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韓國出新規限制國際學校本國生源 以留住外籍人才中新網7月20日電 據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報導,韓國多家媒體披露,2014年一年,廣域市釜山一家國際小學裡的中文教學班中,在讀學生竟有半數以上是未符合入學資格的韓國本地人。由此,該學校被教育部判罰6個月內不允許招收韓國籍生源。
在韓國,國際學校又稱為「外國人學校」,屬於一類為留韓外國居民的子女,以及旅外歸國的韓國人服務的教育機構。其中韓國籍生源的入學條件為需要在海外生活至少三年以上。
目前韓國共設有44所國際學校,其中屬英美制學校及華僑學校居多,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圈地區,包括首爾和京畿道兩地。最早獲得正式經營許可的國際學校,是位於首爾中區水標洞的「漢城華僑小學」,建於1909年,成立初期生源僅70人,現位於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周邊一帶。
國際學校雖然學費高昂,但因入學門檻低,且在畢業後就讀大學時可避開「高考」自動歸類為外國人生源,不少韓國的社會名流紛紛走後門安排自家子女入學。原韓國總統全鬥煥的兒媳,韓國演員樸詳雅,以及韓企現代家族的兒媳,原韓國知名女主播盧賢貞的子女曾因通過關係空降子女就讀國際學校而被檢方判罰重金。
鑑於當前法案的規範對象僅限於當事人,韓國教育部於7月19日發布了《國家學校和國際幼兒園的建立及運營規定》修訂案,並已通過國務會議的批准。修訂案規定,國際學校若涉嫌非法招生,將依據違規次數最長十年內禁止招收本國生源,進一步對國際學校的招生簡章做出限制。
據了解,實際上韓國大部分國際學校中的生源均為本國人,此次新出爐法案的進一步限制,無異於通知該些學校提前關門。根據記者在仁川華僑學校的採訪實錄,由於學費過高,國際學校目前仍然以韓國籍生源為主。這些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生源在無形中進一步抬高了入學費用。
另一方面,修訂案降低了外籍生源的入學門檻,因韓語能力嚴重欠缺無法趕上課程,或因文化差異無法適應韓國學校的入籍人士的子女,日後可在校方委員會的引導下入學。
修訂案還允許國際學校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除韓國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提供的財產外,所需教學設備可從外國政府處獲得支援。教育部人士表示,為提高國際學校的教學質量,保證彈性教學,將加強與外國政府的聯繫。預計未來韓國政府有望進一步降低國際學校的入學費用,以留住更多外籍人才的家庭。(林芳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