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世界中,精子通常比卵子小,雄性產生的精子數量也比雌性產生的卵子數量多得多。然而,有些雄性物種卻是例外,它們只生產很少的精子,但個個都體型巨大。記錄保持者是二裂果蠅。這種果蠅本身體長雖然只有數毫米,但它們的精子可以達到驚人的六釐米長。
蘇黎世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對這一與普遍的性選擇規律相矛盾的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並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他們發現在性選擇過程中較長精子更有優勢。
在動物世界中,精子通常比卵子小,雄性產生的精子數量也比雌性產生的卵子數量多得多。巨量的小個精子可以以數量優勢提高受精成功率,尤其是在一雌多雄的交配體制中。不同雄性的精子之間存在競爭,雄性越多、精子越多,競爭也就越激烈。這種精子間的競爭驅動性選擇,只有最優質的精子才可能有機會進入雌性生殖道中。
但是,這一普遍現象也有例外。有些雄性物種只生產很少的精子,但個個都體型巨大。蘇黎世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史蒂芬-盧普爾德介紹說,「記錄保持者是二裂果蠅。這種果蠅本身體長雖然只有數毫米,但它們的精子可以達到驚人的六釐米長。」二裂果蠅的這一特徵與我們普遍認為的性選擇規律是矛盾的,因為如果只有很少的精子,而且這些精子的個體很長的話,那麼它們的進化能力可能就會很弱,甚至可能會中途停止,這樣讓卵子受精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