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回家照顧外婆,半個月後回家兒子竟給母親點外賣,老人被氣哭

2020-12-24 水塵客

配圖來源網絡,圖文無關

午飯做的撈麵條。

周美鳳剝著蒜,對躺在沙發上看手機的兒子劉偉說:小偉呀,沒事的時候,你也跟你媳婦說說,她也該學著做飯了,你們自己的衣裳,也不能總讓老媽給洗吧!不能一下班就打遊戲,抹抹桌子拖拖地,也累不著。

劉偉沒抬眼,玩手機也不耽誤說話:媽呀!我妹妹小薇回家不也是啥都不幹,一天到晚玩手機等飯吃。

周美鳳被兒子這句話噎得,翻了半天白眼。

想了一會,周美鳳說:你媳婦不能跟你妹妹比,你媳婦是結了婚的人,相夫教子孝順公婆,這是兒媳婦的本分。你妹妹還沒結婚,她一個人在外面上班也挺累的,一年就回家歇幾天。

劉偉說:媽你不能這麼說,我媳婦在家也是獨生女兒,嬌生慣養大的,我當年求婚的時候,答應過人家父母,要好好照顧她一輩子的。

周美鳳說:那你就多幹點吧!

兒子說:您瞧瞧,咱左鄰右舍,哪有男人幹這婆婆媽媽的活?

周美鳳說:你怎麼不跟好的比?你大舅家小濤,還沒你大,多知道心疼父母,在家做飯洗衣裳,什麼不幹,養兒防老,你怎麼不心疼媽媽哩!

兒子說:你現在不還年輕嘛,等你老了,我肯定把你伺候得美美的。

周美鳳說:現在都不學,等我老了,你們什麼都不會幹,怎麼伺候我?

兒子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老媽,現在科技發展多快,再過幾年,都智能化了,以後家裡買兩個機器人,一個伺候你,一個幹家務。

周美鳳說:我活不到那天,我也看不到恁遠,我看哪一天我不在家,你們怎麼過?

兒子說:您放心,餓不著。

話沒說完,電話響了,來電話的正是自己娘家侄子小濤,小濤告訴周美鳳:小姑,我奶奶病了,想你了。

周美鳳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趕緊回老家,伺候母親去了。

半月以後,周美鳳回來了,到家一看,我的媽呀!家跟豬窩差不多,髒衣服全部堆在地上,光襪子就有一大盆,地上一層灰,去廚房一看,堆了一堆塑料飯盒。

早過了下班時間了,兒子和兒媳都沒回來,趕緊給兒子打電話,電話裡有麻將聲,周美鳳說:小偉呀,趕緊回來做飯,媽媽累了,做不動了。

兒子說:媽媽你別急,等半個小時,飯就好了。

等了半個小時,沒一個人回來。「吃什麼?吃虧!」周美鳳心裡嘟噥著。

準備再給兒子打電話時,有人敲門了。周美鳳開門一看,是外賣小哥,提了個飯盒:請問你是周美鳳女士嗎?這是你要的肉絲麵。

周美鳳說:我沒要,你搞錯了吧。

外賣小哥說:沒錯,四十五號樓二單元三樓301房間,一個叫李華偉訂的外賣。

李華偉是自己的兒子。

周美鳳吃完一碗麵條,兒子才回來了。周美鳳問:你吃什麼?

兒子說:在外面吃過了,喝的牛肉湯。

周美鳳說:我看廚房,好像沒動過火,我走這些天,你們怎麼吃的?

兒子很幽默地一攤手:怎麼吃的,你不是看見了嗎?外賣啊!想吃啥吃啥,隨叫隨到,香甜可口,比在家做還實惠。

周美鳳哭了。

兒子莫名其妙:好好的,沒招你沒惹你,哭什麼啊?

周美鳳說:這滿屋子的垃圾,把我愁的。作者胡正彬

相關焦點

  • 兒子找了保姆照顧母親,母親卻沒飯吃,兒子回家推開門淚目了
    兒子找了保姆照顧母親,母親卻沒飯吃,兒子回家推開門淚目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直都在講究孝順,那麼到底怎樣才算孝順呢?很多人講到孝順都會說有錢花,有吃的,有穿的,有人照顧,就算孝順。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老人的想法,老人需要的不是這些,他需要的是自己兒女的陪伴。小傑家裡是農村的,小傑父親去世的比較早,一直是小傑的母親將小傑拉扯長大。小傑長大後順利的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以後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幹了幾年,終於在城市裡買了一套大房子。小傑買了大房子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母親接到自己的大房子裡居住。
  • 外婆照顧外孫三年,外孫要回家上學,不捨得放開外婆,雙雙紅眼
    老人幫助子女帶娃,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一般是奶奶幫忙,不過外婆幫忙照顧的情況也不少。奶奶帶娃和外婆帶娃不太一樣,孩子在奶奶面前有時可能會放不開,比較聽話,而外婆對小寶貝的寵溺可能會多一些。照顧三年的外孫要回家,外婆滿臉不舍,抱在懷裡不撒手孩子到了3歲上學的年齡,大部分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
  • 母親病重讓兒子們回家,老大老二不當回事,只有老三回家
    張老太是一個農村老婦,生了三個兒子。 由於農村太貧窮, 三個兒子都很拼命地讀書,最後如願考上大學,走出農村。畢業後,他們都把戶口轉出農村,在城裡紮根。 老大成家後,便很少回家探望母親,或許是在省城紮根不容易,需要整日忙於工作。
  • 外婆去世後,癱瘓舅舅無人照顧,母親好心照料卻換來這個下場
    3再來外婆家的時候,已經是幾周後了。但我們誰都沒想到,就在這幾周內發生了巨大的變數。本來分給母親和大姨的房子面積是一樣大的,留給舅舅的面積更大一點,但是大姨來外婆家收拾時,和外婆說自己兒子暫時沒有工作,她想要一塊街面房,好讓孩子能做點小生意養活自己。
  • 母親八十大壽,3個兒子大擺宴席,聽到老人呢喃,兒子羞愧落淚
    ,3個兒子大擺宴席,聽到老人呢喃,兒子羞愧落淚  一大早,許阿婆坐在弄堂口,看著匆忙來往的路人,時不時蹦出一句:「你去上班啊?」那年秋天風調雨順,梨和板慄收成不錯,前一天晚上許阿婆和老伴摘了滿滿一拖拉機梨,第二天老伴進城去賣,可直到天黑都不見人回來,正望眼欲穿,鄰村一個年輕後生上氣不接下氣跑到家裡,說老伴在回來路上出車禍,車毀人亡。  那段時間許阿婆整日以淚洗面,恨不得想跟老伴一起去了,可看到3個年幼的兒子,她頓時沒了勇氣。
  • 老人在兒子下班路上等2小時:兒子不在 回家沒意思
    88歲的秦奶奶,已經在地上坐了兩個小時了,言辭不清的她向趕來的民警說,「家裡兒子不在,回家也沒意思。」所以她坐在兒子下班必經的路上,等待兒子回來。  現場:老人坐了兩小時還不動  沙坪垻沙楊路書香世家小區底樓車庫入口處,一個臉胖胖的、拄著拐杖的老婆婆坐在路沿上,注視著來往的行人。
  • 外婆喊你回家吃飯啦
    年輕的父母們,為了工作,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總是把孩子交給在鄉下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是在外婆家長大的,或者說寒暑假會去外婆家或奶奶家。所以在我們童年的記憶裡,總是有很多的印象和外婆有關。我們這一代,很多家庭的孩子雖在城市生活,卻都有一個被稱為「老家」的地方。
  • 23年前母親什麼失蹤,外賣小哥的願望就是能找到母親團聚
    四婚母親三次失蹤,外賣小哥苦苦尋母意外連連。27年前張明的母親在他2歲時離奇失蹤了,聽附近的鄰居說那時候張明才兩歲,甚至才剛剛學會喊媽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張明的母親王鳳華會離奇失蹤呢?18年前在外婆的葬禮上,母親回到了老家,奔喪那次年僅11歲的張明和母親擦肩而過,事後有親友告訴張明,那是她的母親,張明才恍然大悟,而他始終想不明白為何母親會將他視作陌生人。如今母親已經年滿60歲了,即將而立之年的張明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找到母親團聚,填補27年來母愛缺失的遺憾,那麼張明的母親離開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 離家多年,回家時母親做了一桌菜,兒子吃完後發現母親早已去世
    鄧家有一個兒子,名叫鄧寶。鄧寶從小就聰明伶俐,十分討人喜歡,上學之後,成績也非常不錯。後來還成了村子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年輕人。鄧寶的大學是在很遠的地方,坐火車要幾天幾夜,還要轉車,鄧家為了供鄧寶上學,家裡能賣的都賣了,所以特別窮。自從鄧寶去了大學之後,便再也沒有回去過了。上大學時,鄧寶為了減少家裡的負擔,業餘時間都用來打工了,有時候掙了錢,還會寄給在鄉下的父母。
  • 江安母親去瀘州打工失聯半月,大學生兒子請假尋母
    在過去的半個月裡發生了太多事,讓20歲的袁明江有些措手不及。他的媽媽來瀘州打工失去了聯繫,這期間外婆突發疾病去世。
  • 母親每月給兒子寄100元,兒子畢業後回家,看到屋裡輪椅,傻了
    要不是因為兒子李俊,李秋蓮早就過上了別人羨慕嫉妒恨的生活。李俊並不是李秋蓮的親兒子,兒子是李秋蓮在外面撿回家的棄嬰。一個黃花大姑娘身邊突然多了個嬰兒,不論誰,都是會說三道四的。的確,撿了兒子後,李秋蓮的對象跑了,村裡人連著隔壁村的人,都會對李秋蓮議論紛紛。連李秋蓮的父母,也對李秋蓮說這說那的。雖說他們信任女兒,但是也不想女兒身邊有這個孩子,所以勸女兒把這個孩子丟掉。
  • 62歲老人辛苦照料兒子,獨生子的一句話,竟讓門口的母親泣不成聲
    眼看獨生子小兩口每天辛苦工作,連吃飯都不規律,老人很是擔心,覺得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便主動提出照料兒子一家的生活。兩家相隔不遠,走路約5分鐘左右。老人每天6點起床,刷牙洗臉後,就趕過去幫兒子做好早餐,等兒子兒媳吃好出門後,老人就開始收拾廚房,洗洗刷刷,打掃衛生,忙到差不多10點左右。因兒子兒媳中午不在家吃飯,老人便要趕回去給老伴做飯。
  • 工作後月月打錢回家,坐月子接到母親電話,老公憤怒的掛斷了
    工作後月月打錢回家,坐月子接到母親電話,老公憤怒的掛斷了我叫唐芬,從小母親就偏愛弟弟,對我永遠只有索取,可我是母親生養的,即使沒有得到半分關心和疼愛,我懦弱的性格也讓我一直很壓抑,面對母親的各種要求,我也只有同意的份,當然,母親的要求很簡單,
  • 私奔五年被拋棄,母親回家求贍養被拒,兒子:出口就是王炸
    我國一直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所以很多老人都把養老的期望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可是今天這件事情的主角肖大媽卻是有苦難言,肖大媽是一名環衛工人,今年57歲,有一個獨生子。然而因為五年前跟兒子鬧矛盾之後,她就離家出走了。
  • 譚易 || 愛在人間《媽媽的媽媽叫外婆,母親的母親在天上》|| 羅蘭誦讀
    醫生說該給老人準備後事了,母親卻狠狠地瞪了醫生一眼:「我母親會好的,一定會好的!」她是多麼相信奇蹟,堅信她的母親我的外婆會順利渡過生死難關。從前她在老家的時候,住在離外婆很近的縣城,曾經一門心思接外婆去縣城居住,誰知外婆怎麼都不捨得離開她那老宅子。母親只有隔三差五地去給老人送吃送喝,洗洗涮涮。母親可是四鄉八村出了名的孝順女兒呢!
  • 老人被長孫接回家了
    本報2月24日熱線消息(記者 李曉東 楊萬卿)22日,本報《百歲老人住進村支書辦公室》一文,報導了臨朐縣辛寨鎮下河村的一位百歲老人,因子孫在贍養問題上產生分歧,無奈住進村支書辦公室。24日,記者了解到,老人已被其長孫接到家中。
  • 我的母親和我的外婆在最自然的人性裡程中互相愛著
    聽老人們說,在舊社會外婆還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騎著家裡的一匹馬離開了家,10多年後回來時,已在外地再婚,有了另外的家世。外婆的父親走後,她裹著小腳的母親擔負起養活全家十幾口人的重任,之前還算不錯的家境慢慢衰落下來。到外婆長大該出嫁的時候,日子更是舉步維艱。
  • 王愛平 | 我的母親
    母親一生與人為善,因此深得親戚朋友們和鄉親們的愛戴與尊敬。她的性格溫婉和善,面慈心軟,在家內孝老愛親,對坡上坎下的鄉親們總是客客氣氣,說話辦事也十分得體。記得有一次,我當時還在讀小學三年級,本生產隊的四婆婆到山下江邊的商店去買東西,上山回家經過我們家的時候天色已晚,我的母親再三挽留年過古稀、一雙小腳的老人家住一宿後再回家,可四婆婆硬是不肯,說家裡的事兒不放心。
  • 愛「撒謊」的母親!感恩母親
    後來才知道母親根本沒有吃紅燒肉,我看見她在廚房偷偷啃饅頭。那年我才十歲,還不太懂。當時心裡想,這麼好吃,媽媽幹嘛不吃。長大後,我成了家,有了兒女。把母親接到了城裡和我們一起生活。(母親小聲說道)兒子:媽,外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你這個月都回了三趟了。母親:沒事兒,就是姐妹找我回去聚聚,順便跟她們出去遊玩。兒子:媽,你知道的,小時候外婆跟我的感情最好,有什麼事一定要告訴我。
  • 湛江好人陳月清: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20年不離不棄
    9日,站在湛江經典愛情(親情)演繹大賽舞臺上,陳月清以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分享著她二十年如一日,不棄不離,悉心照顧體弱多病母親的孝親故事。  「我沒有你們想像的那樣偉大,我只不過是像母親當年照顧我一樣在照料她。」陳月清是湛江市第三屆「湛江好人」的「敬老愛親好人」,她20年悉心照顧體弱多病母親的事跡,在湛江大地廣為傳頌,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