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的一歲小宇的媽媽,因為不小心著涼發燒了,暫時不能給小宇吃奶了。婆婆就勸她藉此機會趕緊給小宇斷奶吧,因為媽媽的身體昏昏沉沉的,實在帶不了孩子,婆婆就把小宇帶回了老家。
一個星期後,小宇再次回來後,變得不再纏著媽媽了,動不動就大哭不止,必須奶奶抱著晃來晃去才不哭。這是因為長時間的母子分離,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對母乳依賴較強的寶寶,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焦慮情緒,不願吃東西,不願與人交往、煩躁不安,哭鬧劇烈,睡眠不好,甚至還會生病,消瘦。
母乳沒斷好,還影響了寶寶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實在得不償失,所以媽媽要想給寶寶斷奶要用科學的方法。
最理想也是對寶寶傷害幾乎為0的一種斷奶方式就是,循序減少哺乳次數的斷奶方法。朱丹的女兒就是使用了這種斷奶方法,零哭鬧,零傷害。這種斷奶方法需要媽媽較早的開始規劃,例如1歲的寶寶斷奶,媽媽可以從提前2個月時就開始減少餵奶次數,一定不要強制性斷奶,也不要利用恐嚇,打罵孩子。要知道母乳是小寶寶切斷臍帶後與這個世界的第一次連結,母乳對於寶寶的安全感不亞於曾經媽媽溫暖的子宮。
所以,在斷母乳期間一定要給小寶寶,做好心理安撫,預防寶寶出現「斷奶心理焦慮」。媽媽在逐漸地斷奶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寶寶的照看,對寶寶的行為作出其他的響應,積極地愛撫寶寶,要多和他說話,在寶寶哭的時候也應該進行及時的安慰,大家千萬不能急躁,更不能一味的去訓斥寶寶。
許多媽媽會塗辣椒、墨汁、紅藥水、紫藥水、或黃連水的斷奶法,是一定不可取的,這會給寶寶心理上帶來極大傷害。寶寶也會因此哭鬧、恐懼、不安、或以吸允母親衣物來獲取安慰,甚至有可能形成日後難以糾正的兒童異常行為。
如果因為不恰當的斷奶方式造成親子關係緊張,一定不可放任不理。採取措施積極改善,才能讓寶寶的心理髮育更加健康。
有部分寶寶斷奶時拒絕喝奶粉,媽媽們不要著急,不要強制餵奶粉,等寶寶順利斷奶後,慢慢添加,寶寶都會愛上喝牛奶的!
斷奶時媽媽可以喝麥芽水輔助回奶,一次五十克到一百克生麥芽煮水喝代茶飲。
合理科學的斷奶方式才可以讓寶寶身心更健康,準備斷奶的媽媽們,和寶寶一起努力,順利渡過斷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