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0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一線科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切換多種語言,例如普通話、英語、方言等。
2018年7月1日,以色列科學家在國際期刊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Honesty Speaks a Second Language》的研究論文,中文譯名是《第二語言為誠實發聲》。
研究表明,與說母語相比,人們在說外語時會更誠實、更可信。
語言影響選擇
想像一下自己和孩子一起去動物園遊玩,而3歲以上的孩子需要收取門票。
此時,收銀員問您的孩子幾歲?你會怎麼說呢?PS.你的孩子剛滿三歲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也會影響我們的決策。
當人們使用母語而不是外語時,他們對誠實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外語作弊的可能性小
實驗共招募了四個國家的參與者,他們分別以英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和韓語為母語。
隨後,研究人員與這些參與者一起玩擲骰子遊戲,輸贏取決於骰子上的數字大小,並根據數字付錢。
其中,參與者說母語或外語是隨機分配的。
由於遊戲結果是不公開的,所以理論上,參與者可以選擇作弊來增加收益,而且並不會受到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與使用母語的人相比,說外語的參與者作弊的可能性較小。
說方言的人不可信
第一作者Bereby-Meyer說道:「如果可以從作弊中獲利,而沒有其他風險時,人們的本能傾向就是作弊。」
雖然遊戲本身只涉及骰子上的數字,但所有互動都是使用指定的語言(母語/外語)。
結果表明,參與者在使用母語遊戲時,更傾向於作弊。
然而,當使用外語來遊戲時,他們更有可能抵制住金錢的誘惑。
以往研究也表明,故意說方言的人被認為不太可信,因為方言更難讓別人理解。
外語讓人變得誠實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挑戰了道德行為理論,因為語言在塑造道德行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項研究對經濟全球化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每天與外國客戶交談的公司。
即使某些人不可信,但數據顯示,如果他們使用外語交談,他們就很可能變得更誠實。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111/tops.12360
END
原標題:《研究發現:愛說外語的人,更誠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外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