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沙漏計時
做事磨磨蹭蹭,沒有一點時間概念,這或許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寧也一樣。本來可以做得很快的事情,因為沒有任何約束,就會「磨洋工」。
學會管理時間對一個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如何有趣又有效,我嘗試了一下沙漏計時。
根據5周歲孩子的生活特點,我購買了3個不同時間的沙漏,分別是3分鐘、5分鐘、10分鐘、30分鐘。我把沙漏拿回家,寧特別欣喜,非常想玩。
我跟寧先探討了一下這些不同時間沙漏的計時:3分鐘可以練習桌球平球,5分鐘的可以用作刷牙和洗臉,10分鐘可以吃飯,30分鐘可以下圍棋的時候用。第二天,7點50分就要去上課。寧開始刷牙,就帶著沙漏進去。他說:「我刷牙了。奶奶你馬上幫我把沙漏翻過來啊。」看著沙子一直在流,寧5分鐘內完成了洗臉刷牙。接著吃飯,寧一邊吃飯,一邊把10分鐘沙漏放邊上。10分鐘到了,寧還沒吃完,於是抓緊時間,快速吃完。沙漏計時,明顯提高效率。那天,7點30分,寧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可以去上課了。
我給寧看書設計了30分鐘的沙漏。那天,和寧一起看《地圖》一書中的日本,就日本的特色,一個個看、一個個講,我們看了足足半個小時。寧看著沙漏說:「媽媽,快點講,沙漏要漏完了。」我說:「那我再獎勵你一次30分鐘。」說著,我把沙漏倒過來。寧很認真,我們停止的時候,他馬上把沙漏橫過來,讓漏沙暫停,開始了,馬上把沙漏豎起來。
沙漏讓寧感知時間容易流逝。那天有個玩倒影的遊戲題,寧做得有錯誤,我跟寧講解,寧也會提醒我,媽媽,你快點,沙漏快漏完了啊。
當然,在用沙漏的時候,我也跟寧探討,不是越快越好。比如說刷牙5分鐘,你太快了,牙蟲沒有刷死掉,這樣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最理想的是,在這個差不多的時間裡,把這個事情做好,這樣就是又好又快地做完事情,這樣是最完美的。
小孩子就是會玩。寧不斷拓展沙漏計時的外延——連續計時。
寧在聽故事《海底小縱隊》。晚上,寧說:「媽媽,這個故事,一共講了21分鐘。」「這個你怎麼都知道啊?」「用沙漏啊計時啊,翻轉了好幾次,我一次次加上去的。」
寧也會把沙漏當玩具。下圍棋的時候,寧想出來,讓這些沙漏一起倒過來進行比賽,寧則在一邊認真地下棋。
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很難指著時鐘跟孩子說,分針從哪裡到哪裡,你要做完什麼事情,這麼理性地表達,對於孩子來說,效果不佳,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好玩。
對於認識時間,沙漏是很好的玩具,也是很好的教具。沙漏的作用,一個是可以計時,大概知道孩子做這個事情花了多久,讓孩子對時間有點概念,還有一個好處,看著沙子漏得差不多了,可以加快速度,完成必須完成的事情。
(責編:金童(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