檔口轉讓費,開了一張收款收據,收據上籤著喬某的名字還按了手印。
9月份學校開學後,任先生從運城拉著工具趕到學校,發現喬某承諾的檔口已有人經營,對方說自己在這兒已經營很多年,沒想過要轉讓。任先生聯繫喬某時,喬某剛開始說退錢,後來就不接電話了。
商洛的李先生是在網上看到喬某發布的信息與其取得聯繫。8月底,他給喬某交了11000多元。另外還有張女士交給喬某6萬元,陳先生交了1萬元。昨日,記者多次撥打喬某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西安財經學院後勤集團一工作人員表示,學校食堂檔口對外承包需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不可能只交轉讓費就能進入學校食堂的。另外,他根本不認識喬某這個人。
由於找不到喬某,這些商戶報了警。經警方初步了解,今年暑假,喬某試圖承包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校區某食堂,然後進行分包,並收取了一部分人的費用,但學校最終並沒有同意喬某進行分包的行為,於是交錢的商戶找喬某退錢,但喬某拿不出那麼多錢。由於喬某一直沒退錢,幾名商戶只能留在學校附近苦苦等待。
華商報記者張成龍
編輯:張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