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特克建築時期。阿茲特克神廟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最後發展階段的代表,神廟是阿茲特克首都的象徵,更是阿茲特克文化的象徵。阿茲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島建了首都特諾奇蒂特蘭。城中心的廣場建有四十餘座金字塔形臺廟,主廟是西班牙人所說的「大廟」,其塔基長100 米,寬90米,塔頂建有供奉主神維齊洛波利特(亦稱太陽神) 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每年都用數千人的心臟祭祀神靈,以使太陽每日能持續升落。金字塔式的廟宇前形成公共集會、表演宗教舞蹈和娛樂的寬闊廣場,通過巨大的階梯可直達金字塔上的小神廟。
通常在階梯的頂端放置一尊神像,這裡就是公開舉行獻祭儀式的地方。 阿茲特克人繼承了託爾特克人的建築,甚至用當地的工匠,其紀念性建築物主要位於特諾奇蒂特蘭城。因為城市處於鹽湖中央,所以要用輸水管從陸上送去淡水。城市方方正正,中央廣場面積275 米X320 米,四周分布著三所宮殿和一座金字塔。塔一般高30 米,基底為100 米X 100 米。宮殿和一般住宅都是四合院式,用毛石和卵石砌成,墊縫灰漿很細。阿茲特克人也喜歡用蛇頭或怪獸做裝飾母題,因為這種裝飾對於阿茲特克人來說具有神秘意義。
印加建築時期。「印加」意為「太陽之子」。據傳說,其最早的統治者曼科卡帕克於公元1000年左右帶領部落來到南美秘魯一帶的庫斯科,建立了帝國。庫斯科城金字塔式的廟字、宮殿都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其中就包括建於12世紀的蒂亞瓦納科太陽門。有人形容印加太陽神廟是在朝東的一塊聖地上建造起來的,整個神廟由精心修整的、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為了讓空氣流通,屋頂造得很高,用茅屋蓋成,還有一個造型優美的祭臺。大股的四周牆壁從上到下全部鑲上較厚的純金片,所以這座神廟得名為「金官」。
正面的牆壁上有太陽神像,是個繪有男子臉型、周圍環繞著光芒和火焰的用黃金製成的圓片。它面朝東方,一且受到初開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就放射出萬道金光。在太陽神像的左右兩側,按照古代習俗在金御椅上供奉著歷代印加王的木乃伊,遠遠望去就像真人。大殿中置有一個華麗的御椅,舉行典禮時自然會產生對太陽的崇拜。值得指出的是,古代美洲文明是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最後竟然毀滅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有人認為是由於戰爭或外來人侵: 有人認為是因為古代瑪雅人在某種傳染病或者在一連串傳染病中大批死去,於是文明中落; 也有人認為,依據當地的耕種方式,土地連續種植3 年就不會有好的收成,許多城市人口稠密,勢必要有更廣闊的玉米地來滿足人們的要求,所以龐大的生活費用使得瑪雅文明走向衰落。
美洲建築風格與特點現。在古代美洲的三大文明當中,瑪雅人的建築藝術給人的印象基本上還是寧靜和莊嚴的; 阿茲特克人的建築藝術更多地充滿了詭異、暴力和血腥; 印加文明的建築藝術則更加體現了理性和規範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使他們建造出了那些無需灰漿便能堅固穩定的巨石建築和高度組織化的城市規劃。總體而言,整個古代美洲建築給人最為深刻的印象是其悲壯而奇詭的大型神廟和官殿建築。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造出的獨特文化特徵,均體現在這些凝重而神秘的建築當中。
瑪雅人在藝術上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建築。瑪雅人的公共建築圍繞庭院或廣場排列,成為舉行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瑪雅建築有神廟、宮殿、金字塔、球場、觀察臺等,且往往組成群體,有的還有帶梁託的拱頂。這種拱頂以草棚屋頂為原型,很厚重,需要很厚的牆來支撐,也沒開窗,因而建築物內部一般都很暗、很窄,主要的裝飾均在外部。在瑪雅各個不同的地區,建築也有不同的特色和風格。瑪雅人最早出現的紀念性建築同樣源於日常居住的房屋,通常建築在高高的臺基之上,系一些像高山一樣的階梯形金字塔,成為瑪雅人宗教信仰的重要體現。他們認為偉大的神靈都居住於高山,因此瑪雅人的階梯形金字塔顯得更為高聳和雄偉。
瑪雅人的建築裝飾突出地表現在浮雕方面,其中以蒂卡爾和科潘的雕刻石碑最為出名。蒂卡爾石碑多為淺浮雕,刻著貴族或武士的側面立像; 科潘石雕往往為高浮雕,高度寫實,人物被服飾和頭飾的繁縟細節所包圍,面部顯得安詳莊嚴,刻畫簡潔但裝飾繁瑣。瑪雅的墓室建築中常出現石板浮雕,大多為淺浮雕,如帕倫克北部的石質浮雕飾板,雖然刻得較淺,卻具有很強的立體感,人物形象寫實,細節表現得很優雅,富於裝飾性。在瑪雅建築裝飾中,大多數雕刻為石灰泥雕,並塗以鮮豔的彩色,現在已很難見到有顏色裝飾的瑪雅雕刻。許多瑪雅城邦的建築外牆和房間內部都裝飾著石灰泥雕,與石板浮雕相比,它們更接近於高浮雕,人物面部的處理幾乎皆為圓雕手法。瑪雅浮雕是美洲最為複雜的藝術,其形態包括人像、象形文字、裝飾性紋樣等,總是有無窮無盡的圖案變化,因此在風格上顯得異常精巧和豐富。
瑪雅建築文化中另一個值得讚嘆的地方就是曾經出現過的大量精美壁畫,而今只殘留了一些碎片,在蒂卡爾、帕倫克、尤卡坦半島等地均有所發現。其中最完整的壁畫為博南帕克壁畫,此壁畫位於今墨西哥恰帕斯州博南帕克的一座瑪雅神廟內,繪製年代為公元6~8 世紀,屬於古典期繁盛階段的產物。這座神廟建築中完整地保留著3 個房間的壁畫,其內容包括儀式、戰爭、凱旋及祭祀的場面。壁畫表現出一種特有的神韻,場面龐大,動態表現很自由,並且總是側面表現出各種不同的面部表情,異常生動。瑪雅人的壁畫採用了多種礦物顏料,色彩千變萬化,以明亮的橙、紅、黃、褐色為主,並和發光的綠、深藍交織在一起,加之平塗勾線的方法,整個壁畫具有了很強的裝飾意味。保存較好的壁畫,充分顯示出瑪雅壁畫藝術的至高水平,是瑪雅建築文明中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