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喊:「爸爸,我想回家。」錯誤的管教方式到底有多傷孩子?

2020-09-05 明錟說家庭教育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周日上午9點多,在一個體育中心的停車場,父子倆(孩子應該是二、三年級)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爸爸帶孩子剛上完籃球課。一開始爸爸的聲音還不大,語言也還算文明,可音量越來越大,話裡也開始帶髒字。

「你說,我整天帶你練著練那,你哪個動作做到位了?……就你練成這個德行,你還TM的有臉?……看你這副德行,你今天別和我回家了,你TM的有臉回去嗎?!」

「爸爸,我想回家。」我第一次聽到了孩子的語言回應。「爸爸,我想回家。」孩子邊哀求著,邊膽怯、無助地跟緊爸爸來到車前,並開始哭泣……

而爸爸氣憤難平地獨自上了車,發動汽車之後,還站在車外面的男孩發出了最聲嘶力竭的哭喊:「爸爸,我想回家。」已經被孩子重複了十幾次的這6個字,含著最深的恐懼。

我站在一個隱蔽處,揪著心,打定主意,如果爸爸真要是開車揚長而去,我會立馬衝出去安慰孩子並努力叫住爸爸。

過了一會兒,爸爸終於「仁慈」地說:「上車吧。」孩子拉開後排座的門上了車。

車子走了,我的心情卻無法平靜。

這位家長管教的方式真的太傷害孩子了,為什麼呢?

1、關於面子

從這位爸爸的訓斥中,我看到,爸爸因為不爭氣的孩子,自己覺得非常沒面子。

他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是發洩不滿的情緒,一方面是想挽回作為強大父親的「尊嚴」。可是,他只看見了自己,卻沒看到孩子

孩子和他一樣,即使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一個人的尊嚴。

這就是為什麼批評孩子最好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因為孩子真的很「要臉」。他們的內心特別敏感,對自尊的需要也特別強烈。

所以,即使孩子行為不對,家長管教時也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

更嚴重的是,這位爸爸的當眾謾罵和羞辱性語言,在剝奪了孩子自尊的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

一個體會不到自己被尊重的孩子,他要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甚至是父母呢?

2、關於恐嚇

「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

我曾經看到公共汽車上,一位媽媽嚇唬在懷裡不停哭鬧、一歲左右的孩子。

「你要是還這樣,就別跟我回家了。」

商場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然後,孩子在後面追著家長,哭喊著:「等等我,等等我。」

……

天底下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想從父母那裡獲得「愛」。

這種「愛」是以最基本的安全感為前提的。而安全感是一個人構建自我、探索世界,建立社會關係最重要的基礎

心理學家哈裡﹒哈洛在1959年著名的「母愛剝奪實驗」,從根本上剝奪的就是安全與依戀。實驗證明,被剝奪安全感、依戀感的恆河猴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創傷,並嚴重影響到它日後的群體關係和生存能力。

而反觀以上熟悉的教育場景,從結果上看,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取得了好的效果,究竟是什麼起了根本作用呢?

答案是:孩子對父母最重要的安全和依戀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了最強烈的「恐懼」。

3、關於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對他們一生會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事件」

很多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足以影響他們相關的認知、心理和行為,尤其是那些負面事件。

停車場裡父親的行為,孩子極有可能會以此為戒,以後再也不敢表達與家長相違背的行為和意願,淪為對家長察言觀色、言聽計從的「附屬品」。

而這位父親的做法,不僅沒有解決孩子為什麼訓練不認真的問題,反而製造出更大的問題——剝奪了孩子自尊心和「不能回家」的恐懼心理暗示——這無疑是對孩子形成自我的傷害。

一個健康、強大的個體是建立在情感豐盈,意志獨立的基礎之上。試問被父母恐嚇長大的孩子,怎麼能擁有健康和強大的自我呢?

教育的功能之一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很多事實卻是,所謂的老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卻被更嚴重的新問題所掩蓋。但很多家長對這種「傷害」卻茫然不知。

在我服務的家庭中,當我問孩子:「你有什麼話最想讓我告訴爸爸媽媽的?」

他們表達的內容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相同的心理訴求:「父母可以不要那麼強勢嗎?可不可以聽聽我的心聲,知道我真正想要什麼?而不是你們要給我什麼?!」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現狀,親子關係狀況,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親子關係。歡迎關註明了父母課堂公眾號並聯繫明錟老師。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明了父母課堂(公眾號同)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了父母課堂"。

相關焦點

  • 孩子任性難管教,掌握這3個小技巧,管教孩子更加得心應手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商場超市看見想要的玩具,見媽媽不答應買,就在地上大聲哭喊、打滾;說好只看兩集動畫片,可孩子看完還想繼續看,關掉電視後,孩子就一直對著你大哭大喊的;明明現在是完成作業的時間,可孩子玩玩具玩著玩著就捨不得放下來,催急了孩子就大發脾氣;……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也讓不少父母感到苦惱:如何管教孩子,才能避免他們任性和大喊大叫
  • 孩子頂嘴摔門家長如何管教,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親子難題
    哈嘍,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四種錯誤方式!Matt老師家庭教育集之——避免四種錯誤教育方式,解決家庭交流難題。或許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是管教方法問題還是溝通問題」,這兩者並不矛盾,管教方式不正確的話,同樣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溝通。這兩者相輔相成,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往往忽略了管教方式,一味的強調溝通,但效果恰恰是相反的。那麼,這些家長在家庭管教中出什麼樣的錯誤呢?
  • 管教孩子不是懲罰,就是嬌縱?為孩子長遠計,請學會正面管教
    我也趕忙結束電腦上的工作,陪著倆神獸出門。剛到沙灘,哥倆就開始搭建他們的城堡。我們帶的挖沙工具比較多,總有小朋友過來借玩具。哥哥和弟弟都很大方,毫不吝嗇地分享給大家一起玩。眼瞅著快到晚飯時間,他倆也玩累了,說要回家。當哥哥去要回挖沙工具的時候,卻出現了不小的爭執。
  • 「爸爸,別逼我…」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往往是越打罵孩子,他們越不服管教,只會變本加厲地不聽話。主要是因為,父母直接去硬碰硬,只會讓孩子表面上被迫聽話了,可實際上內心儘是不滿、委屈,繼而更想再次叛逆任性。想要打破惡性循環,就要先從了解孩子的叛逆開始。
  • 爸爸幫孩子「把月亮搬回家」:爸爸陪伴的孩子,到底有多快樂!|親子教育
    01近日,青島一位硬核老爸因把「月亮」給兒子搬回家,火上了「央視」!@左阿常是一位攝影博主,他用相機記錄了他們一家三口日常的生活細節。經過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搖身一變,成了大片!一起來看看。「我們把月亮偷回家啦!」
  • 他是我兒子,我教育他有錯嗎?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爸爸,我不想要你了,你滾!」因為和閨蜜住在上下樓,接到電話後,我就火速趕到他們家。正趕上小傢伙義無反顧地背著一個包,準備離家出走,稚嫩的臉蛋上,一個紅紅的巴掌印特別明顯。他爸爸面紅耳赤氣得不輕,閨蜜哭著拉孩子,一邊生氣地數落老公的不是。「他是我親兒子,我在教育他,我有錯嗎!」爸爸也很受傷。
  • 孩子從小就有這行為,長大註定叛逆不孝順,家長趕緊拉回家管教
    小崔也是個要當爸爸的人了,他的妻子已經懷孕5個月了,小崔發現自己心態變了不少,如今走在街上看到別家孩子,總是忍不住看上兩眼,幻想一下以後咋教育自家娃。看多了,小崔就發現小區有一個孩子特別惹眼,不是長得太好看,是因為那孩子太熊了。
  • 管教孩子的正確方式,莫過於正面管教,讓孩子聽話又守規矩
    有的時候能說通,朋友就耐心的多說服一會兒,時不時的再把孩子丟給丈夫管管,不至於很嚴重,非要批評孩子,可是這天,孩子二話不說,直接打開門要坐電梯下樓,朋友瞬間脾氣就上來了,把孩子拉回來,好好批評了一番。特殊時期,大多數孩子在家都快待不住了,對於這些管不住的「熊孩子」,家長們該如何是好呢?
  • 「我想換個爸爸」,爸爸管教媽媽偏袒維護,10歲男孩討厭爸爸數年
    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並不能完全達成一致的意見,甚至在很多方面有著較大的反差。豆豆是個只有10歲的孩子,每次當他犯錯時,爸爸總會嚴厲的教育他、批評他,希望他能夠吸取教訓不再犯錯誤。但與此同時,豆豆的媽媽也會在爸爸之後立馬趕過來維護孩子,和爸爸唱反調。
  • 「爸爸,別逼我」男孩被父親逼吃手機:叛逆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悲
    往往是越打罵孩子,他們越不服管教,只會變本加厲地不聽話。-那你不要在我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呀,你看電視,我也會想看啊,你不想讓我看,那你也別看呀……/媽,你必須聽我的。」也許這樣的錯誤是無傷大雅的,但是「說一套做一套」的瑞瑞媽,在瑞瑞犯錯的時候又怎麼管教他呢?
  • 打罵式管教有多傷孩子?陳喬恩哭訴:媽媽的腳步,像魔鬼的聲音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早已被絕大部分父母拋棄了。但是現實生活中,仍有少部分父母認為「棍棒教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對待自己的孩子時也是動輒打罵,這樣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可謂是像魔鬼一樣的存在。
  • 爸爸幫孩子「把月亮搬回家」:爸爸陪伴的孩子,到底有多快樂!|親子教育
    說起爸爸帶娃這件事,你會想到什麼?是父愛如山體滑坡,還是父愛如山一動不動呢?爸爸帶娃,似乎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件讓媽媽無奈崩潰的事情。 爸爸帶娃真的如此令人捉急嗎?其實,一些硬核老爸帶娃也會讓你眼前一亮!近日,青島一位硬核老爸因把「月亮」給兒子搬回家,火上了「央視」!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記得小時候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爸爸,有爸爸在,我們就有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父親在我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小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子鬥嘴,鬥得最多的是「比爸爸」。 「我爸爸會做風箏,我爸爸做的風箏飛得可高了!」 「我爸爸是魔術師,會表現很多很多魔術!」 「我爸爸是超人,他什麼都會!」 最後,超人爸爸完勝。
  • 為啥孩子越管越壞?錯誤的管教方法,很多父母卻還在用
    說起這句話,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非常熟悉,因為有一些父母可能每天都要對自己的孩子說好幾遍這句話,當孩子在做一些父母沒有辦法理解的事情時,父母就會義正言辭的叫孩子停下這件事情,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會發現,這種教育方式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越管越壞,因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 管教孩子的這2種錯誤方法,容易讓孩子變得逆反,父母要儘量避免
    剛剛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會和父母頂嘴,對著幹了,當你叫他自己收拾書桌,整理床鋪的時候,他會說你煩死了,真囉嗦,你讓他不要多看電視,好好做功課,他也會說不用你管,我知道該怎麼做,總之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好像很煩人。親子之間的相處,傾情付出卻不被理解,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開始進入成長的叛逆期,確實會讓人很心力交瘁。
  • 父母管教孩子常犯的10種錯誤,你中了幾條
    其實,經常出現親子矛盾,不能把鍋都丟給孩子,有很多時候,是家長一手造成的。父母管教孩子中,最常犯的10種錯誤,你中過幾條?7、控訴:這麼晚了我還不能睡覺,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都是因為你們把家裡搞的亂七八糟,給我增加了那麼多的工作。8、比較:為什麼別人家小朋友回家就開始做功課,而你做不到呢?我看你們班其他小朋友都很有禮貌,怎麼唯獨就就差了你呢?
  • 告訴孩子「我愛你」到底有多重要?
    有很多父母,不敢去表達愛!那怎麼教會孩子去愛呢?我有一個朋友說過一件事。那次他出差很久回家。一回到家,他像往常那樣,跟妻子打過招呼後就在沙發上休息。6歲的兒子突然跑過來對他說:「我愛你,爸爸!」他說自己真的很想抱抱他,也跟他說一句「爸爸也愛你!」但是卻說不出口。我問他為什麼不說出來呢,這麼好的機會。「以為我爸爸從來沒跟我說過一句『我愛你』,我也不知道怎麼跟我兒子開口。」
  • 孩子不聽管教?家長可以嘗試「阿倫森效應」,讓孩子更加省心
    豆豆一臉平靜的接受了來自爸爸的批評,卻沒有悔過的意思,就當做是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作為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能讓父母省點心,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孩子不受父母的管教,最後鬧得親子關係產生隔閡的也比比皆是。
  • 公共場合該不該管教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孩子,是上天賦予我們的天使,也是極具觀察力和洞察力的小搗蛋鬼。有的小朋友發現,當處在人多的公共場合,爸爸媽媽似乎會礙於面子而不怎麼管自己,自己的要求更能得到滿足,於是經常在公共場合哭鬧。一方面,家長覺得應該管教孩子,不應該任由孩子胡來,否則孩子養成壞習慣可咋辦;另一方面,公共場合管教孩子不僅家長自己臉上掛不住,也怕傷害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左右為難,到底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析探討下。
  • 每當孩子有某些體驗的時候就給予正確、有效的管教
    這是來問問題的孩子應該諮詢的問題啊!孩子能不能被管教,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爸爸媽媽的態度。作為爸爸媽媽,管教孩子的方式要正確。孩子從小就會有類似的體驗,爸爸媽媽體驗更甚。最好是定製一個管教計劃,每當孩子有類似的體驗的時候就給予正確、有效的管教。讓孩子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還有爸爸媽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