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由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辦,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廣州市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廣州市越秀區育才學校共同協辦的「大手牽小手,閱讀伴我行」寒假親子閱讀推廣活動在育才學校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廣州市越秀區「和大人一起讀」的專題研究成果為例,為廣大教師和家長提供開展親子閱讀的思路和方法,引導教師做讀書的點燈人,引導家長做閱讀的助力者和同盟者,利用寒假帶動孩子遨遊書海大,牽小手,同讀書,促成長。
作為推動城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力軍,在智慧閱讀實踐探索基礎上,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經過較為系統的專業研究、論證和謀劃。近期,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提出了基於閱讀的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倡導並發出廣州行動宣言。倡導學校與社會、家庭攜手,用足校園圖書室,用好公共圖書館,用活家庭藏書閣,讓「書從哪裡來」不再成為想讀書的孩子們的困擾。
廣州市教研院特聘學術顧問譚健文向廣州智慧閱讀試點校的家長們提出了五項倡議:一、讓家委會成為閱讀推廣的「加油站」;二、讓好家庭成為孩子閱讀的「助推器」;三、讓讀書會成為親子融洽的「粘合劑」;四、讓共同讀成為兒童成長的「文化餐」;五、讓藏書閣成為家庭文化的「風景線」。
隨後,來自廣州市回民小學梁韞老師與4位家長導師帶來了精彩的親子共讀課例《誰會飛》。梁老師運用問答讀、打拍讀兩種朗讀方式指導學生讀兒歌,然後再繼續深入指導學生創編讀。家長導師要做的是和學生共讀共學,讓孩子真正地和大人一起讀。讓家長走進課堂,成為教育的共同參與者和實施者,使其感受到閱讀陪伴的重要性。
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小學二年6班李想同學和他的媽媽,展示了「故事爸媽」給孩子講故事的優秀家庭範例。李想媽媽用形象立體的語言,配合生動的肢體動作,講述了一個寓意深遠的故事。通過提問、模仿故事中的動物形象、獎勵小禮物的方式,不斷地調動孩子們聽故事的興趣和積極性。
廣州市天河區長湴小學的家長代表林婷分享了自己開展和積極組織校外讀書會的歷程、心得和體會,並希望能將這一「親子讀書會」的模式在家長們中間共享。林媽媽詳細展示了組織校外親子讀書會的過程,包括活動的準備(時間、地點、邀約、建群、主題等)、活動的開展(晨讀、家長故事分享、個人演講、小組研讀、自由活動、組織外出學習活動等)。據介紹,親子讀書會不僅極大提升了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而且有效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和個人綜合能力。
廣州市越秀區教師進修學校黃莉莉老師和廣州市越秀區一年級 中心組成員在現場圍繞「如何帶動家長開展親子閱讀」這個專題開展研討沙龍。老師們以五個問題貫穿整場沙龍:「為什麼要『和大人一起讀』」「在『和大人一起讀』中,老師要做些什麼?」「怎樣發動家長一起參與」「家長可以怎樣參與?家長參與的情況和效果」「學生的閱讀情況與效果如何?怎樣檢測?」。
談及教師的作用,她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班級閱讀計劃表、建立班級「快樂書架」,鼓勵學生好書共享、推薦閱讀書目,同時,將紙質書閱讀和廣州市智慧閱讀平臺打卡相結合,開展教師教讀指導課、親子共讀體驗課、親子閱讀分享課。家長要做的是創造一切條件和孩子一起讀書、滿足孩子讀書、購書的需要、帶孩子去戶外接觸大自然,在自然環境的薰陶下激發閱讀的興致,組織多樣的讀書活動,組織更多孩子一起讀。她們建議通過閱讀存摺、閱讀等級證書、積分排行榜、頒獎活動等多種方式激勵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孩子的成長軌跡也可以通過廣州智慧閱讀平臺、自製閱讀登記手冊、班級QQ群相冊記錄、微信公眾號專題推送等多種手段進行記錄和評價。
「制定閱讀計劃——推薦書目——家長培訓——師生導讀——親子共讀——評價激勵」,黃老師和中心組成員探索構建的這一套「和大人一起讀」實施體系,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使閱讀從學校延伸到家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可行性指導。
據悉,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將繼續大力推動廣州智慧閱讀各項工作,通過廣州智慧閱讀平臺與服務,建立教師、家長、學生的有效聯繫,以基於閱讀的課堂教學變革為指引,引導廣州更多家長和兒童參與到親子智慧閱讀中來,進一步探索智慧教育親子閱讀的「廣州經驗」。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曉星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劉曉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