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二更都是什麼時間?三更為什麼叫半夜?

2020-12-17 木易研修院

經常在電視中聽到起來打更的喊,二更,三更的,這個到底是在現代是什麼時間呢?

之前研究過一些梅花易數和易經,古時的時間不是現在的24小時,而是12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地支,我們熟悉的是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相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以背的時候兩個聯起來,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我們從第一個說起,子時,依此推理:

子時,從晚上11點到凌晨一點,為子時,一個時辰為兩個小時,依次循環,正好24小時,十二個時辰。

而子時,正是我們的三更,而三更在夜間時辰叫夜半,一更黃昏,二更人定,三更夜半,四更雞鳴,五更平旦。

具體看下圖:

子午相對,午時是什麼時候?

白天的11點到1點,是午時,子午時在一天中最為關鍵,其實在這四個時間段,把覺睡好了,一天都會很精神。

其實五更並不是準確的時間

五更並不是非常準確的對應到現在特定的鐘點。

因為每個季節的日夜長短並不是一樣的,我以對應的更的長度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一夜平均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一點是兩小時平均分為五份,一份24分鐘。

那麼三更三點,就是23點72分鐘,凌晨12:12。

我找了各大搜尋引擎,居然有說是凌晨2:12的,不對的,三更天從晚11點開始算,三更一點為晚11:24,三更兩點為晚11:48,三更三點為晚12:12,三更四點為晚12:36,三更五點為12:60,也就是13:00,正好為四更天,丑時的開始時間。

如果覺得有幫助,點個讚吧,歡迎關注木易小光的平臺號。

相關焦點

  • 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三更色是什麼意思?
    那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方法古代如何計時?先說說過去「更」的時間。古人白天根據太陽的移動計時,根據日影計時,到了晚上呢根據「更夫」打更聲計時。大家這一時間可能就會聯想到電視劇裡經常會出現的,夜晚「打更」的畫面。
  • 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古代這個「一更、兩更、三更是什麼意思呢?」時間那麼這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話講「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聽村裡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在古代的時候習慣把夜晚分為五更天,一更天相當於現在大概2.4小時。一更到五更就是整個夜晚的計時時間,這句話講的也是這期間發生的故事。一更天在戌時一刻,按照現在的時間大概在晚上七點到九點,被成為「黃昏」。太陽逐漸下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村裡下地勞作或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做飯吃飯了。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和四更有什麼說法嗎?老一輩都懂
    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五更是什麼。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時間工具,就需要更夫了!一更人,這是打更人出來開始工作的時間,這也是提示人們完成工作並回家休息的時候。這時,打更人敲響一更天之後,就代表著所有的人可以下班休息了。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在古代,老祖宗是很注重養生的。他們自然遵循天道的規律,並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老祖宗無論是從飲食上,還是睡覺上方面都有一些順應天時的規律,特別是一些有道之人更是如此。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什麼意思?老祖宗給的忠告
    有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這句話顯然是老祖宗在我們的生活在為我們總結的經驗,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第一句話,"不貪三更色"這句話意思很明顯,不要對三更的一些歡愉之事貪心。三更是古代用的對時間的劃分,是指從半夜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個時候。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不多不少的24小時,最重要的是怎麼去分配和利用這些時間,在現代社會,二十小時制度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計時方法,而且時間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秒。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這之中,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還有沒有「四更、五更」呢?實際上是有的。下面,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更,實際上就是指晚上7點到9點之間。
  • 古代夜間「一更人、二更鑼……」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都怕四更?
    古代夜間「一更人、二更鑼……」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都怕四更?所以「更」也是古人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科舉不發達,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白天有時依靠太陽的位置來判斷時間,結束一天的勞作,天一黑就休息了,夜裡聽著打更的聲音判斷時間。於是有了「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的說法。它們具體什麼意思呢?為何都怕四更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 農村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易於理解,就是說:人啊,在三更時分就不要貪戀美色;在一更時分就不要再吃東西;在五更時分就不要再生氣動怒。這是字面理解。晚上7-9點為一更天;晚上9-11點為二更天;晚上11點-凌晨1點為三更天;凌晨1-3點為四更天;凌晨3-5點為五更天。古時沒有凌晨六更的打更,因為古人習慣早睡早起,古代皇帝也在五更天開始準備上朝,農村的人們基本五更天一過就開始起床做家務了。小時候印象中我勤勞的母親作息時間很類似。
  • 五更天是什麼時候?古人如何劃分三更四更五更?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古時候沒有時鐘,人們也能夠準確的知道時辰,早期的曆法、時間用的是十進位,《隋書·天文志》記載: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是朝、禺、中、晡、夕,晚上的五個時間節點是甲、乙、丙、丁、戊,而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逐漸轉變成夜間安全巡邏時的附加授時節,稱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我們也只在電影裡面看到,在古代有專門的打更人,拿著銅鑼竹板提著燈籠的,每到更點的時候,就會咣咣梆梆的敲幾下。其實裡面是有學問的,也不是隨便的敲打,那不亂套了?古代人沙漏計時,夜晚分為五段,並用銅鑼竹板敲打報時,提醒睡覺的農民,現在幾時了,幾更天了?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文|小楠趣談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體現與總結,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與習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你讀過幾條呢?這些用再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子醜寅卯啦,而子醜寅卯其實也是用來描述時間的詞彙。比如我們的子時又被叫做夜半時分,有的時候也叫子夜,它是小老鼠在這個時候出來覓食活動的時間,所以叫做子時,它可是十二時辰裡排在第一個的時辰呢。按照我們現在常規理解的時間來換算,就是指23點整到凌晨1點整的這個時間段。其他的都是以此類推形成的。
  • 「千萬不要和總在半夜三更找你的人談戀愛」
    都說現在女生已經過了耳聽愛情的年代,事實上女孩們的耳根子就是很軟。打開對話框,每天一句簡單的早安晚安就能讓一個女孩兒心裡充滿了安全感。簡簡單單的聊天,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就像是精神毒品一樣,一旦沒有了就會感到空虛,感到失落。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沒有辦法天天黏在一起。
  • 俗語「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三更色是什麼,為何不能貪戀?
    古人對於自然規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把自然規律總結起來形成了俗語,流傳後世,比如古人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這句話中的「色」並不是美色的意思,而且指自然美景。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為了讓12時辰制更加貼近生活,古人又想起了用打更的方式來提醒大家,因為我們如今就聽到了所謂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四更,五更」呢?事實上,是有的。古代一更,指的就是晚上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我們都知道,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因而很多人工作一天,直到這時才休息,在回家的路上,農民招呼四周的街坊鄰居,孩子們也正是放學的時間,由此,這時整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人聲鼎沸,因此,這期間就被稱為「一更人」二更火,指的則是晚上9點到11點,古人的夜晚生活並不豐富,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夜市
  • 農村有句俗話,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發現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什麼時候吃什麼,祖輩們的總結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出來,不過由於現在城市發達,許多年輕人都覺得俗語不夠時尚和科學,有點輕視之心。其實,現在的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的文化,去深刻吸取文化裡面的精髓。民間俗語其中有一句:一更不貪食,三更不貪色,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古代,古人將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一個時辰。
  • 農村老話「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是什麼意思呢?
    「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個俗語可以說是農村人長期總結下來的經驗之談,下面我們看看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何為不貪三更色?食色性也,吃的喝的和色,都是成年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吃喝是有講究的,最起碼不能暴飲暴食,否則,你的身體健康就會出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