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 曾國藩得了 李鴻章左宗棠沒得到

2020-12-18 勇哥讀史

中國人有「重死輕生」的文化傳統,對於死後的名聲非常重視。所以才要「蓋棺論定」,對死者的一生進行總結評價。諡號,就是這種總結評價的簡潔概括。

清朝沿襲明朝的禮儀制度,因此也有諡號的存在。當大臣死去後,吏部官員會擬定幾個諡號,供皇帝選擇。1917年1月29日,慶親王奕劻死去。雖然那時候末代皇帝溥儀已經下臺,可還居住在紫禁城,儼然一個小朝廷,內務府等機構運轉如常。內務府按照慣例,給奕劻擬了一個諡號。

溥儀卻認為奕劻在晚年幹盡壞事,只給出了4個諡號讓內務府選。這4個諡號分別是「謬、厲、醜、幽」,都是一些惡諡。後來,最後由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給奕劻選了一個偏中性的諡號「密」,這才解決了問題。

在清朝,文臣武將的諡號是分開的,分別以文、武開頭。另外還有以忠字開頭的諡號,屬於文武大臣通用。

當然,諡號也是有等級之分的。文官最高等級的諡號,便是「文正」。能夠獲得這一諡號,是一名文官極高的榮譽。明朝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彌留之際,得之死後將得到「文正」的諡號,竟然喜極而泣。

正因為「文正」是一種極高的榮譽,統治者也很少將這個諡號賜予給大臣。清朝近300年時間,只有8名文官獲得了「文正」的諡號。他們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就連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左宗棠,都沒有獲得「文正」的諡號。李鴻章的諡號是「文忠」,僅次於「文正」;左宗棠的諡號是「文襄」,又差了一個級別。

這裡面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曾國藩了。曾國藩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被《清史稿》贊為「中興以來,一人而已」,獲得「文正」的諡號自然是眾望所歸,無可厚非。其餘7個人又是什麼來頭呢?

湯斌是清朝初期的官員,一生清正廉明,死時身上僅有俸銀8兩,靠友人捐贈20金才得以出殯。湯斌死後,乾隆皇帝追加諡號「文正」。湯斌是清朝第一個獲得「文正」諡號的文官。

劉統勳是雍正、乾隆時期的官員,官至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以直言敢諫聞名,是乾隆皇帝的股肱之臣。劉統勳死後,乾隆皇帝忍不住涕泣,對群臣說:「朕失一股肱!」遂賜諡號「文正」。

朱珪是乾隆、嘉慶時期的官員,曾經在朝廷與和珅作針鋒相對的鬥爭。晚年時入直南書房,成為嘉慶皇帝的「智囊」。朱珪死後,嘉慶皇帝親自賜奠,賜諡「文正」。

曹振鏞是曹操之後,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官至首席軍機大臣,從政52年沒有犯下大的過錯。林則徐便是他的門生。曹振鏞死後,道光皇帝賜諡「文正」。

杜受田是道光、鹹豐時期的官員,是鹹豐皇帝的老師,被視為鹹豐皇帝的左臂右膀,推薦過林則徐等名臣。杜受田死後,鹹豐皇帝親自帶領兩班大臣前往祭奠,諡號「文正」。

李鴻藻是同治、光緒時期的官員,跟李鴻章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李鴻藻還因《裡瓦幾亞條約》,策動「清流派」官員彈劾過李鴻章。李鴻藻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於78歲高齡去世,獲贈諡號「文正」。

孫家鼐是鹹豐、同治、光緒時期的官員,為鹹豐九年(1859)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皇帝的老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1909年去世後,獲贈諡號「文正」。孫家鼐是清朝最後一名獲得「文正」諡號的文官。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論官職,當以李鴻章為第一。清代,內閣大學士雖形同虛設,權力基本上被軍機處、六部等衙門所瓜分,可仍然是文官所能做到的最高官職,是為文官之首。
  • 左宗棠諡號是文襄,李鴻章諡號是文忠,誰的規格更高
    1885年,左宗棠病逝於福建福州,享年73歲。左宗棠病逝後,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1901年,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享年79歲。李鴻章病逝後,朝廷追贈太傅,諡號「文忠」,併入祀賢良祠。
  • 諡號「文正」有多厲害?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文人的最高諡號
    在那個時期,「文貞」這個諡號是極佳的,是文人諡號中最高的諡號。當時獲得了該諡號的有魏徵、陸象先等。直到宋仁宗登基,考慮到他的名諱,「文貞」這個諡號改為「文正」,這個諡號一直持續到封建王朝徹底結束。歷史上能獲得此諡號的人非常少,李鴻章、左宗棠都只是佔一個「文」字,不是「文正」。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諡號有多麼厲害?
  • 晚清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在清朝晚期,民間的起義此起彼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的勢不可擋,迅速在清朝的統治下掀起一陣造反高潮,曾國藩奉命剿滅太平軍,率領湘軍攻下太平天國的都城後,曾國藩獲得一生最高爵位。左宗棠的最高爵位是二等恪靖侯。
  • 從諡號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何功勳蓋世的左宗棠最差
    晚晴四大臣通常是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也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說法)。四位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文忠。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一詞定褒貶,想知道古代大臣有多大貢獻,看他的諡號就可以了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像曾國藩這樣的人也能得如此尊貴的諡號?不平之意溢於言表。張之洞還留了幾分面子,脾氣直爽的左宗棠老爺子就沒這麼好說話了,他冷笑一聲說:「他能得'文正』,那我們豈不是要諡『武反』?」 別人得了美諡為啥這兩位如此眼紅呢?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朝宣告滅亡,被稱為晚清七十年。晚清七十年,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 清朝得到「文正」諡號的僅有8人,「中興四臣」中唯有曾國藩入選
    不過諡號也是分等級的,比如文臣的最高諡號是「文正」,武將的最高諡號是「忠武」,既然是最高等,獲得的難度肯定也是最高的,別的不說,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裡,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也僅有8人而已,現在就來看看都是誰吧。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是晚清的3位名臣,他們在晚清的舞臺上,都扮演了重要作用,他們3人在一生中,皆擔任過很多重要的官職,那麼他們3人,誰擔任過的官職最高?
  • 你知道諡號文正什麼意思嗎?慈禧高度讚揚李鴻章,為何沒有賜文正
    自北宋以來,文人從政為官,以得「文正」諡號為最高榮耀。司馬光說,「文正」這個諡號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李鴻章是慈禧的忠臣,也是大清國苟延殘喘的續命者之一。但他一直是被爭議的,授予文忠,恰如其分,授予文正,難以服眾。
  • 誰的地位最高?
    誰的地位最高呢? 若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明確曾左李張各自的主要官職、爵位、諡號、榮譽銜。陳列如下:曾國藩,官至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追贈太子太傅。 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諡號「文忠」,追贈太子太傅。
  • 「文正」諡號最為尊貴,清朝共8位大臣有幸獲贈,曾國藩僅列第六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被諡號文正者不過數十人而已,都是對朝廷對國家立有大功勞並且在個人文學藝術、思想道德方面有較高修養的人。強如張居正、劉墉、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死後都沒有資格獲得文正的諡號。在滿清王朝近300年的統治時間裡一共只有八位大臣死後獲得文正的諡號,他們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那麼,這八位獲諡號文正的大臣,他們生前都擔任什麼行政職務呢?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曾國藩爵位最高,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李鴻章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沒有爵位。曾國藩的威望也高,他熱愛讀書學習,喜歡自我反思,深受理學影響,講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此同時,曾國藩又特別擅長為人處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落魄秀才,都給他點讚。
  • 諡號「文正」有多厲害?為什麼連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
    從我國古代開始,很多的帝王,大臣在死後,朝廷都會根據他們的生平,給予一個稱號,以表現這個人的榮譽,這個稱號就是「諡號」。諡號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獨有的現象,很多的王公大臣們都想在自己身後擁有一個諡號。然而「諡號」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得到的,它是只有地位顯赫和貢獻極大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榮譽,唐朝時就規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大臣才能擁有。並且文武官的諡號也是不一樣的,其中文官的諡號大多以「文」字為榮。
  • 諡號文正,對於古代臣子究竟是怎樣的殊榮,千年來只有32人
    說到追求一個諡號,似乎是古人為官者的必然追求,每個人都渴望死後得到一個名垂千古的諡號。同時臣子的諡號也是有著文武之分的,武官最高的諡號為武忠,例如嶽飛被誣陷致死之後先諡「武穆」,後來平凡諡「忠武」。而與武將相對於的文臣,其諡號則最高的為文正,文正這一諡號自兩漢開始至今,僅有三十二人。例如範仲淹、司馬光、曾國藩、李東陽等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一諡號究竟要有著怎樣的功績和作為才能夠被賜予。
  • 清代諡號文正第一,文襄最隆,曾文正,左文襄,獨張之洞名不副實
    而清朝被諡文忠的大臣也是鳳毛麟角:索尼、傅恆、林則徐、沈兆霖、駱秉章、李鴻章、榮祿、胡林翼、文祥、陳寶琛、梁鼎芬、周天爵等人。雖然文忠的諡號比文正低,但能在死後獲得這一諡號也很不容易。其中榮祿因為深得慈禧的寵幸,即使沒在翰林待過也被諡文忠。
  • 範仲淹、司馬光、李東陽、曾國藩……那些諡號「文正」的人臣!
    文臣的諡號一般以「文」開頭,例如文正、文忠、文定等;武將則一般以「武」開頭,例如嶽飛的「武穆」、鄭成功的「武王」、戚繼光的「武毅」等等。在文臣的諡號中,「文正」被司馬光認為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他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致。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晚清重臣左宗棠稱其有「謀國之忠,知人之明」;李鴻章評價其為「威名震九萬裡,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梁啓超更是對其推崇備至,稱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他的最高職務,又相當於現今什麼官職呢?曾國藩的官職、爵位、諡號又在清朝處於何等地位呢?嘉道時期的曾國藩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家庭,乃係儒家代表人物——曾子的嫡系後代。
  • 文官中至高無上的諡號——記憶那些文正公
    上次說了武將中最高的諡號,有朋友想聽聽文官中著名的「文正」諡號,小珏不才,願意試一試,請各位斧正。《周書·諡法解》中,對「文正」的一大堆註解就不一一羅列了,只說第一個:經緯天地曰文,內外賓服曰正!何等的至高無上的稱號,看看歷代以來哪些享有這個諡號。
  • 管理人集齊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企業,如今還在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督辦曾國藩,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清廷賞爵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清朝大臣最高級別諡號);督辦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清廷賞爵一等肅毅伯;督辦左宗棠,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清廷賞爵二等恪靖侯;督辦張之洞,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