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湖石斑魚外銷大陸受阻,業者叫苦:月燒40萬飼料錢
因為新冠疫情關係,全臺許多餐廳生意大幅下滑,以餐廳為外銷主力的澎湖養殖業者連帶受到衝擊,水產嚴重滯銷,而主要外銷到大陸的龍膽石斑,同樣賣不出去,業者叫苦連天,因為養殖了大約450噸的魚,每個月就要燒掉4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飼料費,他們也只能繼續苦撐。
-
臺灣石斑魚銷售全看大陸,今年已快跌破成本價
受到新冠肺炎衝擊,主銷大陸的臺灣高雄永安石斑魚今年價格低迷,十月底之後價格才稍有起色。高雄市永安區漁會總幹事黃鶯接受訪問表示,目前每臺斤130元(新臺幣,下同)左右,只有賺到成本加工錢,雖然開拓內需市場有所幫助,但明年還是要看銷往大陸順不順,盼漲回每臺斤160元。
-
僅1月臺灣對大陸、香港出口石斑魚就達987噸
臺灣龍膽石斑 我國大陸進口石斑魚主要從臺灣地區採購,臺灣銷往大陸的石斑魚包括冷凍石斑魚和鮮活石斑魚。 據了解,去年7月,臺灣的龍膽石斑就從2017年的每臺斤(600克)80元新臺幣(約17.6元人民幣)漲到180元新臺幣(約39.5元人民幣),即33元/斤。原因是大陸搶購,臺灣養殖戶也是信心滿滿,相信石斑魚不會崩盤。
-
臺灣漁產品外銷大陸受阻,漁工漁船幾乎全數停擺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臺灣原本有活魚運搬船前往中國大陸多個港口,現在幾乎完全停擺。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外銷不能斷。由於島內石斑魚、白帶魚都依靠活魚運搬船外銷,為解決外銷受阻問題,臺「農委會漁業署」下周提出活魚運搬船的防檢疫方案,提交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審視,希望儘快恢復活魚運搬船的外銷運作。
-
誰把臺灣農產品賣到大陸?蔡英文、韓國瑜吵翻天
資料圖為2018年臺灣屏東縣東港養殖戶,將龍膽石斑魚從養魚池搬上卡車,再運至碼頭銷往大陸。張斌 攝臺灣農產品營銷大陸 印證大陸照顧臺農臺媒從兩岸角度觀察,大陸對臺政策現在採取「官民有別」策略,官方溝通中斷,但對臺灣民眾到大陸就學、就業、創業,臺灣農產品營銷大陸,則是加大照顧力度。也因此,當蔡英文炫耀賣到大陸的農產品比前一年大幅成長,也等於是幫大陸的惠臺措施背書,反而證實大陸真的照顧了臺灣農民。
-
「臺灣高雄購物泉州提貨」有望實現
據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成績介紹,節後首航的這艘貨輪,除了有來自高雄的農漁產品,也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產品。高雄是臺灣的農業縣市之一。當地盛產芭樂、鳳梨、蜜棗、香蕉、木瓜、荔枝、芒果等水果,以及石斑魚、蝨目魚等海產品。不僅如此,高雄的養殖業、近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等十分發達,是臺灣漁業產業相對集中地區。也因此,泉州與高雄的農漁業產品貿易由來已久。
-
高雄蜜棗在廈熱銷 臺果農:收入有了保障,明年將根據大陸市場規劃
高雄蜜棗在大陸很熱銷。據悉,這是高雄繼2月27日將蜜棗銷往華東地區鮮豐水果集團後,再一次將蜜棗銷往大陸市場。 鑫金鷺果蔬公司位於廈門的中埔水果批發市場,經營臺灣水果進口,並將這些水果供往大陸各地超市。晨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這批高雄蜜棗已被其他省市水果商訂走,僅剩2箱蜜棗在廈門的倉庫裡。
-
20小時臺灣高雄至福建泉州 節後首批農漁產品陸續運抵
據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成績介紹,節後首航的這艘貨輪,除了有來自高雄的農漁產品,也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產品。 高雄是臺灣的農業縣市之一。當地盛產芭樂、鳳梨、蜜棗、香蕉、木瓜、荔枝、芒果等水果,以及石斑魚、蝨目魚等海產品。不僅如此,高雄的養殖業、近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等十分發達,是臺灣漁業產業相對集中地區。也因此,泉州與高雄的農漁業產品貿易由來已久。
-
韓國瑜拼外銷與大陸電商合作 單月狂銷高雄菠蘿67噸
韓國瑜拼外銷電商平臺合作,單月狂銷高雄菠蘿67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2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韓國瑜上任後積極拼外銷,高雄市農業局與大陸新媒體龍頭之一的「今日頭條」合作,搭建電商平臺,讓高雄農產品銷售從線下到在線。在瀋陽工作的臺灣青年就通過電商平臺訂到家鄉水果,讓他非常感動,除了「今日頭條」外,高雄市也和「本來生活網」合作,短短一個月,銷出67噸的菠蘿。
-
臺媒:大陸貿易商叫停高雄蓮霧訂單,蓮霧農焦慮
消息傳出後,蓮霧農陷入焦慮,擔心蓮霧是下個被禁水果。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蓮霧是臺灣銷往大陸的五大水果之一,六龜是高雄蓮霧最大產地,近400公頃,主要栽種蜜風鈴品種專攻外銷市場,全區近七成蓮霧外銷。
-
石斑魚再續浙臺新情緣 象山養殖基地讓臺灣美味遠傳
浙江在線杭州11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董潔 編輯/馬麗紅)上世紀80年代,象山石浦港就是臺灣漁民在大陸避風、補給的首選港,距基隆港200海裡,是大陸首批對臺小額貿易五個開放試點口岸之一。 如今,象山和臺灣的關係已不局限於一個「落腳點」,而是有更多臺灣人選擇來象山就業、安家。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阻,屏東縣政府聲稱「價格穩定」
臺灣鳳梨去年外銷逾5.1萬噸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有97%外銷大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銷量比去年同期掉了2成,島內不少農民憂心即將迎來鳳梨盛產期,外銷鳳梨卡關回堵島內市場造成價格崩盤。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鳳梨價格持穩,並陸續外銷且穩定供應臺灣本地市場。
-
臺農會大佬:大陸若限採購,農產外銷將陷寒冬
國民黨前「立委」、臺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表示,島內農產外銷以大陸佔比最高,去年產值約382億元(新臺幣,下同),受疫情影響,加上兩岸關係嚴峻,出口幾乎停擺,損失慘重。他評估,兩岸關係若持續僵持,未來大陸限縮對臺農業採購,臺灣農產供需失衡,農民將血本無歸。
-
疫情下,臺灣什麼情況?高雄鳥巢旅館老闆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
來源:一波說疫情下,臺灣到底是什麼情況,造成什麼樣的衝擊?高雄商界名人、鳥巢飯店老闆楊政城說,他2019年底剛投資的一家新牛排館「牛排王」,開張生意興隆,但現在遭遇疫情,直呼「行船偏遇頂頭風」。此外,在飯店業,旗下鳥巢連鎖商旅,曾因抓住商機賺到錢,不過,近幾年來因大陸遊客減少,令臺灣南部很多飯店都受到很大影響,楊政城名下的「鳥巢」連鎖飯店同樣也因赴臺遊客減少而沒有太多收益。2018年6月,高雄飯店從業者楊政城受訪中直嘆氣:「飯都吃不飽,談什麼臺灣價值?」
-
島內石斑魚業者:大陸若制裁養殖戶會很慘
臺灣石斑魚年產量約2萬公噸,其中近8成外銷大陸市場、2成內銷,石斑魚外銷額約美金1.5億,大陸港澳就佔1.46億元。2019年,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石斑魚產值掉到6612萬美元、年減近四成,若對比2014年出口高峰1.55億美元佳績已足足腰斬,創下ECFA上路以來最糟的一年。
-
高雄漁農「蘇班長」的煩心事與安心事
新華社臺北3月24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對過去幾年兩岸關係惡化給自家漁場生意帶來的影響,66歲的高雄漁民蘇國禎可謂冷暖自在心頭。「過去,我們所產的石斑魚約80%都是銷往大陸和香港,現在只有20%。」高雄「蘇班長安心石斑」公司創辦人蘇國禎說,2016年以前,因為有《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從高雄運載新鮮石斑魚前往大陸的貨輪每周可跑三趟,公司產品通關也可走綠色通道,現在每周只能跑一趟。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迅速遇冷。這股「寒意」,讓蘇國禎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去操心「煩心事」——自家漁場所產石斑魚的銷路問題。
-
新冠疫情後,大陸將收緊對臺經貿?還是繼續給予臺更多經濟優惠?
大陸擬對兩岸臺商推出差別待遇新舉措,一方面落實及細化對大陸臺商的「同等待遇」,比如細化參與政府採購以及參與新基建投資的政策指導意見,目的就是要協助大陸臺商在疫情之下能夠求存並持續發展;但另一方面,對兩岸貿易通關、檢疫也開始趨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亦可能終止,對臺實施一定程度的經濟制裁舉措
-
臺東釋迦外銷大陸受阻轉內銷,盧秀燕義助饒慶鈴
臺東名產鳳梨釋迦過去有九成外銷,又以銷往大陸佔大宗,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銷大陸受阻,導致鳳梨釋迦盛產價跌,價格表現較前年相比下跌四成。國民黨縣長饒慶鈴緊急啟動外銷轉內銷,今天和同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合作,拓展臺中通路,盧秀燕認購近5萬臺斤,協助紓解臺東農民壓力。
-
臺灣活石斑魚首次登陸福建泉州口岸
中新社泉州9月28日電 (張松豔 佘紫文)28日,經泉州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一批13噸、貨值5.13萬美元的臺灣活石斑魚從泉州石井口岸登陸,這是泉州口岸首次進口臺灣活魚。臺灣石斑魚養殖業發展較快。目前,全世界可以人工繁殖的8種石斑魚中,有7種是在臺灣研發成功的。
-
韓國瑜拼外銷,6噸高雄當季水果昨天銷往大陸
去年鄭州晶品匯公司與江蘇文峰集團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見證下,籤訂採購高雄農漁產品及其加工品合約,在春節過後仍然持續進行及採購。9日裝櫃蓮霧370箱、蜜棗370箱及木瓜260箱,總計6噸的高雄當季水果前往中國大陸批發市場,此外也預計於沃爾瑪及江蘇文峰超市體系上架,雖然疫情嚴峻,高雄市政府仍然努力實現讓大陸市場沿海各大城市消費者能有機會選擇高雄水果,為當季盛產的高雄蜜棗、蜜風鈴蓮霧與日升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