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對於寶寶和寶媽來說,是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
它是寶寶生活中的一大轉折,不僅僅關係到寶寶身體上的適應,更重要的是斷奶對寶寶和寶媽的心理的考驗。
那麼給寶寶斷奶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前兩天,閨蜜小麗找我訴苦,最近因為給孩子斷奶折騰的人仰馬翻。
原來,進入秋季,小麗想給一周五個月的孩子斷奶。婆婆主動提出她來帶孩子,過陣子孩子就不吃了。從生完孩子後,小麗也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她也想藉機好好休息一下,婆媳倆非常容易的達成了共識。
白天婆婆帶孩子出去玩,有東西分散精力,孩子倒不怎麼哭鬧。但是半夜醒了孩子表現出極大的不安,一哭一兩個小時,婆婆抱著滿屋轉,怎麼都哄不下來。到了第三天晚上,孩子終於不哭鬧了,婆婆半夜醒來給孩子蓋被子,卻發現孩子高燒了。
接下來的兩天,孩子不吃不喝,也沒什麼精神,小麗心疼的直哭,無奈又給孩子吃了起來。
但是這一吃,再想斷奶孩子肯定會更激烈的反抗,奶是徹底斷不了了。
沒有斷成奶,還把孩子折騰病了不說,孩子還比以前更加依賴小麗了,每次小麗去上班,孩子都哭的死去活來。
雖然孩子長大後可以不再依賴母乳生存了,但母乳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是孩子和媽媽情感溝通的橋梁。
像小麗這樣一下子就給孩子斷掉了母乳,孩子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當然不適應。
斷奶要循序漸進,不能說斷就斷。
很多人像小麗一樣,聽從婆婆媽媽的勸告,通過塗抹辣椒、大蒜等刺激物,貼膠布,或乾脆避開幾天的方式給孩子斷奶,其實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辣椒、大蒜等會刺激孩子的口腔黏膜,孩子身體上的痛苦會帶來心靈上的痛苦。孩子滿懷歡喜的去吃奶,強烈的刺激後,被告知「奶壞了」,他們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創傷。
我有一個弟弟,從來都不吃薑。原本以為他只是不喜歡這個味道,後來聽阿姨說,弟弟斷奶的時候,她塗姜告訴弟弟奶壞了,弟弟後來奶是斷了,但是一口姜都不吃。那個強烈的刺激味道給弟弟留下了深刻的陰影。
第二,貼膠布、塗藥水等方式讓孩子斷奶,會讓孩子有負罪感。媽媽貼膠布、塗藥水,告訴孩子奶破了,有的孩子一吃就誇張地喊「疼疼疼」,孩子嚇得趕緊吐出來。
孩子斷奶的時候基本都稍微懂點事了,這樣會讓孩子吃奶有負罪感,久而久之,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第三,離開媽媽會讓孩子更加焦慮。孩子從生下來在媽媽的懷抱中得到安慰,他們習慣媽媽的味道、媽媽的聲音、媽媽的呼吸。
母子分離式斷奶,不但沒有了母乳,還沒有了媽媽,孩子會瞬間陷入恐慌,有的就像小麗的孩子那樣反抗、生病,就算是斷奶成功了,長期看不到媽媽,也會使孩子對媽媽心生怨懟,不利於親密親子關係。
斷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麼到底該如何給孩子斷奶呢?
1、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但是1歲左右,孩子基本就能像大人一樣進食了,條件不允許的媽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斷奶的時間。
斷母乳改靠奶粉和輔食生活,寶寶的消化功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們的免疫力可能回短期下降,所以斷奶首先要看寶寶的身體狀態。要選擇寶寶身體健康,狀態平穩的時機。寶寶生病、打防疫針、出牙或者媽媽不舒服的時候,要推遲斷奶時間。
另外要選擇合適的季節。夏季是腸道疾病多發的季節,且天氣炎熱,孩子本身就比較容易出現身體疾病,而冬季天氣寒冷,晚上孩子如果出現哭鬧,起床哄睡的過程中可能會著涼。因此斷奶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溫度適宜的時候。
2、要在事先做好鋪墊。可以通過《再見,媽媽的奶》等一些優質的繪本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他已經長大了,有牙齒,可以吃飯,不再需要吃奶了。讓孩子從心理上有個準備。
3、循序漸進自然離乳。在白天,儘量帶孩子出去玩耍,在需要進食的時候,用奶粉和輔食代替。當然,如果已經斷了夜奶的孩子到此就實現了自然離乳。
但是對於沒有斷夜奶的孩子,要逐步改變奶睡的習慣,在睡前由爸爸媽媽一起陪著講個故事,或者輕聲唱歌拍睡。剛開始的時候,如果孩子哭鬧厲害,可以適當的抱著走動,講故事唱兒歌哄睡。
夜間逐步減少餵奶次數,用奶粉代替母乳餵養,最終實現完全脫離母乳。
4、斷奶期間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斷奶期間,媽媽儘量不要在寶寶面前暴露乳房,不要讓孩子產生念想。
可以通過變換花樣的給孩子做輔食,增加孩子對輔食的興趣,減少對母乳的依賴。
在斷奶的過程中,媽媽要更多的跟孩子親密,讓孩子知道不吃奶媽媽一樣愛他們。
如果中間寶寶出現反覆,也不要太過沮喪,我們始終對孩子是充滿愛意的,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適當延長斷奶的時間,堅持下去,總會有成效。
總之斷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千萬馬虎不得。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平穩斷奶的同時,也享受到媽媽的關愛。
作者:雲舒,沉迷美食的吃貨,奮鬥在帶娃一線的鋼鐵戰士,接受了社會主義教育的新時代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