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表明用外語思考可讓人做出更理智決定

2020-12-20 環球網

環球網記者朱曉磊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6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們用外語思考時所做出的決定更加理智,風險性也更小。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博阿茲•凱薩爾(BoazKeysar)組織並實施了這項系列實驗,科學家們相信「使用外語減少做決定的偏見」。凱薩爾博士在論述文章中寫道:「外語為人們提供一種遠程機制,使人們從直接的本能轉向了深思熟慮。」凱薩爾團隊選取芝加哥大學的學生為樣本。121名學生都以英語為母語,又以日語為第二語言。科學家們首先用英語為學生們設置情景,讓他們在兩種能拯救人類的藥物研發情景中做出選擇。第一種藥能100%地挽救60萬人口中的20萬人,第二種藥則能拯救全部的60萬人口,但成功率只有33.3%。結果80%的學生選擇了比較安全的選擇,即拯救20萬人。但當用日語為他們提出同樣的情景時,只有40%的人做出第一種選擇。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理論,團隊又召集了54位以西班牙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生,為投擲硬幣押注。每位學生手裡拿著15美元,每猜一次硬幣的正面或反面可以下注1美元。如果押中,可以贏得1.5美元,如果不下注,則沒有任何損失。當組織者用英語組織他們語參與這個實驗之時,學生們表現出了狹獈心理,只在一半時間裡下注。但當同樣的學生聽到用西班牙語所做的指示時,他們在74%的時間裡選擇投注。因此,科學家得出結論,用外語思考可以使人們遠離突然的情緒性決定,可讓決定更有邏輯性。他們希望人們能用外語思考,做出更為謹慎的財政和經濟決策。

相關焦點

  • 用外語思考會更理性
    通過測試,教授發現學生使用第二語言時,他們思考問題更理性,尤其對某些倫理道德問題,不容易受情緒影響。也就是說,使用外語交流、思考,人就會更包容,更少苛責。其實,這種情況在幾十年前從側面已得到了印證。南非總統曼德拉在多年爭取自由的鬥爭中也意識到,如果以對方母語與之交談,能打動他的心;而如果以對方能明白的第二語言與之交談,則只能打動他的頭腦。
  • 什麼情況下做決定,我們會更理智
    1人的思考在什麼情況下會更理智?科學發現,當你用另一種非母語語言把它想出來或說出來的時候,做出的決策會更為理智。2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標告訴別人,你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會更低。3短期記憶力只會持續15-30秒。4一般而言,人只能一次性記住7±2個組塊的東西。如7個數字,7個意象,7件事情。
  • 語言雙重人格:用外語思考時人會更「冷酷」?
    滬江法語君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一項有趣的研究。用外語思考時人會更「冷酷」嗎?Psychologie.
  • 理智vs 直覺:9個方法幫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為某件事情或某個選擇後悔過。可能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會為之前做出的一個很小的決定而煩惱。我們不願意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浪費一點兒時間,哪怕五分鐘。一般人一天要做3萬到7萬個決定,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無聊的事情困擾,比如去哪裡吃晚餐。
  • 研究發現:愛說外語的人,更誠實
    2018年7月1日,以色列科學家在國際期刊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Honesty Speaks a Second Language》的研究論文,中文譯名是《第二語言為誠實發聲》。研究表明,與說母語相比,人們在說外語時會更誠實、更可信。
  • 研究發現:愛說外語的人,更誠實
    研究表明,與說母語相比,人們在說外語時會更誠實、更可信。研究人員發現,與使用母語的人相比,說外語的參與者作弊的可能性較小。結果表明,參與者在使用母語遊戲時,更傾向於作弊。以往研究也表明,故意說方言的人被認為不太可信,因為方言更難讓別人理解。
  • 研究表明:說第二語言時,髒話更容易脫口而出
    特別是如果有熟悉的親友在場時,用母語表達不雅的意思就會有所顧忌,但是用外語就完全不會。順帶提一句,對於為什麼我們經常用外語來表達某種脫離熟悉情境的感覺,其實有一個科學解釋。這種情緒上的脫離能讓我們更容易說出相對令人不悅的話語,而近期研究顯示,這也會影響我們對道德感的認知。語言塑造大腦
  • 研究表明長子長女思考能力更強 成就更高!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發現,家中老大的思考能力比弟弟妹妹更加優秀,其原因在於父母對家中老大進行了更多的腦力刺激。   研究發現,儘管父母會給予所有子女以同等的情感支持,但是在提升思考能力的任務上,家中老大獲得了更多幫助。
  • 研究發現:人在說外語的時候更有邏輯性
    巴塞隆納Pompeu Fabra研究團隊調查發現,人會在說第一或者第二語言時作出不一樣的決定 "We recruited a group of Spanish native speakers who had a reasonable, but not very high level of English, and who don't
  • 實證研究表明,男的長得帥比女的長得美在職場更有用
    男的長得帥比女的長得美在職場更有用2. 越需要人際關係的職業和崗位,顏值越有用。3. 中老年人顏值高,比小年輕顏值高,更有益處。(也有人認為,這個現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倒置,也就是說,是因為這些人職場順利,有利的環境正麵塑造了這些人,使得這些順利者面相更和諧悅目,即情隨事遷,相由心生效應)。4.
  • 「相信你的直覺」,人在做出決定的7秒前,大腦已經預知了那個決定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在做出決定的7秒前,大腦早已事先預知了那個決定。人的一生當中經常需要做決定,但有時礙於資訊不足或情況複雜而難以理性、客觀下決定,這時候就是該靜下來、聆聽你內在「直覺」的時候。有研究表明,以直覺來做決定,準確率高達90%!
  • 研究表明公眾仍然對使用人工智慧做出決策持懷疑態度
    AI創新公司Fountech.ai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4%的人希望引入更多的法規以使AI更安全。
  •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O型血更不易被感染,日本人哭了
    近日,據美媒報導,加利福尼亞州一家面向個人基因檢測服務的公司發表了一項暫定的研究結果,血型為O型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低」。據說決定血型的ABO遺傳因子的差異有可能影響感染的難易度。
  • 研究表明,雙語學習能夠增強孩子的大腦反應速度
    經常有媽媽問,這麼小就學外語,孩子會不會搞混?其實雙語不僅不會讓孩子「搞混」,有研究發現小寶寶就能區分不同語言了,還可以促進語言的學習。多項研究表明,外語學習有助於提升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2. 雙語大腦的優勢讓孩子學習第二語言有很多好處。為什麼我們要在孩子辛辛苦苦學習母語的同時加入第二語言?
  • 不要再說右腦型思考的人更富有創造力了,真相是...
    喜歡看書的朋友,肯定看過一個觀點,書上說「用右腦思考的人,常常是一個感性和富有創造力的人,而習慣用左腦思考的人,則被認為是善於分析和邏輯性思維的人。」這麼一說之後,有些人覺得自己是右腦型思考的人會很開心,因為我們都想做富有創造力的人;而那些覺得自己更善於處理數據和邏輯思維的人,也可能更加認定自己性格中理智而克制的一面。
  • 諸多研究表明:美國兒童數學能力弱於中國兒童
    數學四問  學校更看重數學成績?  昨日,有家長致電金陵晚報,他問,為什麼在南京有的初中,老師們比較看重數學成績,對語文和外語卻沒數學那麼重視呢?  家長對金陵晚報記者說,他的孩子去年轉學來到南京的一家初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感覺學校比較重視數學,對語文、外語則沒有這麼看重,這是怎麼回事啊?
  • 「二重」和「三重」思考:聰明人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
    編者按:我們做出的每個決定的影響都是深遠而廣泛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常言道,「人無遠慮,並有近憂」,我們在做決定時需要從長計議,不僅要看到決定帶來的直接結果,更要看到隱藏在直接結果背後的第二重乃至第三重結果,因為它也許會為你在未來省去很多其他的決定和麻煩。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 敏捷思維,助你做出好決定
    書中作者提出了」敏捷思維「,然後從「概念思考」、「創新思考」和「做出決定」三個階段對」敏捷思維「進行剖析;從而幫助我們擯棄固有偏見,打破直覺壁壘,改變思維方式;以解決求職就業、職場提升、設計創作、學習研究等方面的問題
  • 科學家:用外語思考問題會讓你更理性——怪不得馬爸爸英語這麼好
    從上小學開始,我們就要接觸外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外語課學的都是英語,也有一部分學的是其他外語。對於學生來說,管他什麼語,反正我很無語:說好普通話,走遍全天下,學外語幹啥?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會說:現在咱們和世界接軌啦!不學外語,怎麼和老外交流啊!
  • 同時學兩門外語是什麼體驗?上外附中學生說:外語學得好母語更出色
    原標題:同時學兩門外語是什麼體驗?上外附中學生說:外語學得好母語更出色  1+1+1>3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語言學研究的專家,束定芳介紹,最新的二語習得研究表明,學習外語使人變得更聰慧,因為一個人在已經掌握母語的情況下學習另外一種語言,他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與母語進行對比;而在使用某一門語言時,他需要全力抑制其他的語言體系或成分的幹擾。而這種經常的刺激和抑制是對大腦的一種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