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時怎麼提問?是困擾不少寶爸媽的大問題!提問互動做不好,不僅氛圍乾巴巴,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
想解題,首先要掌握一個大原則:親子閱讀這件事,親子在前,閱讀在後。
我們提問不是為了考察孩子,而是和孩子探討繪本故事,幫助孩子發散思維,也讓親子閱讀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
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提問互動的技巧。
快看看,你是哪種提問風格?
學者周兢在「對3-6歲漢語兒童語用交流行為發展」的研究中,將家長的閱讀互動類型分為了三種。每種家長對於孩子的閱讀技能,也有著不同的影響:
第一種:平行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家長有點像「照本宣科型」,幾乎不談論書裡的內容,雖然有時候會就書裡的內容提問,但主要是自問自答,並沒有刻意引導孩子回答和互動。
舉個例子,在讀《好大的紅蘋果》時,家長一般會這麼讀:誰摘走了紅蘋果呀?是小熊呀。(自問自答)
這種時候,雖然家長很專注,但孩子卻容易走神。長此以往,孩子的閱讀水平很難大幅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也相應比較緩慢。
第二種:偏離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家長有互動意識,但是「聯想」過於豐富,提問的內容經常沒有抓到重點,時不時跳出書外。
而且這樣的跳出,對於理解這本書的知識和內容,並沒有什麼幫助。
繼續舉例,家長和孩子共讀《夢想家威利》,翻開一頁,威利正在夢想著自己成為會飛的超人。
家長:你看威利在幹什麼?
孩子:在飛。
家長:我們之前看的XX繪本,它也會飛是不是?
孩子:是的。
家長:你還記得那本書它為什麼飛嗎?
……
這樣的討論,其實已經偏離了故事,很容易讓閱讀過程變得支離破碎。
孩子不僅學不到閱讀策略,還可能會因為閱讀的無趣和乏味而遠離閱讀。
第三種:合作式的親子閱讀
這類家長,能在親子閱讀中恰當、適時地提問,還能用自己讀書的方法引導孩子思考,比如:
鼓勵孩子預測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讀完之後,幫助孩子來回憶故事中的關鍵人物、事件;
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喜歡誰,為什麼等等。
同時,對孩子的反應很敏銳,孩子有什麼疑問,都能及時地給予關注和解答。
這樣的閱讀方式,有利於孩子形成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具體怎麼提問?牢記5招!
在日常的閱讀中,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互動:
①和孩子討論書中的角色,引導孩子觀察畫面的細節。
有些家長可能喜歡一上來就問:你讀完這本書感受如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大而空泛的問題,孩子可能會摸不著頭腦,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者不願回答。
我們建議大家可以從書中一些具體的細節開始。例如圍繞書中的人物提問:「你覺得威利有什麼變化?」
②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等內容提問。
還是以《膽小鬼威利》為例,看著威利認認真真鍛鍊、飲食,不妨和孩子一起猜一猜:「威利會發生什麼變化」?「如果他遇到壞人會怎麼樣?」
③兒童讀物裡,反覆出現的語言結構,可以和孩子合作把它讀下來。
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我們說重複的半句,讓孩子把後半句說出來。
④當孩子到了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年齡後,我們可以在閱讀中讓孩子假設自己是主人公。
比如讀《南瓜湯》,我們可以讓孩子說說,如果是你是小鴨子,你會生氣嗎?生氣了你會怎麼辦呢?
通過這樣的互動,孩子可以知道,原來和朋友產生爭執是很正常的,我們可以表達,也可以和好,繼續成為朋友……
⑤繪本講完後和孩子一起分享感受。
講完一個故事之後,可以先主動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對整個故事或者對於某個情節和人物的感受。
不要著急講道理、說教,只是先分享自己的心情。然後詢問孩子有沒有特別喜歡或者討厭的角色,對這個角色的具體行為有什麼感受。
當然,除了這些問題之外,爸爸媽媽也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調整總結……
這些小細節別忽視!
親子閱讀需要提問,但不需要時時刻刻跟孩子提問,這些小細節,也別忽視哦:
①控制提問節奏。
不需要時時刻刻跟孩子提問,提問互動在孩子已經熟悉繪本之後進行。
尤其剛開始讀新繪本時,父母要以寶寶為主導,看他對哪部分有興趣,就重點講一講。等讀完三四遍再自然而然問問寶寶的看法,鼓勵孩子表達。
要順其自然,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
②抓住提問時機。
➤觀察圖畫時:給孩子展示繪本的封面或者圖畫細節時,我們可以針對畫面的內容來提問,起到引導孩子觀察與思考的作用。
➤當孩子注意力轉移時:可以嘗試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孩子的注意力拉回來。
➤情節過渡:當繪本情節要發生轉變時,可以用提問來過渡,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引導孩子往下閱讀。
➤讀完繪本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提問來引導孩子回顧繪本的內容或者作更深刻的討論。
需要注意的是,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提問的數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整個故事的流暢性。
一般來說,視繪本內容和孩子的接受程度,插入2~5個問題。
③及時給出正向反饋。
提問之後,要重視寶寶的回答,根據寶寶的反應,及時調整方式,並給出正向的反饋。
沒回答:考慮降低問題難度。
答錯:先肯定,再說出正確答案。
答對:誇獎,並且用更豐富的語言,去重複和擴展寶寶的答案。
今天的閱讀技巧之怎麼提問,你get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