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清朝時期的一個晚上,老陳和老張又開始了他們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晚上都很準時的上街打更。
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更夫,傳說打更主要是為了驅鬼,由於古代相對比較迷信,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有打更驅鬼的習俗。
據老陳和老張的介紹。老陳已經打更打了兩年,老張則要短一些,有一年零兩個月。他倆從半年前就開始搭夥了。據老陳介紹說,他們鎮上的更夫有三個小組,每兩個人為一組。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夜間打更報時。
由於古代沒有現在的鐘表查看時間。那麼他們打更的時候怎麼來知道現在是什麼時間呢?
第一:古人們把時間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其中夜間有五個時辰,這五個時辰就被稱為更。所以這五個時辰分別是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更對應的時間分別是戍時、亥時、子時、丑時、寅時。更夫一般都依靠漏壺或者燃香來計算時間。
第二:漏壺是古代計算時間的工具,分為播水壺和受水壺兩個部分。
播水壺分為二層至四層,裡面設計有小孔,用來滴水到受水壺,受水壺裡面設計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所以更夫除了上街打更,還要守著漏壺戓燃香,以確保準時無誤的上街打更。可見古代的更夫也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