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2020-12-22 騰訊網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是晚清的3位名臣,他們在晚清的舞臺上,都扮演了重要作用,他們3人在一生中,皆擔任過很多重要的官職,那麼他們3人,誰擔任過的官職最高?

一、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是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曾國藩出身於地主家庭,自幼聰明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中的進士,入翰林院,做了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從此開始了仕途之路。他做過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

1851年爆發的天平天國運動,給了曾國藩官場上崛起的良機。天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很快擁有數十萬人數之眾的軍隊,而清朝的八旗軍,早已腐敗墮落,失去了入關時期的雄風,擋不住太平軍。

危難關頭,曾國藩奉旨以鄉辦團練的身份組織人馬抗敵剿賊。這個時期,曾國藩組建了湘軍。在抗敵的過程中,湘軍逐漸成鎮壓天平天國運動的主力軍,人數達到了三十萬之眾。由於戰功較多,湘軍的組建者曾國藩和湘軍出身的官員,在大清官僚系統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清廷為了讓曾國藩更好地剿滅叛賊,給了他很大的實權,讓曾國藩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曾國藩還身兼欽差大臣、兩江總督等要職。1864年,曾國藩率領湘軍破了天平天國的天京後,他因功被朝廷加封為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隨後,曾國藩又率兵追剿捻軍,以及主辦洋務等,被清廷授予體仁閣大學士,次年改授武英殿大學士。曾國藩和湘軍因為權勢太大,讓清廷不放心曾國藩,將他從兩江總督的位置上調任直隸總督。不過後來,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後,慈禧深感不安,又讓曾國藩回去做了兩江總督。

曾國藩最好官職是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和武英殿大學士。

二、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左宗棠雖然在20歲就中了舉人,但科舉之路頗為不順,多次會試中不第。不過後來,天平天國運動給了他出人頭地的良機。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左宗棠在郭嵩燾等人的勸說下,投入到湖南巡撫張亮基麾下,開始幫助朝廷剿滅太平軍。

左宗棠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在鎮壓天平軍的起義過程中,他的軍事才能很快體現了出來,並屢立戰功。1861年,太平軍攻破杭州後,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辦軍務,剿滅叛賊。隨後兩年,左宗棠在中法混合軍"常捷軍"、中英混合軍"常安軍"、"定勝軍"的配合下,拿下了金華、紹興等地,因功升任閩浙總督。1864年,他攻陷杭州後,被清廷加太子少保銜。

1866年,左宗棠率兵進入陝甘地區,鎮壓捻軍起義等。不久後,沙俄趁我國內亂之際,侵佔了我國的伊犁等地區,左宗棠攜棺材率兵入僵,誓要收回沙俄侵佔去的國土。恰逢此時沙俄和土耳其之間的戰爭剛結束不久,沙俄比較虛弱,他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願和清廷全面交惡,所以最終通過談判,雙方籤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在領事等問題上也收回一些利權,但清廷還是丟失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

左宗棠做過的官職,以及爵位是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

三、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省合肥人。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李鴻章曾在曾國藩門下受業,是曾國藩的門生。他是道光二十七年中的進士。中進士後,李鴻章只在翰林院做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同樣,太平天國起義的出現,給了李鴻章在仕途上快速提升的機會,讓他成長為了晚清政治舞臺上的一顆新星。

李鴻章開始以湘軍幕僚的身份,跟隨周天爵、李嘉端、呂賢基、福濟等人,和太平軍、捻軍作戰。後來為了對抗太平軍的需要,以及清廷也需要有人牽制湘軍,所以支持李鴻章組建了捻軍。平定太平軍叛亂後,曾國藩為了打消清廷的猜忌,解散了湘軍,而李鴻章將湘軍保留了下來。

李鴻章因為在剿滅叛賊中立有大功,被朝廷授予湖廣總督之職,後來又調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也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他組建了北洋水師等,但是大清的落後是全方面的,不是買些武器,組建幾支水師就能改變的,最終大清和列強的幾次交戰,全以大清慘敗而告終。李鴻章由於代表大清籤了很多的不平等條約,所以背負了惡名,遭人痛恨。

李鴻章做過的重要官職,以及爵位有東宮三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都做過總督,但清朝施行的三殿三閣制,順序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所以李鴻章的官職,高於曾國藩和左宗棠,不過曾國藩和左宗棠,生前都因為戰功被授予侯爵,李鴻章戰功少,只被授予伯爵,所以他的爵位不如曾國藩和左宗棠。

相關焦點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朝宣告滅亡,被稱為晚清七十年。晚清七十年,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 晚清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鴉片戰爭開始的晚清七十年間,清王朝出現了很多能力突出,力挽狂瀾之輩。在清朝晚期的七十年間,這四人因為貢獻巨大,被廣泛成為中興四大名臣,他們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中興四大名臣都為清朝做出過突出的貢獻,那這四位的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曾左李張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誰的地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張之洞像) 那麼,同為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人,到底誰的官最大?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論官職:曾國藩官至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左宗棠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兩江總督;胡林翼官至湖北巡撫;李鴻章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官職和貢獻誰更勝一籌
    關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說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和張之洞的,也有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胡林翼。呼聲較高的還是張之洞同志,恭喜他,挺進四強。那就毫無疑問啦,張之洞可能在後面的排名就顯而易見了。Round 1」官職比拼」: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在1868年4月授予武英殿大學士,同年8月兼任直隸總督。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兩種說法。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
  • 從諡號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何功勳蓋世的左宗棠最差
    晚晴四大臣通常是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也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說法)。四位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文忠。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實力更厲害?四大名臣簡介
    晚清,已經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了,沒有了鼎盛時期的繁榮,也逐漸走向了衰弱,但依然有很多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賢臣出現,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對於晚清都有很大的貢獻,平定太平天國、收復新疆、洋務運動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更厲害呢?
  •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做過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身體力行地啟動了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曾國藩被視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於1838年第三次參加會試後,成功登第,並在殿試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隨後,曾國藩進入翰林院,選為庶吉士。
  •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 曾國藩得了 李鴻章左宗棠沒得到
    這4個諡號分別是「謬、厲、醜、幽」,都是一些惡諡。後來,最後由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給奕劻選了一個偏中性的諡號「密」,這才解決了問題。在清朝,文臣武將的諡號是分開的,分別以文、武開頭。另外還有以忠字開頭的諡號,屬於文武大臣通用。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平定太平、徵戰捻軍,憑一己之力為晚清強力續命十幾年;興辦洋務、重視教育,強勢開拓中國近代化建設。晚清重臣左宗棠稱其有「謀國之忠,知人之明」;李鴻章評價其為「威名震九萬裡,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梁啓超更是對其推崇備至,稱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
  • 老照片:鏡頭下的晚清權臣威風凜凜,圖七是曾國藩唯一存世照片
    【張之洞】他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並稱中興四大名臣。張之洞27歲中探花,從翰林學士做到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和軍機大臣,還是洋務派代表人物。有人認為他勞苦功高,有人說他喪權辱國,但不可否認的是,李鴻章撐起了晚清的半邊天。李鴻章去世後,慈禧曾這樣說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眾所周知,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我們不難發現,曾、左、李三位都是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只有張之洞後來居上,以清議和辦洋務出名。曾國荃畫像。1861年秋,曾國藩意識到,必須從太平軍手中奪取江蘇浙江,保全這個財富重地,以解決湘軍的軍費困難。他知道,僅僅上海一地,每月就可濟餉20萬兩白銀。這是一個光榮的任務,也是立功的良機,曾國藩首先想到的就是讓九弟曾國荃去辦。恰好九弟剛剛克復安慶,有兵力前往上海一帶。
  • 為何李鴻章背負千古罵名,左宗棠卻流芳千古?都說與這場戰爭有關
    在晚清時代,漢臣的才華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這其中,以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最有說服力,這四人,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將太平天國之後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又延續了數十年的時間。
  •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曾國藩與左宗棠是什麼反應?誰愛國一目了然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北京攻入圓明園,面對圓明園裡的奇珍異寶,他們貪婪之心開始躁動起來,不僅搶奪走了園內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還焚燒了圓明園,這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面對這樣的恥辱,當時的清朝重臣曾國藩與左宗棠卻有著不一樣的反應,他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 晚清重臣左宗棠擔任過的浙江巡撫和陝甘總督,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左宗棠,是晚清的政治家、軍事家,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成員,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晚清的中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後人對他們最大的評價。他們兩人都是漢臣,都是進士出身,都是文人帶兵,都曾擔任直隸總督做到清朝最高級的封疆大臣,都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代表者,是晚清現代化的先驅。
  • 左宗棠諡號是文襄,李鴻章諡號是文忠,誰的規格更高
    由於昭忠祠的主殿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因此李鴻章沒有享受到入祀昭忠祠的待遇。 那麼,左宗棠的「文襄」諡號和李鴻章的「文忠」諡號,誰的規格更高? 對於文臣來說,最高等級的諡號是「文正」。正因為「文正」是一種極高的榮譽,統治者很少將這個諡號賜予給大臣。明朝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在即將去世之際,得知自己死後將得到「文正」諡號,竟然喜極而泣。清朝在近300年時間裡,總共只發出了8個「文正」諡號,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 左宗棠與恩師曾國藩翻臉後,斷絕了任何來往,誰都不鳥誰了
    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生於湖南湘陰,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名副其實的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出生於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 那些清代名臣的書法和印章,你喜歡誰的書法
    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872年),湘軍首領、「中興」名臣。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