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號「文正」有多厲害?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文人的最高諡號

2020-12-22 尋歷史真相

唐代以後,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地想得到一個諡號--文正。

在古代,皇族人士或者地位較高的大臣,在其去世後會根據其生平給出一個稱號,這個稱號就是諡號。

據了解,唐朝時,三品大員才能獲得諡號。

在那個時期,「文貞」這個諡號是極佳的,是文人諡號中最高的諡號。當時獲得了該諡號的有魏徵、陸象先等。直到宋仁宗登基,考慮到他的名諱,「文貞」這個諡號改為「文正」,這個諡號一直持續到封建王朝徹底結束。

歷史上能獲得此諡號的人非常少,李鴻章、左宗棠都只是佔一個「文」字,不是「文正」。那麼問題來了,這個諡號有多麼厲害?

這個諡號更注重逝者文壇的地位和出身。清朝第一個獲得還諡號的人是劉統勳,當時給乾隆辦了很多事情,甚至乾隆還賜給了他鐵靴子。劉統勳死後,乾隆是這樣評價他——「品學德業無愧完人者未足當此。」

除了功勳卓著以外,劉統勳這個人是文壇支柱,曾經編寫過四庫全書。要知道,當時劉統勳可是正總裁官,掌管著編纂四庫全書的所有人,是一位大學士,沒有深厚學問還真坐不上這個位置。

再往後,像杜受田是鹹豐帝師、孫家鼐是光緒帝師,能夠成為皇帝的老師,這是什麼概念?

曹振鱅和曾國藩,一個平喀什噶爾,一個平太平天國運動,都是幾朝元老,門生遍布天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的話,真正對得起「文正」諡號的也就是他們曾和曹兩位了。

正如前文所說,這個諡號很注重文壇地位和出身,滿清貴族沒幾個考科舉的,所以整個清朝沒有一個旗人獲得這樣的諡號。

還有種說法表示,因為滿人文臣最高諡號便是「文忠」,主要是獲封方式不同,因為「文正」需要皇帝特批,皇上的意思佔很大比例;而「文忠」則是群臣商定推舉,所以這個諡號更能夠說明逝者的為人處事究竟怎麼樣。

這樣一來,另外一個諡號就成為了滿族文臣的最高諡號——「文忠」。

獲得這個諡號的人有比較多,人們熟悉的有傅恆、林則徐、李鴻章等人。

而左宗棠得到了一個「文襄」的諡號。這個諡號是專門給立下過大軍功的文臣。

除了上述「文」開頭的諡號外,這個字也是單獨的一個諡號,像朱熹、韓愈都是單諡「文」。

「文」字開頭的諡號都是追封給文臣,那麼武臣用什麼諡號呢?很簡單,就是「武」字。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李文忠諡號是「武靖」、徐達則是「武寧」。

要說武將之中什麼諡號最好,那莫過於「武忠」。說到這裡,可能有很多人想到了諸葛亮、嶽飛等人。

如果細說一下這個諡號的話,說一天都說不完,在這裡只說一點點。

總的來說,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他們只要有豐功偉績,都會得到應得的諡號。

不得不說,從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這三個人來看,憑藉著諡號直接凸顯出了曾國藩的地位和功績。

往期精彩內容

明朝隱藏的賣國賊,連吳三桂都甘拜下風,現如今快被洗白了

忘恩負義的國家:為修高樓大廈,將中國「六萬英雄」墓夷為平地

21年前搶劫銀行,逃亡16年娶4個老婆生12個孩子,打拼出幾億家產

上海灘真正的黑老大:日本人都忌他三分,連杜月笙也不敢招惹他

上世紀60年代的韓國,大量女子等在美軍兵營外,靠出賣靈魂生活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

申明

題/諡號「文正」有多厲害?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文人的最高諡號文/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諡號「文正」有多厲害?為什麼連李鴻章和左宗棠都得不到
    然而「諡號」可不是一般人就能得到的,它是只有地位顯赫和貢獻極大的人才能享受到的榮譽,唐朝時就規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大臣才能擁有。並且文武官的諡號也是不一樣的,其中文官的諡號大多以「文」字為榮。從明清開始,「文正」這個諡號就成為了很多文人擠破腦袋都想得到的,他是文臣中最為尊榮的諡號「文正」這個諡號其實在一開始並不是叫「文正」,而是「文貞」。宋朝時,宋仁宗登基稱帝,因為宋仁宗的名字叫做趙禎,而古代對於地位高的人,他們的名字是不能隨便喊的,於是為了避諱,就將「文貞」改為了「文正」。
  • 左宗棠諡號是文襄,李鴻章諡號是文忠,誰的規格更高
    由於昭忠祠的主殿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炮火轟毀,因此李鴻章沒有享受到入祀昭忠祠的待遇。 那麼,左宗棠的「文襄」諡號和李鴻章的「文忠」諡號,誰的規格更高? 諡號,就是這種總結評價的簡潔概括。 當然,諡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在古代,通常是皇帝、后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才有資格被賜予諡號。 絕大多數諡號,這種諡號都是褒義詞。但有時候,比如改朝換代自己,就會出現貶義的諡號。比如,隋朝滅亡後,唐高祖李淵就給隋朝最後一個皇帝楊廣賜予了一個諡號「煬」。
  • 你知道諡號文正什麼意思嗎?慈禧高度讚揚李鴻章,為何沒有賜文正
    自北宋以來,文人從政為官,以得「文正」諡號為最高榮耀。司馬光說,「文正」這個諡號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李鴻章是慈禧的忠臣,也是大清國苟延殘喘的續命者之一。但他一直是被爭議的,授予文忠,恰如其分,授予文正,難以服眾。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可是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曾左李胡四人雖說都是清朝的救世之臣,可總有先後之分。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
  •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 曾國藩得了 李鴻章左宗棠沒得到
    在清朝,文臣武將的諡號是分開的,分別以文、武開頭。另外還有以忠字開頭的諡號,屬於文武大臣通用。當然,諡號也是有等級之分的。文官最高等級的諡號,便是「文正」。能夠獲得這一諡號,是一名文官極高的榮譽。明朝內閣首輔大臣李東陽彌留之際,得之死後將得到「文正」的諡號,竟然喜極而泣。正因為「文正」是一種極高的榮譽,統治者也很少將這個諡號賜予給大臣。清朝近300年時間,只有8名文官獲得了「文正」的諡號。他們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就連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左宗棠,都沒有獲得「文正」的諡號。
  • 諡號文正,對於古代臣子究竟是怎樣的殊榮,千年來只有32人
    說到追求一個諡號,似乎是古人為官者的必然追求,每個人都渴望死後得到一個名垂千古的諡號。同時臣子的諡號也是有著文武之分的,武官最高的諡號為武忠,例如嶽飛被誣陷致死之後先諡「武穆」,後來平凡諡「忠武」。一心只想振興大唐的輝煌,最終死後得以諡號文貞。宋代賜予文貞/文正諡號應該是歷代最多的,共有無人。這主要是得益於宋代的崇文抑武政策,文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文貞諡號得以賜下這麼多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
  • 從諡號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為何功勳蓋世的左宗棠最差
    晚晴四大臣通常是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也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的說法)。四位諡號分別是文正、文忠、文襄、文忠。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左宗棠四人可謂赫赫有名,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清代諡號文正第一,文襄最隆,曾文正,左文襄,獨張之洞名不副實
    明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非翰林出身的大臣,死後諡號中不能帶「文」。清代打破了這一規定,對於那些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功臣,可以特賜諡號帶「文」字。清朝諡號有五個字必須由皇帝賜予,屬於特賜,有「文」「正」「忠」「成」「襄」。如果一位大臣在去世後,諡號中帶有「文」加後面四字中的任何一個字,都證明他生前對大清功不可沒,甚得皇帝的器重。
  • 古代上諡號的制度與規則,文人夢寐以求的一個諡號,皇帝不輕易給
    通常皇帝的諡號與廟號是聯繫在一起的,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我們稱他為大清聖祖仁皇帝,聖祖指的廟號,仁指的諡號,給皇帝上廟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祖有功、宗有德,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或者開疆擴土的皇帝才可以上"祖"的廟號,例如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這二人都是唐、宋王朝的締造者,而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是順治的入關皇帝,康熙平三藩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一、官職曾國藩做過的最高官職是武英殿大學士,李鴻章做過的最高官職是文華殿大學士,左宗棠做過的最高官職是東閣大學士,張之洞做過的最高官職是體仁閣大學士。
  • 晚清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武英殿大學士;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左宗棠:東閣大學士;張之洞:體仁閣大學士。看到這裡,傻眼了,這四位名臣的最高官職竟然都是大學士。官職大學士,按照清朝時期的規定,都是屬於正一品。在左宗棠的指揮下,清軍僅僅用了不足兩年的時間就將新疆收復了(除伊犁外)。由於左宗棠的戰功,清朝封他為二等恪靖侯。左宗棠收復新疆不僅僅是清朝的失而復得,對現在的新中國都是意義重大。李鴻章的最高爵位是一等肅毅侯。
  • 範仲淹、司馬光、李東陽、曾國藩……那些諡號「文正」的人臣!
    文臣的諡號一般以「文」開頭,例如文正、文忠、文定等;武將則一般以「武」開頭,例如嶽飛的「武穆」、鄭成功的「武王」、戚繼光的「武毅」等等。在文臣的諡號中,「文正」被司馬光認為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他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致。
  • 文正是文人的最高諡號,極難獲得,但在清朝有個好學生就可以了
    對於文官而言,最崇高的諡號是「文正」。所謂經天緯地曰文,內外賓服曰正,文正合在一起,就是說一個人生前無論個人修養還是對國家朝廷的貢獻都首屈一指,才能給予「文正」這一諡號。自唐朝以後,文人就夢寐以求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北宋的大政治家、文學家司馬光就曾經說: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
  • 一詞定褒貶,想知道古代大臣有多大貢獻,看他的諡號就可以了
    還不是因為「文正」是文官諡號最高等級,一般絕不輕易授予,曾國藩得了,那就代表張之洞和左宗棠沒機會了,而且以後的諡號肯定要比曾國藩低,這讓兩個眼高於頂的大臣如何咽得下這口氣!可見這諡號既關係到千秋萬載之後的榮譽,又關係到尊嚴、臉面,也就難怪官員們一個個如同餓急了的狼一般盯著,生怕這好諡號被別人搶走。
  • 歷史上諡號文正的八大名臣,其中一人連唐太宗都有點怕他
    文臣和武將諡號各有不同,文臣諡號以「文」為榮,而最尊榮的諡號就是「文正」。「文正」這個諡號一開始並不是叫「文正」而是叫「文貞」,到了宋朝宋仁宗的時候,因為宋仁宗名字叫趙禎,為了避諱所以從宋仁宗開始「文貞」就改為了「文正」,無論是「文貞」還是「文正」,歷史上能得此諡號的並不多,排除了某些明顯名不副實的之外,今天就列出歷史上諡號文正的八大名臣。
  • 古代大臣最高等級諡號是文正?錯,有一種諡號等級更高
    就在這時候,他獲悉皇帝將賜給他「文正」的諡號,頓時喜極而泣。李東陽在朝廷裡做官50年,入內閣主政18年,位極人臣,歷經三朝而不倒,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他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失態,是因為「文正」的諡號,是一種極高的榮譽,皇帝輕易不會將這個諡號賜予給大臣。
  • 最高諡號文正的來源是啥?誰才是歷史上最厲害的文正公呢?
    千古名臣魏徵 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王導是唯一榮獲兩個字的諡號——【文獻】。該諡號是東晉最高的諡號。五國(代)元老、書法家崔宏榮獲了【文貞】的諡號。這五國分別是前秦、翟魏、後燕以及由他提議改國號為(北)魏的代國。【文貞】是北魏到北宋真宗前文臣最高的諡號,偉大的意見王魏徵同志也榮獲此諡號。 北宋仁宗時【文貞】的諡號改為了【文正】,為什麼改?因為宋仁宗名趙禎,諡號用字與皇帝名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為了避免侵權——避諱,而改為【文正】。
  • 文正是如何在宋代成為第一諡號的
    宋代之後,由於官僚體系日漸龐雜,諡號也逐漸成為大多數大臣常規評價的一部分。據統計,自西漢以來,共有一萬多人獲得諡號,宋代有一千多人獲得諡號,明清更是有接近六千人獲得諡號。(注3)諡號的普遍化引發了諡號的兩字化和規範化,也間接改變了諡號「名實相副」的特點。如前所述,諡號最初是對大臣的蓋棺論定,很講究「名實相副」。
  • 清朝得到「文正」諡號的僅有8人,「中興四臣」中唯有曾國藩入選
    在中國古代,諡號制度擁有非常超然的地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去隨意更改一個人的諡號,這是社會根據一個人一生的貢獻做出評價;諡號總計有上百種之多,按種類來說分為美諡、中諡和惡諡。不過諡號也是分等級的,比如文臣的最高諡號是「文正」,武將的最高諡號是「忠武」,既然是最高等,獲得的難度肯定也是最高的,別的不說,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裡,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也僅有8人而已,現在就來看看都是誰吧。
  • 諡號「文正」有多難得,為何文官都夢寐以求,明朝僅5人獲得
    正因為有了諡號,所以古代的人去世後,肯定都想獲得高評價的諡號,他們便會為之努力。對於文官來說,沒有什麼諡號,比「文正」更加吸引人了。那麼為何文官都夢寐以求,想要獲得「文正」這一諡號呢?這個諡號到底有多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