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志願填報,父母做主OR小孩做主,一個案例引發的三類討論

2020-08-31 第一人稱講地理

前面寫了一篇小文章,原文是這樣的:

下午一位家長打電話說女兒大學錄取了,哭鬧著要去復讀,我心裡一驚,因為她女兒報志願時我還給參謀了一下,而且這位家長原來不認識,還是一位老恩人介紹過來的,這如何是好? 我壓著心跳聽她的帶著哭腔的訴說,原來女兒想上某東南沿海的一所學校,那裡環境確實很美,但是他父親想讓她上一所985學校,將來好就業;她自己(母親)想讓她學醫或者學師範,說女孩子這兩個專業好。三人意見不統一。

我按照分數和位次對他們的學校和專業進行了點評式的描述,最後說對孩子講參考別人的意見,尊崇自己的內心做決定!對家長講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最後讓孩子做決定。我記得孩子父親來了一句,孩子懂什麼!辦公室還有其他學生和家長,我就再沒有說什麼! 結果發生什麼事情呢?報志願的時候是按照小孩子的意願報的,但是父親最後一天志願填報截止時把志願給改了,改成了他中意的院校和專業。結果出來以後,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好在沒有我什麼事情,否則難以脫身。


強勢家長不知道上大學的是小孩,又不是自己,要讓他們嘗試並獨立面對!難道你選擇的就一定的是對的,這個世界這麼大,變化這麼快。 我記得我的徒弟曾經說過,他當年報的是首都的工商管理學院,結果他父親把志願改成我們省的師範大學,他說他死的心都有了,都不想去上了,最後他母親以淚洗面,最後他還是背著包上去了,但是心境都不在學習上,渾渾噩噩在大學裡混了四年,什麼也沒學下,他說好在他是家裡的獨子,不能記仇!

還有08年青海的理科第四名喜歡機械設計,理想大學是北航,但是在父母和親戚的勸說下讀了清華的生命科學,讀了一年實在是讀不下去了,轉到好像北京的一所技師學院,最後留校,拿獎一大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我還有個學生和前面拿小姑娘一樣的例子,640多分,在我們這裡都是非常高的高分了,也是一家三口三個院校和志願,最後小孩讀了首都的一所大學,是按照他父親的意願,到大學也是一點也提不起興趣,最後都沒有拿上畢業證書,在老家省會城市跟上親戚賣串串香,小孩也沒有精氣神,父母現在也是很顯蒼老。

發了頭條號微頭條和百家號動態,在百家號上有閱讀361191,評論172,轉發:7,點讚:1795。在頭條號上有展現3.6萬,閱讀9586,評論8。這是迄今為止我入駐自媒體最高的閱讀量了。看來說大家很關心。

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網友問這小姑娘最後怎麼了,其實是這樣的,她上了一本線,但是超不多,在我們這裡可以報分數不高的雙一流大學的部分專業,家長的意見是報雙一流大學提前批,牌子響將來好就業,但是這小姑娘說分數不高,就走一個二本她喜歡的城市的一所大學。開始時按照小姑娘的志願報的,後來家長改了,也錄取了,小孩不幹了,現在已經復讀了。

志願填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現在各省市區都執行「知分、知線、知位」的報考模式,基本上什麼樣的分數就上什麼樣的學校,可以說70%到80%的基本固化了,只不過可以在相同水平的的學校和專業之間有選擇的餘地,或者為了追求地域、專業還可以降格以求。同時世界這麼大,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抉擇,不可一概而論,也不能對人苛責以求,強調你非要遵循家長的,或者一定要聽從小孩的等等做法都是不全面的,畢竟你是一個旁觀者,不能代替別人做什麼,或者輪到你了,也未必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把評論區裡的一些典型案例原文分享如下,可以給未來幾年考大學的家長和學生以參考。

一、學生的觀點

參加討論的學生不多,只有十多名,主要觀點有:

1.自己選擇的路哭著也要走下去。父母選擇的路只要一點不順就可以賴他們,自己就可以墮落下去而不用付出努力。我就是這樣子的,當年為了不讓他們幹涉我的志願,高考結束後就出去玩了,一直到填完志願,這之間的行程根本不讓他們知道。直到大學畢業後十多年,我才發現父母當年給我規劃的是多麼美好的路,我自己選擇的是多麼痛累的路,沒遠見沒品位,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年輕人還是多聽聽父母之言比較好,不要太過自信。

2.我當初就是被我爸逼著改了志願,怎麼說呢,感覺從那一刻起放棄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3.我家裡人想著就在本省讀,二本也行,幸虧當初填志願沒跟他們商量,最後被東北的一大學錄取,我明明超了一本線43分,我就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4.我爸媽也是,報志願的時候堅決不同意我出省,寧願我在本地報一個條件很差的大學。

5.家裡為了「包分配」吵翻天,非要我去陝師大,錄取結果出來那天我哭著從我爺爺家走回來。

6.當初我爸也一心想讓我報師範類,然後我填完志願就把密碼改了,誰也沒告訴。

7.我很喜歡計算機,那時候計算機還是486,沒有windows系統一說,算是計算機蹣跚學步時期。我都是把零花錢攢下來偷偷去街邊電腦房學些基礎的,那時候沒有拼音輸入,還特意學的五筆打字,還有flash動畫,二級編程啥的,3D因為收費超出零花錢,沒學,不過學的都是皮毛也沒大用,畢竟就是個電腦房。後來高考,家裡根本不知道那是啥不讓去,念的外語,因為那時候外語比較吃香,可我不願意學啊,混得不倫不類。後來計算機突飛猛進發展,如果我學了這個專業,畢業時正是社會急缺這個專業的人,還出來一個詞叫IT人才,現在家裡也明白了,可後悔又有什麼用。


二、家長的觀點

第一種,家長主導型的,分為成功型的,民主型的和家長主導型的。

1.成功型的,就是家長主導,小孩同意,有好的結果,佔比14.6%。

⑴今年高考,孩子的志願都是自己選的,他從小主意正,我們也管不了,好在錄了一個我推薦的大學,他自己喜歡的專業。

⑵河北高考剛錄取,本人想學臨床、化學、生物工程,家長希望學口腔,畢竟口腔臨床相差不大,所以報了口腔,算是意見基本一致。

⑶我不知道娃的密碼,也沒有問過。填報志願前和娃商量了幾天,兒子也特別想出去看看,哪怕跑得再遠也沒有關係,但是出去後就不一定能選到他自己喜歡的專業。我給兒子做了各種情況的分析之後,交給他自己選擇,讓他自己做主。錄取結果學校在省內,但是專業是孩子最喜歡的。皆大歡喜。

2.民主型的,就是家長和小孩共同商量,最後結果皆大歡喜,佔比36.9%。

⑴如果孩子事事都聽父母的建議,我覺得這世界沒什麼未來了,科技不會進步,人類不會得到發展,建議可以聽,但是選擇是自己的,孩子要做的是理性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而不是順著長輩的老路走。

⑵家長考慮將來的工作無可厚非,因為付出了那麼多年的成本,投了資就想有回報。但是回報也可能是不如人意的,所以讓孩子決定,將來即使不如意,他也不能怨別人。

⑶孩子上高中了以後,有條件的,第一年暑假可以帶他/她去想去的各個城市、大學轉轉,真實體驗一下環境。有空下個海投網APP,看看各個大學每年都是什麼類型的單位來招聘。然後各專業主要的工作單位也去外面轉轉,看看這就是你以後想要的生活。孩子自己會做判斷的。

⑷父母一般情況下是對的。但是你不讓孩子失敗他怎麼知道你是對的?所以別怕讓孩子失敗。他選擇的就要對他自己的選擇負責!

⑸我家娃要高二了吧,你問她喜歡什麼專業,一臉懵,啥也不知道。再說了那麼多學校和專業,具體都學什麼,畢業後什麼方向就業,我也沒有知道很多,所以,有主見的小孩很棒。不是很離譜就不要幹涉了。

⑹孩子有主見和孩子的決策是對的這是兩回事,高考是人生很關鍵一步,這時候家長的豐富社會經驗就是應該去發揮作用,當然方式上應該更靈活些。

⑺父母應該遵從孩子的意願,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和空間。有些父母就是強勢,自以為聰明,能把控一切,最後落得兩敗俱傷!

⑻高考填志願這件事,父母只能給建議,畢竟上大學的是孩子,不是父母。另外孩子也要有主見,提前對心儀專業收集資料了解一下就業情況怎麼樣。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⑼我家兒子今年填志願時,他們學校的校長,班主任都叫他第一志願填北大醫學部,他自己想去復旦大學的人工智慧專業。他以前不想學醫,我就問他:你想學醫嗎?他說不反對。我又問:在學醫和人工智慧你更喜歡哪個?老師和我們的想法只能做參考,因為未來學習、工作的是你自己,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他說人工智慧。後來他就把復旦大學的人工智慧填在第一志願,北大醫學部填第二志願。結果是被復旦大學人工智慧專業錄取了。復旦大學的人工智慧和北大醫學部錄取線是一樣的,哪個填在第一就會被哪個錄取。很慶幸他選了自己喜歡的學校,自己喜歡的專業。當然他的分數夠不上北大的計算機方面的專業,要不然肯定會選北大。

⑽我家娃從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初中高中都是他自己選的學校,大學更是得自己選了,我們也樂得省心。

⑾去年兒子高考一本線上,可以讀本省的211,但是非要去上海讀上海工程大,說要去看看競爭和壓力最大的地方,我們家長不同意,但孩子說是他讀又不是我們讀,順了他的心。今年讀大二,短短一年,孩子變化很大,成熟自信,學長學姐對他幫助也很大,眼界也開闊許多,經常去做志願者參加社會活動,學習也抓得很緊。我覺得上海的高校辦學理念比我們當地的要先進許多。讀大學不只是讀書還要接觸社會,畢業後能更好融入社會才是最重要的。

⑿父母還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喜歡讓孩子學醫,可是孩子就是喜歡計算機,最後還是尊重了他。

3.家長主導,有的成功主導,有的沒有成功主導,結果有的家長滿意,有的小孩滿意,佔比32.1%。

⑴我家姑娘也是這樣,當初哭的都不肯去大學,讀了一年,自己作主,不讀了,學校打來電話,我們家長才知道。後來出國留學去讀她自己滿意的專業。所以家長還是要尊重子女自己的想法。

⑵孩子還小,等她大學畢業以後。找工作舉步維艱生活不易的時候。就知道父母才是對他最好的人。

⑶小孩子真的不懂什麼的,有時候考慮問題真的很缺腦子。但自己的決定自己負責。

⑷朋友孩子從小到大別人家孩子,高一直接跳到高三,高考完父母非讓去北航,自己不願去,結果到大學後死活學不下去,經常不及格,大二又重讀高三,今年高考考得不錯,大學選專業還是尊重孩子為好,畢竟喜歡才能學好。

⑸我家女孩,因為報志願,已經吵了好幾次了!我想讓她去個211,離家不是特別遠的學校,結果她報的學校不是211,連雙一流都不是,我們是黑龍江,她報的學校在上海。

⑹重要關口的選擇,多聽建議,是成熟的表現。有的小孩,不聽任何人勸,填寫旅遊管理專業。結果填完志願,回到學校交流後,回家,就哭了。她個子不高,女孩,且內向,文科考了六百零幾分,高出一本線七十多分。後來又指望到校後轉專業。

三、家長的建議和對一些家長的啟發

1.未來不可預測。孩子後年高考,自己已經有了心儀的學校和專業發展方向。做父母的只能說,在初三開始就得關注孩子的興趣和志向,在孩子感興趣和擅長的方面深入研究一下。孩子一般就是對哪個大的方向有興趣,具體專業的選擇一般是逐漸清晰的,在這個過程裡家長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2.這個故事我要收藏,雖然還要很多年,但是提前做好自己的心理準備很重要,我自己也當過孩子,記得年輕時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了決定不後悔,可是如今有了孩子,各種擔心各種後悔,怕的不是自己,怕的是對他的影響。
3.大多數孩子做不到有主見,這一部分孩子還是要多方諮詢考慮 ,老師,家長的意見必不可少。而有一部分孩子特別有主見,學習好,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認識,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一定規劃,這一部分孩子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儘量給予支持。另外說一下現在獨生子女,男孩女孩真的不一樣,區別對待。如果是女孩,除非學習特別好,過一本線可以任意選擇學校。若不然我個人建議不出省,或者在周邊選擇合適院校,那種南北對調的不建議。女孩子飛得遠了真的是一輩子就遠了。將來遠嫁的孩子是一輩子啊。我是不是很保守。

4.你那種「合稀泥」式幫人填報志願的方式我不贊成。人生路上最珍貴的就是青春,那種「香格裡拉」式憧憬有點不現實;替人參考報志願就是替人展望未來,分析專業及未來的職業規劃,讓即將踏入社會的孩子們知道:上大學後就要離開父母的「扶持拐杖」,基本上要靠自己去前行,只有自己不斷的努力,才有以後不斷前行的資本,而不是自以為是地我行我素。我們不缺人才,缺乏的是挖掘人才的人。

5.很是不明白這樣的家長,怎麼就覺得自己能看到四年、七年、九年以後什麼工作所謂的好,什麼專業好就業?難道考大學只是為了有個所謂的好工作?

6.有一說一,師範醫學這是老專業了,不一定真的好。但是985和非985完全是兩回事。你學校再漂亮,地段再好,不是985、211也矮一頭。除非你準備在哪讀大學就在哪紮根,不然你南方不要說回北方,你就是到上海南京也沒有那麼吃得開。但是985全國都吃得開,哪怕一些所謂的末流985。

7.有些家長老是強迫子女依從自己的觀念。結果是四不像。那些總說小孩子懂什麼的父母,以後也會總說你都這麼大了怎麼什麼都不懂!中國太多父母一輩子和孩子之間都活的沒有界限感,既沒有自己的家庭生活,還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幹涉孩子的生活到死方休!

8.家長可以給建議,但決定一定要孩子自己做。畢竟是孩子自己的學業,職業必須是孩子自己喜歡的!以孩子意見為上!必須這樣做。否則,家長悔!

9.我家三人是圓桌討論,看上的學校一個個分析利弊,最後作出決定。

10.還是商量著來吧。孩子堅決不肯報的就不要勉強他。
11.孩子是想法不成熟,但是這麼大的事我們可以提建議,而不是強壓,最終的決定讓他自己做。家長可以給建議(分析利弊得失),但必須孩子做最終的決斷,畢竟是她自己的人生,就應該她自己做主。

12.試著改變孩子,如果實在改變不了,就由著他吧。畢竟孩子大了不由娘,更不由爹。爹娘也不能跟一輩子。只要他真的喜歡自己選擇的專業。

13.尊重父母的意見選擇專業和學校的孩子,十年以後才會體會到父母良苦用心。除了少數有天賦自律性強的的孩子以外,大多數孩子建議多聽聽父母和親戚的建議。畢竟社會經驗豐富又有前瞻性又很了解自己的孩子。
14.選擇學校專業就是選擇以後的人生,有些父母就是管的太過了。快大一的小孩,他想要什麼他自己清楚。

15.更麻煩的是十年以後要考大學的那幫學生,他們的家長有許多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學歷,天然的覺得在填報志願這件事上,他們才是專家。

16.我是碩士媽媽,身邊的情況和你說的恰恰相反,越是學歷高的父母越尊重孩子的意見,見識過世界才知道自己的平凡,我們不會覺得自己有資格去決定孩子的人生。反而是居於一方天地的人會覺得自己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多,以此類推為自己經驗豐富。

17.那種對自己孩子很了解的父母的意見還是要聽的,現在幾乎都是獨生子女,18歲孩子的父母大都40歲出頭、思維並不老舊,會根據自己娃的性格興趣擅長等方面、擬選擇行業的前景、所選城市情況……考慮的更全面長遠吧!

18.選志願肯定不能多聽家長的,畢竟考試經驗、學習經驗都不比孩子多,將來的大學學習也不是家長上.

19.要溝通得當,另外有些家長並不是客觀去看問題,只是單純的自己覺得,不考慮孩子本身的意願也並非真是經驗老道。

相關焦點

  • 單招考試正在填報志願,是讓學生自己做主選擇,還是讓家長做主?
    單招考試就像一次提前的小型高考,是檢驗一個家庭綜合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考驗,如何填報單招考試志願,是參加單招考試的第1步,也是比較重要的關鍵性一步。近幾日,蘇老師就收到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詢問,很多家長和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填報志願,也不知道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聽誰的比較好?
  • 填報志願引發兩代人的「戰爭」,心理學專家給支招
    由於角度和觀念不一樣,不少孩子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選擇上往往會出現極大分歧,引發了家裡兩代人的「戰爭」。心理學專家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其專長、性格,綜合評估職業需求,科學選擇未來發展方向。填志願引發的「家庭戰爭」不少見填報高考志願,就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選擇。每到這時,考生和家長最容易「較勁」——考生喜歡從理想出發,將個人興趣放在第一位;家長則往往從現實出發,將志願與就業掛鈎,希望畢業後有個好出路。
  • 我的志願我做主,這屆00後很個性
    但每年輿論場上,總少不了高考填報的話題。有網友調侃戲謔,「現在流的汗和淚,都是你當初選專業時腦子裡進的水」,有公眾號苦口婆心,「高考報志願先選城市!選城市!選城市!」,有親朋好友在面前宣揚「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服從調劑,先有一個大學上」……還有高考志願填報輔導市場上的「天價」套餐,大數據輔助匹配填報志願,拿不定主意的畢業生面對紛擾雜亂的信息,往往白交了「智商稅」,最後還搞得一頭霧水。
  • 你的人生你做主!權威專家公益直播助力高考學子
    兩位嘉賓為全國考生和家長帶來志願填報和生涯規劃的方法和建議,共同探討高考後的心理調適、志願填報與測評工具、生涯規劃等考生和家長關心的話題。同時,劉教授建議這個時期不是關注估分,而是把精力放在志願填報的準備工作上。「高考並不意味著是結束,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是一次成人禮。」學生需要開始學著為自己謀劃未來,高考是一場考試,難免會有一定的遺憾,現在不必拘泥在一個分數上,需要向前看。
  • 高考志願填報,一家人齊上陣
    8月2日高考填報志願終於結束,小A志願於2日前填報完畢。昨天晚上小A家長告訴二小姐:整個家族經過一周多的時間談論,全員每天不定時搜索篩選全網有用填報志願信息與目標學校信息發到家族群裡,大家學習談論、分析各種可能性,分析各種學校組合的可能性,儘量做到城市、學校、專業都兼顧(實際上不可能,除非考全省前100名)。
  • 填報志願引發家庭矛盾?專家建議:綜合評估孩子個人職業需求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李曉姍 田乃偉隨著高考各批次分數線陸續出爐,考生和家長們開始為填志願犯愁。由於角度和觀念不一樣,不少孩子和家長在志願的選擇上出現極大分歧,引發了家裡兩代人的「戰爭」。心理學專家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其專長、性格,綜合評估職業需求,科學選擇未來發展方向。
  • 千萬不要隨便幫小孩做主
    比如換位思考,娃娃會做主,可以把大人喜歡的東西送人,那如果有人喜歡,就可以把大人喜歡的文具,家具,手機,化妝品,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都隨便送人,這裡我們暫時不考慮價格的事,那大人不能做主,在旁邊該怎麼想,對不對!
  • 填報志願,「以分選校」不科學,我的志願我做主
    於是,不少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不浪費考分而進入理想學校,就不惜花費重金請所謂的「志願填報專業機構、專家」幫忙「支招「志願填報,個別高考報考機構的填報培訓叫價甚至高達10萬元……【「以分選校」並非志願選擇的法寶】
  • 高考出分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填報志願聽誰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一生中的重要選擇我見過很多學生報考志願的案例:鄧同學的藥劑專業是自己填的,錄取後,身邊很多人都說他的分數應該報更好的學校,一盆盆的冷水一度讓他的父母很灰心。直到今年,他本科畢業拿到了英國5所國際知名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書,在學藥道路上越走越順時,他的親朋才真正理解了他當年的選擇。
  • 一言難盡,高考志願填報那些事
    ,家長電話滿天飛,這個當口兒能想到的資源都想到了,能諮詢的過來人一個都不能少,招生簡章也不知道翻了多少遍,還有一些家長實在弄不明白,「花錢走順溜道」——直接花錢找報考專家……幾天時間,又一撥家長「被動」成了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 高考誰做主?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當疫情風險降到最低的時候我們終於開學了,歷史上最長的一個寒假也畫上了休止符,父母語重心長地嘮叨暫時告一段落了—— 好久不見:我的下鋪、我的課桌、我的同學、我的老師、我的零食、我青春萌動的心、我…… 疫情未退,高考襲來!
  • 「00後」:我的志願我做主
    「記得當年填報高考志願時,就完全聽從了父母的意見,導致進入大學後,一直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後來只能選擇了一個與專業  多年來,每當填報志願時,考生們大都會聽取家長、老師的意見。可記者在今年的志願填報採訪中發現,不少「00後」的考生則不是這樣。如今,隨著自主意識的提高,相比「80後」「90後」,在填報志願時,他們的目標更加明確,甚至提前進行了人生規劃。他們提前進行人生規劃考慮個人興趣喜歡挑戰  自得知成績的那刻,山師附中的劉思宇便更加堅定了自己報考「物理學」的信念。
  • 1989年江蘇高考作文下水文:我的人生我做主
    文/金秋情感苑1989年江蘇高考作文下水文:我的人生我做主根據提供的材料所設置的情境回信:你的好朋友XX是某重點中學高三年級裡中上水平的學生。他對歷史特感興趣,從高一開始,就立志報考某重點大學歷史系。考題分析:1989年,那時考上大學的畢業生,工作是包分配的,那時的高考志願也是在考前填報。這個題中的XX同學、老師、父母,三種人對填報志願的意見,實際代表著三種觀念,三個方向。一種代表自己的興趣;一種代表求穩;一種代表熱門專業。
  • 2020湖南中考志願填報注意事項
    如果前一批的三個公費平行志願、一個自費志願均未錄取,檔案可拋檔至下一批的志願,依此類推。請根據招生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以及考生中考成績等情況合理拉開志願檔次,確保錄取成功率。若第一志願欄填報的是第二批次的學校,第二志願欄只能填第三批次的學校,不能填報第一批次的學校;否則導致後面批次志願無法錄取。
  • 孩子要自己做主,可以嗎?
    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是父母做主。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也就習慣了給孩子做主,孩子也就在父母做主的庇護下優哉遊哉地長大!直到有一天,孩子要自己做主了。父母很驚訝:這個兔崽子,翅膀硬了,竟然敢反抗老爹老娘了!1、有些父母選擇了放手,孩子自己願意做主就讓孩子做。
  • 高中生優秀作文:青春自己做主作文800字
    我的青春我做主,我不要被那青春的煩惱而讓我們愁眉不展;我們不要被那少年的瑣事人讓我們憂愁滿肚。我就是我,不可否讓的我。在青春的世界,我要用活潑的性格和信心的笑臉來度過我的青春。我的青春不要用後悔去澆灌,我們要用那漸漸成熟的心靈來面對這初次到來的青春。  或許,我在中學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
  • 高考過後.接下來的填報志願引發家庭內亂
    這高考結束後,都以為可以放鬆一下了,實則更重大的填報志願,可能會讓人頭疼,甚至有的家庭會引發矛盾。我家情況就是個例子,高考時女兒因心理緊張,導致發揮失常,考後在家悶悶不樂。一直強調非復讀不可,我們做父母的看著心疼,勸解她等出來了成績再作打算。等成績的過程也是種煎熬,估分也沒勇氣去估,她認為反正都是出了成績再填報志願,估出來更難受。
  • 我的假期我做主,你的呢?
    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體驗生活之餘還能幫助他人;3. 外出旅遊、補習短板、遊泳鍛鍊,把假期安排得滿滿的……用行動向父母證明了自己,「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啦,這個假期我自己來做主!」近期,我們採訪了下面這些同學的假期,來看看他們的計劃安排吧!南沙一中初二級學生陳逸瀚是同學們公認的「學霸」。今年暑假,陳逸瀚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兩個科技類的夏令營。
  • 高考後填報志願,家長做好這3點,幫助孩子順利進入理想大學
    有人說,高考是孩子的單兵衝鋒,志願則是全家人的協同作戰。自從考生進入高三的那一刻起,這就是一場全家投入的戰鬥,孩子在前方衝鋒陷陣,父母在後方補給後勤。如今,第一場戰爭已經取得圓滿勝利,第二場備戰:填報志願,選擇大學和專業,即將開啟。高考出分和填報志願還有幾天,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進入理想大學呢?
  • 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家長鬚理性!
    山東省新高考改革,志願填報困難重重,諮詢市場一地雞毛!眾多專家機構應運而生,都想分一杯羹!高考指南提醒廣大家長考生,志願填報諮詢須理性:1、不要簡單地、完全相信計算機給出的答案,計算機只是工具,它不會考慮人性的因素。更不能相信數據卡,大類招生成為各高校招生新變化,招生計劃設置也在變化。相信數據卡及所謂轉換公式無疑是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