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父親對好不容易回家來看望自己的兒子說:「最近,工作還順利吧?」
「還行,挺好的。」兒子回答道。
接下來,父子之間無話了。
年長的上司對年輕的下屬說:「××,你的早餐總是麵包和牛奶,你很喜歡它們?」
「還行。」年輕的職員回答道。
接下來,彼此之間沒話了,總是顯得那麼疏離。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公司裡不知怎麼和上司交流,在家裡不知怎麼和長輩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總是那麼疏離。有的年輕人說,溝通不了,所以不想說,怕越說越煩。
由於彼此生活的時代不一樣,對人對事對物,彼此的觀點肯定會存在分歧。針對某一件事,彼此正正經經地進行討論,往往很難愉快地進行下去,並且對彼此間感情的加深不利。比如,兒子說:「公司新來了一個員工,行事張揚,目空一切,讓我很鬱悶。」父親安慰兒子說:「你是老員工,就不要和新員工斤斤計較了,包容一下他們吧!」此時,兒子雖然知道父親說的有道理,但是自己生活的時代更奉行「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觀點,兒子心生不快,想著「到底我是你兒子,還是他是你兒子?」接下來也就沒什麼話和父親說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避開這些分歧,聊一聊,結果又會如何呢?聊聊自己喜歡的食物,聊聊父親的當年……彼此閒聊一下,那定會非常愉悅,就像下面這樣。
(暖暖的燈光下的飯桌上)
兒子:「媽,還是你做的飯好吃,好久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飯了。」
母親:「好吃就多吃點!」
「媽,那你明天做白油肚條給我吃吧,我後天才走。」兒子一邊嚼著菜,一邊說道。
「沒個樣子!嘴裡還嚼著東西就說話,而且還點上菜了?我們家歷來都是你媽做什麼我們吃什麼!」父親一本正經地教育著兒子。
「媽,你看爸吃醋了!爸,你也大方一點嘛,我記得你年輕的時候,媽可沒少做你喜歡吃的回鍋肉,兩天不做,你吃飯的時候就不高興。只不過現在怕你高血脂才不做給你吃了。」兒子笑嘻嘻地說道。
「就是!兒子喜歡吃你就讓他吃個夠嘛!」母親略帶埋怨地對父親說。
「呵呵!爸,你可別嫉妒我!我們不讓你吃回鍋肉,也是為你好,你好好鍛鍊,按時吃藥,等你血脂降下來了,我替你向媽申請回鍋肉。」兒子笑嘻嘻地對父親說。
父親欣慰地點了點頭,說:「恩,我知道,我會注意自己的身體的。」
這樣的閒聊儼然就是一幅天倫之樂的畫面。然而,如果兒子不是與父親閒聊,而是就彼此的分歧展開討論,那又會怎樣呢?比如,當父親不認同兒子「點菜」的行為時,兒子立刻進行解釋,希望父親可以認同自己:「爸,你別那麼封建好不好,現在一家人吃飯,哪兒有不說話的?」結果可想而知,其後續發展一定不甚愉快。
由此可見,時代原因形成的人際鴻溝並非像我們想的那樣不可跨越,閒聊就是很好的工具。閒聊能夠幫助我們避開彼此之間因時代差異而形成的分歧,能夠讓我們在與年長者相處、交往的過程中多些快樂,少些隔閡與爭執。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面對與他人之間的代溝,要明確代溝並不能阻礙我們與他人建立和諧、親密的人際關係,閒聊就是跨越它的最好方法。
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都會有疑慮,會擔心自己聊的話題對方不感興趣或者無法理解。這是非常正常的,卻是沒有必要的。
其實,出於本能,對新生事物,人往往十分關注,很有興趣探究;並且對新奇的事物,人還有一種好奇的心理。因此,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話題的興趣遠遠出乎年輕人的意料。在與年長者相處、交往時,年輕人大可大膽地與對方聊聊自己的興趣、愛好等。
此外,作為年輕人要拿出足夠的耐心與誠心。年長者的觀念、話題往往與當下有一定的距離,很可能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我們不感興趣的東西。但我們要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要認真而耐心地傾聽對方,不要輕易反駁對方。這樣才能將閒聊進行下去,並逐步建立起彼此間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