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安徽省省會合肥曾是漢朝全國18個商業城市之一,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非常豐富,被譽為「三國故地,包拯家鄉」。除了眾所周知的包拯之外,合肥也是許多名人的故鄉,其中最有名的是晚清的重臣、洋務運動的領導人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出生於合肥非縣東向(現為合肥瑤海區)馬店鄉,在6個兄弟中排在第二位。他的大哥李漢章曾被總督官銜。四個弟弟李校長、李允章、李鳳章、李素京也很貴,除非他們很有錢。19世紀末,家族大業的李氏家族聚集在合肥(以下簡稱中),當時被稱為怡富半街。
今天,淮河路步行街已經是合肥最繁華的小區,街道每天熙熙攘攘,遊客編織而成,周圍的高樓與位於步行街中部208號的李家古宅3354「李鴻章故居」形成強烈對比。李家現有住宅面積僅為2000多平方米,不到鼎盛時期的12分之1,但仍能依稀看到當年的盛況。
李鴻章故居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個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群從南到北依次是大門、果廳、中廳、內家族居住的駐馬樓,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名人和國家4A級旅遊景點。老房子用很多珍貴的照片和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被合肥市民選為合肥旅遊的第一個旅遊景點,目前門票免費。
走進大門,首先來了「科廳」。科廳是客人們等待僕人進去通報的暫時等待的地方,聽證的兩邊懸掛著「天下百官旗」。培養心中春天的情侶。目前,科廳被布置為《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展廳,「李氏趙龍相」、李氏宗博、滿清黃旗等珍貴文物在室內展出。
據悉,經過大廳中央的屏風上高高懸掛著「均衡德後」四字匾額,該匾額是李鴻章70多歲時光緒皇帝御筆送給他的。「六月衡」比喻是指擔負國家政府重任的人。「本尼迪克特」的意思是厚。「後」是福的意思。「均衡德後」的意思是「李鴻章顯福後」,可以說是清廷部對李鴻章的最高評價。
過了「大廳通」往裡走,到了第三津中廳(和現在的客廳一樣),整個建築物高9米,房間橫梁用四個做成,一個釘子都不用了。客廳的東西兩側都有廂房,形成了「明三巖五」的格局,具有江淮地區的建築特色,是江淮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晚清沙洲澤廳堂。
李鴻章故居的這座重廳也被稱為復仇堂,廳堂最值得一看的是精緻優雅的木雕,特別是大廳正上方大梁上的木雕——「太君祝壽」,人物造型生動,堪稱輝派木雕的上等作品。長桌上放著代表「一輩子(鐘聲)平定(病)靜(鏡子)」的古代手錶、鏡子和花瓶。中廳後面是我的住宅,中間用邊界牆隔開。由四、五、二陣組成的四合院式二樓,主要是李家休閒的休息場所,常被稱為「小姐樓」。樓上陳列的紅木家具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展示了家人的日常生活情況。可以說是李鴻章遺女李國華延根(著名作家張愛玲奶奶)的房間,樓上東邊的第一個房間值得一提。
李鴻章一生從政40年,作為晚清「煥然」的重臣,186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國最大軍事企業3354江南製造總局,成立了第一個近代私營企業——輪船招募局。此外,李鴻章還提議大力興辦新式學堂,由清政府派遣首批學生赴美留學。歷史上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名譽減半,但正是以其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實踐加速了古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是「秋風寶劍的眼淚,一生的功過取決於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