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為豆科植物綠豆的乾燥種子。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治療癰腫瘡毒;暑熱煩渴;藥食中毒;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藥性
甘,寒。歸心,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應用
1.癰腫瘡毒。本品甘寒,清熱解毒,以消癰腫。可廣泛用於熱毒瘡癰腫痛,單用煎服有效,或生研加冷開水浸泡濾汁服;《普濟方》以本品與大黃為末加薄荷汁、蜂蜜調敷患處以解毒消腫。若與赤小豆、黑豆、甘草同用,又可預防痘瘡及麻疹,如三豆飲(《世醫得效方》)。
2.暑熱煩渴。本品甘寒,能清熱消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故夏季常用本品煮湯冷飲,以治暑熱煩渴尿赤等症,如綠豆飲(《景嶽全書》);亦可與西瓜翠衣、荷葉、青蒿等同用,以增強療效。
3.藥食中毒。本品甘寒,善解熱毒,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熱毒烈之劑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藥。可用生品研末加冷開水濾汁頓服,或濃煎頻服,或配伍黃連、葛根、甘草同用,如綠豆飲(《證治準繩》)。
4.水腫,小便不利。本品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之功,《聖惠方》以本品與陳皮、冬麻子同用煮食,用於治療小便不通,淋瀝不暢,水腫等。
用量用法
煎服,15~3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腸滑洩瀉者忌用。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綠豆,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且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無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涼粉,造豆酒,或偏於冷,或偏於熱,能致人病,皆人所為,非豆之咎也。豆粉須以綠色黏膩者為真,外科治癰疽,有內託護心散,極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論發揮。綠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宜連皮生研,水服。按《夷堅志》雲,有人服附子酒多,頭腫如鬥,唇裂血流,急求綠豆、黑豆各數合,嚼食,並煎湯飲之,乃解也。
2.《本草經疏》: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以胃主肌肉,熱極生風故也,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脹滿者,溼熱侵於脾胃也,熱氣奔豚看,溼熱客於腎經也,除溼則腫消,壓熱則氣下,益脾胃而腎邪亦自平也。
3.《本草求真》:綠豆味甘性寒,據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按此雖用參、芪、歸、術,不是過也。第書所言,能厚、能潤、能和、能資者,緣因毒邪內熾、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癰腫等症無不用此奏效。
4. 孫思邈:治寒熱、熱中,止洩痢、卒澼,利小便脹滿。
5. 孟詵:研煮汁飲,治消渴,又去浮風,益氣力,潤皮肉。
6.《日華子本草》:益氣,除熱毒風,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
7.《開寶本草》: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
8.《綱目》:治痘毒,利腫脹。
9.《本草匯言》: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
10.《本草述》:治痰喘及齁。
11.《本經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
12.《會約醫鏡》:清火清痰,療癰腫痘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