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市虹口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Word版)

2021-02-15 儒願學堂

2019上海市虹口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Word版)


2019上海市虹口區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含答案Word版)

一、積累運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西山寇盜莫相侵。(《登樓》)

(2)念去去,千裡煙波,___________。(柳永《雨霖鈴》)

(3)《論語》中記載,孔子和弟子在陳國遭遇糧食斷絕的情況,處境狼狽,子路因此氣憤發問,孔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選擇。(5分)

(1)下列選項中,名句使用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多年未曾謀面的故人在秋風中相視而笑。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總關在書齋裡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識的。

C. 王老師在課後回答同學的問題時總是那樣溫柔耐心,不厭其煩,真是「潤物細無聲」。

D. 小趙的論文多從舊見,缺乏獨到見解,導師給他寫評語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3分)………(    )

「大樓」不能取代「大師」,這是目前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我想補充的是,「學問」不等於「精神」,。學校辦得好不好,除了,還得看。。過去常說「教書育人」,不是沒道理的。

①這所大學教師及學生的精神狀態

②好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有明顯的精神印記

③辦大學,必須有超越技術層面的考慮

④可以量化的論文、專利、獲獎等

A.③①②④B. 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D. ③④①②

二、閱 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6分)

出口鐵路?留住旅客?

邢海洋

①「春運」大幕拉開,萬人擠破火車站護欄的局面沒出現,卻出現了一列臨客只坐一位乘客的「奇葩」鏡頭,諸如北京到哈爾濱、到成都的「秒光」線路還有餘票。最能反映緊缺經濟的「春運」火車票也供需平衡了。全人類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曾被認為是「無解」的難題,中國式的產能擴張卻奏效了。但平日裡這些過剩的產能,又該如何利用?

②中國鐵路建設大幹快上,高鐵的網絡化成就了全國人民說走就走的旅行。但過剩的信號已經出現在鐵路設備的生產上。 。我國鐵路已成為世界上鐵路運輸強度最大、運輸效率最高的國家,客車動力也從早期的內燃機車向電力機車和動車組過渡。5次提速以及高鐵大躍進後,牽引動力的升級換代幾近完成。如今,也只有春運高峰,鐵路部門才會把閒置的老舊車輛拿出來,臨時編組,讓乘客重溫綠皮車的回憶。

③可問題是:鐵路新建裡程相對於既有鐵路,未來只會是邊際式的遞減,如何支撐車輛業因更新換代而迅猛擴張了的產能?對於即將過剩的產能,無論是南北車的合併還是北京、莫斯科高鐵的動議,製造商和政府,選擇的都是走出去戰略,可並不順利。中國鐵建投資沙特輕軌虧損了41億元,墨西哥高鐵項目被無限擱置。而雄心勃勃的泰國高鐵和北京到莫斯科高鐵也需要中國大量投資。與海外合作,遠沒有國內政企合力的確定性和高效率。

④中國的高鐵路裡程均已躍居世界第一。當「春運」也不再是緊缺商品,這意味著「春運」40天之外的320餘天裡,全國交通資產中已有一部分處於閒置狀態。按衡量生產企業的說法是開工不足。中國鐵路一直處於超負荷的運營狀態,鬆開繃緊的弦,對於調度和安全生產,未必不是好消息,但對中國鐵路總公司逾3萬億元的負債卻非如此,更不用說隨著新線路的建設,負債還在快速攀升。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如何盤活閒置資產,創造出利潤增長點,鐵路在竭盡所能。如開通了北京和燕郊之間的臨時火車,爭取日常通勤旅客。北京和廣州深圳間還開通了夜行臥鋪高鐵,與航空運輸爭旅客。可和「春運」回家過年的剛性需求比起來,新增的試探性服務吸引到的客流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⑤真正能夠填補運力空缺的,應是體量更大的市場——旅遊市場。據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超1.1億人次出國旅行,遊客海外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較2013年增加28%。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和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加,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海外遊輸出國。另一方面,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卻持續下降,2014年,中國遭遇歷年來最大一筆旅遊赤字,中國遊客在海外的開銷比海外遊客在中國的支出多出113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近50%。

⑥如果說「春運」是剛需,是親情紐帶和傳統習俗浸潤下中國人的不二選擇,旅遊則是提升生活品質之道。瀰漫全國的霧霾、高昂的物價和景區涸澤而漁的門票,卻使國人不得不捨近求遠,費時費力去海外。縱觀全球旅遊輸出國,不乏日本和俄羅斯那樣地理氣候單調輸出源,而如國土面積與我們相仿的美國,大半人口根本沒出過國。中國的地大物博,氣候與環境的多樣性全球無出其右,資源稟賦上,國人本不該有出國旅行的衝動,現實卻是不得不在春節加入「春運」大軍,平日出國旅行,將交通網絡的使用和閒置都推向極端。留住國內遊客,吸引海外遊客將是一個比「春運」更難解的難題,這就不僅是交通部門的難題了。

3. 第①段中加點詞「奇葩」的表達效果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依據圖表數據並結合上下文,填寫第②段橫線處的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與文意不符的一項是(3分)……………………………(    )

A. 鐵路產能過剩已成為了中國鐵道建設最為重要的問題。

B. 綠皮車承載了美好的鐵路回憶,因此只有在春節使用。

C. 能從超負荷狀態走出,呈現出了中國鐵路建設的進步。

D. 鐵路部門為了減少鐵路部門負債採取的措施見效甚微。

6. 第⑥段談及日本、俄羅斯、美國旅遊狀況,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全文多次提到「春運」,請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11題。(15分)

冬 安

董 橋

①認識她的時候還是個剛剛長成的小女孩,標緻得像一幅畫,說是幾天前才從內地出來,想家想得眼神裡染上一層淡淡的烏雲,卻也遮不住雲層裡透出來那忽悠的豔陽。後來聽說婚姻遇到了黑夜的風雪:一下是徹骨的寒氣從紙糊的破窗縫隙中薰得人想哭;一下是紅紅的爐火照亮了滿室的春意。最後還是分開了。始終離不了文字工作,她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做著同樣性質的差事。有一陣子是擔憂家人的病,四處求醫求藥。偶然跟她吃一頓飯,細細辨認她臉上那幾抹早來的秋意。

②再過完一個冬天,她突然相信北國之春正濃;那是她寫完一部小說之後的事了。終於眼看她匆匆北上。惦念中也收到過她的來信,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說在苦學英文,準備到美國念書,沒說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一起去。最近的一封短簡說是總算考完試,走到街上到處店鋪都掛著花花綠綠的九八年的年曆,想起六、七年前我們相識的情景:「我老覺得自己像吃飯一樣把日子一粒粒地吞下去,這飯也還是可以回味的。」信末的兩句話尤其讓人牽掛當年那個畫裡的小女孩:「算是問一份冬安吧。這邊冬天很肅殺的,因此陽光老是笑眯眯的。」

③信封上沒寫北京的地址,不知道是不是從舊地方搬走了暫時住在什麼宿舍裡。我想問她近來可寫了些什麼?怎麼信上說「一個字都沒什麼好寫了」?遇到敏慧而通文墨的晚輩,我常常忍不住希望他們多寫作,卻又常常免不了擔心他們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感受過深,年輕的歲月像輕輕的扁舟,載不動那超重的愁。我想人老了都會這樣。

④我當初發表過一些作品之後,幾位長輩總是關懷我的心願:又怕我誤入浮華的陷阱白白斷送了那一絲靈氣,又怕我沉迷在文苑書樓之中,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錯過了謀稻謀粱的機緣。到了我有一份安定的職業,他們又擔心生在福中的人寫不出深刻的作品。慢慢的我發現人生的浮沉由不得自己作主,走哪一條路子甚至會走多遠根本不在自己的計算之中。我於是總是安於埋頭做完眼前的工作,不敢相信明天是不是還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去做好一件事。臺靜農先生一句「人生實難」,我每一次看到想到都心疼:八十幾年的八千裡路雲和月,老人家留下的四字總結竟帶那麼無奈的憾意。

⑤張愛玲在美國幾十年,兜兜轉轉想找一處安靜的棲身之地以便利用業餘的時間和精神去寫作,到底並不容易。幸好還有那麼幾個古道熱腸的朋友用盡方法替她求一個安頓。她給夏志清的信上說:「本來在中西部與加州的事,都是濟安的學生照應我,等於濟安在遺囑上添了一筆,給一個朋友一份遺產,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完全意想不到的。其間你出的力當然更不必說了,也是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只有比較小的事才可以道謝。」也許作家、美術家、音樂家都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不快樂才能夠創造出自己滿意的作品。「不朽」是千秋萬代人的事情,輪不到創造不朽作品的人刻意追求。新加坡報紙問金庸怎樣回頭看自己的作品?他答道:「找到不少錯別字。」淺淺的話,深深的道理。

8.請賞析第①、②兩段語言的不同特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析第④段引用臺靜農「人生實難」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畫線句是作者對於金庸回答的評價,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請說說以「冬安」為題的好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別州民①

白居易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一無樹②,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飢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③,與汝救兇年。

【注】①長慶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滿。臨行,州民送行,作此詩惜別。②周初召伯關懷人民,常在一棵甘棠樹下審理爭訟案件。後來人民對這棵甘棠樹加以保護,並作詩歌頌,這就是《詩經・召南・甘棠》。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鬧旱災。長慶四年春天,白居易發動州民,修筑西湖周圍的堤岸。

12. 以下評價適用本詩風格的一項是(2分)…………………………………………………(    )

A.沉鬱頓挫    B.含蓄雋永   C.平實質樸    D.清新俊逸

1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首聯「遮」和「滿」兩字,描繪百姓送別詩人的盛況。

B.頷聯用了用典和對比的手法,表現了詩人的自謙自慚。

C.頸聯直接道出百姓受「稅重」與「旱田」的雙重壓迫。

D.尾聯「唯」字,體現詩人能為百姓做一點事的自豪感。

14.賞析本詩中官員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18分)

①史浩,字直翁,明州鄞縣人。紹興十四年登進士第。三十年,除浩權建王府教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會金主亮犯邊,下詔親徵。時兩淮失守,建王抗疏請率師為前驅。浩為王力言:「太子不可將兵。以晉申生、唐肅宗靈武之事為戒。」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請扈蹕①以供子職,辭意懇到。高宗方怒,覽奏意頓釋,知奏出於浩,語大臣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吳芾乞以皇子為元帥,先視師。上亦欲令王遍識諸將,遂扈蹕如建康。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禪,遷翰林學士。張浚將圖恢復,浩與之異議,浩奏:「先為備御,是謂良規。儻聽淺謀之士,興不教之師,寇去則論賞以邀功,寇至則斂兵而遁跡。謂之恢復得乎?」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首言趙鼎、李光之無罪,嶽飛之久冤,宜復其官爵,祿其子孫。悉從之。

③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志與浚論辯。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並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紹興府。持母喪歸,服闋,知福州。五年,復為右丞相。樞密都承旨王抃建議以殿、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步二司軍多虛額,請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輒捕市人,被掠者多斷指,示不可用。軍人怙眾,因奪民財。浩奏:「盡釋所捕,而禽軍民首喧呶者送獄。」獄成議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梟首以徇。浩曰:「始釁者軍人也,軍法從事固當。若市人特與抗鬥爾,可同罰乎?『等死,死國可乎?』是豈軍人語。」上怒曰:「是比朕為秦二世也。」尋求去,拜少傅。

④十年,請老,除太保致仕。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浩喜薦人才,嘗擬陳之茂進職與郡,上知之茂嘗毀浩,曰:「卿豈以德報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為怨而以德報之,是有心也。」莫濟狀王十朋行事,詆浩尤甚,浩薦濟掌內製,蓋其寬厚類此。

(節選自《宋史·史浩傳》

【注】①扈蹕:指隨侍、護衛皇帝出行。

15. 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祿其子孫 (         )         (2)上知之茂嘗毀浩(         )

16.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

(1)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

A.依附勾結    B.與……成為朋友    C.與人攀比    D.與人同列

(2)軍人怙眾

A.估計    B.獵取      C.依仗      D.謀劃

17. 第③段畫曲線部分斷句最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志與浚論辯。

B.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志與浚論辯。

C.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志/與浚論辯。

D.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視之/正志與浚論辯。

18. 把第③段畫直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始釁者軍人也,軍法從事固當。若市人特與抗鬥爾,可同罰乎?

譯文:                                                 

19. ②段中,「淺謀之士」是誰?史浩為什麼說此人是淺謀之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依據相關事跡,概括史浩的主要品質。(3分)

相關事跡

史浩的品質

為趙鼎等人伸冤

(1) 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軍人與市民不可同罰

(2) ___________________

舉薦陳之茂、莫濟

(3) 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

復魯絜非書(節選)

(清)姚鼐

①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惟聖人之言,統二氣之會而弗偏,然而《易》、《詩》、《書》、《論語》所載,亦間有可以剛柔分矣。值其時其人,告語之體,各有宜也。自諸子而降,其為文無弗有偏者。其得於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鏐鐵;其於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之。其得於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於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觀其文,諷其音,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焉。

②且夫陰陽剛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氣有多寡進絀①,則品次億萬,以至於不可窮,萬物生焉。故曰:「一陰一陽之為道。」夫文之多變,亦若是也。糅而偏勝可也,偏勝之極,一有一絕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聞樂,以為聲歌弦管之會爾;苟善樂者聞之,則五音十二律,必有一當,接於耳而分矣。夫論文者,豈異於是乎?宋朝歐陽、曾公②之文,其才皆偏於柔之美者也。歐公能取異己者之長而時濟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觀先生之文,殆近於二公焉。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③不失法;吐辭雅馴④,不蕪而已。古今至此者,蓋不數數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為然乎?

【注】①絀(chù):通「黜」,退。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鞏③廉肉:《禮記·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孔穎達疏云:「廉,謂廉稜,肉,謂肥滿。」比喻風格峻峭硬瘦和豐滿潤澤。④雅馴:典雅,順暢。古人多稱文辭善於修飾為「雅馴」。

2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1分)………………………………(    )

A.哉B.矣C.也D.耳

22. 對第①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作者認為文章是天地的精華,是由陰陽剛柔生發而來的。

B.作者認為只有聖人的話才能使陰陽剛柔之氣會合而不偏頗。

C.作者認為四書五經中也偶爾有剛柔可以相分的情況。

D.作者極力讚頌具有陽剛之美的文章,而認為陰柔的文章不免讓人感到悲哀。

23. 對第②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從古到今能夠將道理說明白,布局結構有法度,語言典雅的文章並不太多,但這還不是最好的文章。

B.從古到今能夠將道理說明白,布局結構有法度,語言典雅的文章已經是最好的文章了。

C.人們學習寫文章,重要的是要將道理說明白,布局結構有法度,語言要典雅,這才是最好的文章。

D.人們學習寫文章,首先要將道理說明白,然後再考慮結構和語言,才能寫出好文章。

24. 對第①段畫線句加以賞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②段採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70分

 

26.《流浪地球》作為本土科幻電影引爆了中國影壇,成為了中國科幻商業大片的先驅。不少觀眾在感慨我們終於有一部可以媲美於美國好萊塢科幻大片的同時,又不禁困惑為何我們的科幻電影如此之少。有評論者指出,歷史既是財富,有時也會成為負擔。

請將你對此的認識,寫成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

 

 

 

 參考答案

 

1.(1)北極朝廷終不改   杜甫

⑵暮靄沉沉楚天闊

⑶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2.⑴B  ⑵D

3.要點:奇特的景象/中國鐵路運力的過剩情況/諷刺、調侃的意味突出了

4.要點:2010-2013年產量持續下降,2014年雖然較2013年增長了15.5%,但是相較於2010年,仍然縮水了的1/3。

5.B

6.(以地理氣候條件單一的日本、俄羅斯和地理條件複雜的美國的旅遊情況作為材料分析,兩種情況的)比較,突顯了中國人境外旅遊的原因與無奈。也更清晰地揭示了當下旅遊無法成為鐵路部門改善閒置狀況的原由。

7.從結構上,以「春運」的現狀開頭,引出全文對於鐵路產能過剩情況的闡述與分析。

從內容上,「春運」是形成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是本文進行思考與分析的起點。

一方面作為剛需的「春運」需要得到滿足,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因而使曾經超負荷的鐵路運力得到了緩解,另一方面,「春運」客流需求的滿足又帶來了平日的鐵路運力過剩。從而引發了鐵路部門對於過剩的問題的努力,也引發了作者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 

8.第①的語言清雅委婉,富於詩意。比喻的運用很有特色。

 第②的語言平和自然,從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親切真誠。

9. 一方面更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艱難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出了下文張愛玲晚年的坎坷艱難,為「經歷一次又一次地不快樂才能創造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張本。

10.冬安,是作者認識的女孩信裡的季節問候。「冬」不僅是季節,也是女孩正在經歷的多波折的人生現狀,也包含著「人生實難」的隱喻,作者以「冬安」為標題,既表達了自己對於有才華的後輩遭遇人生種種波折的擔憂,也試圖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來開啟後輩對於人生與寫作的思考,鼓勵後輩正確認識人生此刻的冬意,把握今天所有的環境與心情,努力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為後輩帶去了「安」的祝福與勸慰。這個標題,含義豐富,形象鮮明,感情蘊藉,充滿體現了長輩與晚輩之間溫暖美好的情誼。

 

11.金庸的話語巧妙地避開了記者的問題,舉重若輕,表達自己對作品不作評價的態度。金庸的話是輕描淡寫的,但是關於文學創作的價值的思考和態度卻是深沉的。作者對金庸的話的評價正體現出了他對於文學創作的認識 ,作品本身的價值不是自己賦予,也不是刻意追求可得到的。而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克服種種的人世艱難努力去創作使自己滿意的作品。這也是作者對於後輩作家的教誨。

12. C  

13.D(尾聯的「唯字,道出了詩人的無奈。對杭州刺史白居易而言,雖然他曾於錢塘湖修築堤壩,疏浚六井,預防旱澇之災,但人為之禍難憑一己之力改變,是以這一"唯"字,包含著詩人的無奈,同時還有謙虛之意。)

14.本詩刻畫了一位愛民恤民,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形象。詩歌開篇描繪鄉親送別的盛況,表現鄉親的熱情與不舍,關注「儒願學堂」獲取更多獨家資料,儒願學堂專注語文培優。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在任期間,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著分別用了典故和對比的手法,表現詩人的自謙自慚,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時以直白犀利的語言指出了中唐時期百姓遭受在"稅重"與"旱田"的雙重壓迫,暗含著對統治階層盤剝民眾的譴責,表達了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後表達自己雖為官吏,只能預防天災,而對人禍無力的無奈與感慨。

 

15. (1)授予……俸祿    (2)詆毀,說壞話

16. (1)A    (2)C

17. B

18.開始挑釁的人是軍人,按軍法處理本來得當。至於市民,只是和他們抵抗鬥爭罷了,可以一樣處罰嗎?

19.張浚  因為他發動不經訓練的軍隊來謀求恢復中原的大業,這樣會造成敵人進犯,士兵逃跑,敵人離開,又邀功論賞,因此史浩認為他是「淺薄無謀的人」。

20.(1)正直敢言  (2)重視民心(維護民利)  (3)寬厚待人(心胸寬廣)

 

21. C    22.D    23.A

24. 此句運用一連串的比喻、排比,形象地寫出了陽剛的文章之美,把原來抽象的文章風格問題說得具體形象。語言生動,聲韻鏗鏘,色彩鮮明,氣勢流宕。

25. 舉例論證,以歐陽修、曾鞏兩位文學家為例,說明了這一假如文章已經形成獨自的風格,就需要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的道理。類比論證,用欣賞音樂作類比,指出精通樂理的人能夠精確地辨別出五音十二律的優劣,來闡明陰陽剛柔揉合而又偏重於某一方面是可以的,但如果走上極端,或者剛柔皆不徹底,那就不是好的文章。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