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辣椒醬不再香後,為何不來試試讓人口齒留香的禿黃油、宮廷出品的蘇造醬、擁有悠久歷史的「御青方」呢……
老乾媽辣椒醬
讓鵝廠受傷的那個人,也是讓廣大中國群眾欲罷不能的國民女神——老乾媽。無論貧富貴賤,國內海外,老乾媽從來都是下飯菜屆的c位選手。火爆的味道並不能阻擋老乾媽跟萬千食物都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管是抹在吐司上,又或是直接加一勺到米飯或者泡麵裡,充滿創意的食客總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國民辣椒醬的魅力。
蓬盛橄欖菜
其貌不揚的外表並沒有辦法掩蓋住橄欖菜的熠熠光輝。「清、鮮、爽、滑」 都不足以形容這道傳統潮汕醃菜。橄欖的甘醇之味配上豐腴的芥菜,哪怕只吃一點也讓人口齒留香,每年拜倒在橄欖菜下的白粥都不可估量。對於不怎麼吃辣的人來說,橄欖菜絕對是拯救胃口的神器。潮汕橄欖菜的製作技藝在汕頭市及周邊村鎮的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甚至可以追溯到清嘉慶年代。
禿黃油
光是「禿黃油」這三個字就極其有講究了,在蘇州方言裡,「禿」是只有的意思,「黃」指的是蟹黃和蟹膏,「油」則是豬油。也就說明,一份禿黃油取的乃是螃蟹的精華部分,高純度的蟹粉不摻一絲蟹肉。製成後的禿黃油色澤金黃,一揭蓋滿屋芬芳。搭配上清淡的食材例如豆腐,蔬菜等,更將禿黃油的濃鬱鮮醇濃香凸顯的淋漓盡致。但是作為下飯屆的神器,當禿黃油和熱米飯混合在一起的時候,蟹黃和豬油的香味瞬間迸發,連同大米的香味讓無數老饕們為之臣服。
湖南臘八豆
製作臘八豆是湖南的傳統習俗之一,在每年的立冬之後開始醃製,等到臘月初八的時候食用,故名「臘八豆」。臘八豆香味濃鬱,吃起來也異常鮮美。搭配別的食材一起烹飪,由於異常突出,頗有點喧賓奪主的味道。自然發酵而成的黃豆,除了保留了原有的豆香,更吸納了紅油,辣椒,生薑還有大蒜的味道,口感也變得相對更加軟糯。在外的湖南人,總會有一瓶臘八豆常伴左右,用這份需要時間沉澱的味道藉以懷念家鄉。
仲景香菇醬
在許多下飯菜評測當中,總能在榜首見到仲景香菇醬的身影。香菇醬採用了香菇之鄉—河南西峽的香菇,用獨有的工藝烹製而成。粒粒分明的香菇佐以各種調料,堪稱米飯殺手。無論辣與不辣,米飯或麵條,澆上一點香菇醬就能讓人胃口全開。
豆腐乳
我國各地為豆腐乳種類的多樣性都作出了貢獻,儘管製作原理大同小異,但是口味卻千差萬別,各有千秋。白腐乳以桂林腐乳為代表,其質地細滑鬆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則鮮美奇香;青腐乳則以北京老店王致和為代表,青方聞起來奇醜無比,卻沒有多少人在品嘗後能抵擋住青方的誘惑,青方也曾作為御膳小菜送往宮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愛,親賜名「御青方」。腐乳品種中還有一些特別的存在,例如添加糟米的糟方,添加了黃酒的醉方,以及加入了芝麻,玫瑰,蝦籽,香油等的花色腐乳。
江浙一帶如紹興上海一帶的腐乳以細嫩柔綿,口味鮮美帶有微甜而著稱;而四川的豆腐乳則充滿了川味,大邑縣的唐場豆腐乳香辣且入口即化,遂寧的白菜豆腐乳則是將每顆豆腐乳單獨用一片白菜葉子包起來;重慶趕水豆腐乳除了腐乳本身的鮮香味,外面那層厚厚的辣椒麵也增添了一道風味;雲南的牟定豆腐乳一年只有一半的時間適合生產,配上牟定絕無僅有的羊泉水就釀成了外表金黃,內裏白嫩如羊脂的美味;河南柘城的酥制腐乳也同樣極富當地特色。簡單的一塊豆腐,在不同風土人情的土地上,在各色餐桌上
蘇造醬
李子柒
在美食文化高度發達的現代,仍有些食物遵循著最傳統的古方製作。對於味道的極致追求,即使是個不起眼的醬料,也得用最認真的態度去細細熬製。蘇造醬,便是一味傳承了百年的美味。作為清朝宮廷的御用醬料,芳香撲鼻,鹹辣鮮香,用料豐富。手工細細熬製更能使得它區別於其他機械化製作的醬料。核桃仁、花生、不同的幹辣椒、花椒還有杏鮑菇等簡單的食材,經過烹調,仍然繼承了當年的味道。但同樣的,即使古方再好,也得適應潮流,對於肉食愛好者們來說,也可以考慮在這個素醬裡加入牛肉末。在守舊與創新中,美味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
涪陵榨菜
作為世界三大名醃菜之一的重慶涪陵榨菜歷來都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頻繁出現,甚至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遠行擔心口味不合適,還是食物過於清淡想增添些許風味,我們都會把榨菜列為選項之一。由於攜帶方便,易於保存,大到超市,小到小賣部,在中國的角角落落都有它的身影。榨菜特殊的酸味和鹹鮮味,脆嫩爽口。一碗平淡無奇的白粥或者饅頭在榨菜的加持下,變得不再平凡。由於原材料之一的「青菜頭」為涪陵特有,這個位於烏江與長江交匯處的小地方因此更為大家所知。
外婆菜
外婆菜是一道光名字聽起來就很溫馨的下飯菜。相傳古時湘西每戶人家的女兒出嫁之時,家裡的長輩會親手為女兒做上一份離家的菜。因為出家後的女兒一般都很難再回娘家省親,於是在這份離家的菜餚中,包括了鹹、酸、辣、脆、甜等各種滋味,也象徵著人間百味。原料選用了大頭菜、豇豆、茄子等,以湘西傳統的民間製作方法醃製,不加任何添加劑,等醃製成功後,加上辣椒,大蒜等爆炒,烹飪好後,香辣爽口,下飯拌飯極好,也是湖南人民熱愛的下酒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