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早一批90後的孩子們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而個性鮮明的90後們給孩子的起名也越來越有個性,越來越不合群,老師們點起名來,也時不時就變成了生僻字大會,最近有一張不知真假的幼兒園花名冊圖在網絡上流傳了起來:圖中的16個孩子的名字裡居然有整整26個生僻字,曬出這張圖的幼兒園老師直呼:我給這些孩子點名都得靠查字典。
不論這件事情本身的真假,孩子們的名字越發的獨特的確是一種現實狀況。就拿四字名字舉例,傳統上四字名字的的孩子一般都是本身複姓的,但根據統計,從2014年到2017年短短的4年之間,本身單姓卻取了4字名字的新生兒比原來多了整整一倍。
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與眾不同,於是便從名字就開始獨特起來,但有的家長因為這種原因讓孩子的名字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生活,著實有些得不償失。因此建議家長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還請仔細斟酌。
一、給孩子起名不要用生僻字
使用生僻字和繁瑣的字起名,雖然能讓孩子的名字一眼就在人群中可以看到,但是弊端也是有的。一方面是在未經介紹的情況下,很多人可能不認識這個字,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人在面對有生僻字的名字的時候,經常為了不顯得自己無知而選擇不念,這就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機會。
而在另一方面,在辦理各類證件時,由於生僻字和繁瑣字可能不在常用輸入法的字庫裡,這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麻煩,如果因為找不到正確的字就很可能無法給孩子辦理相應的手續證件,而如果用同音或者近似字替換那也有可能造成不同證件之間姓名信息不統一。
二、取名字不要跟風
另外取名字切記不要跟風,子軒、昂、睿、昊,雨涵、玉函、語涵這些名字都是在近些年來非常流行的,雖然名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意義也很美好,但是叫這個名字的人一旦多了,就會顯得庸俗,同時也失去了用名字區分孩子們的意義。
三、取名字不要刻意地求新求異
除了以上兩種常見的,還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會使用一些,雖然平時也都認識,但卻比較少用的字。但其實這些字之所以不經常被作為名字,便是因為其本身含義可能並不適合出現在名字裡。其最典型的便是殤字,小說中的人物出現這個名字顯得很是高貴冷豔,符合人設,但這字本身就是死亡的同義詞,給孩子取這種名字,著實會貽笑大方。
四、取名字不要字義太俗
如果只說不求新求異而不說不要太俗,就很可能有家長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錯誤地認為「俗到極致便是雅」。但是如果真的給孩子取了一些太俗的名字,往往只會讓孩子白白的被人笑話。這一類的典型名字有「有錢」、「富貴」、「有福」。這種對於孩子最樸素的的美好期盼當作小名還可以,但如果真的當作名字,那很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頗為苦惱。
五、避開某些商品或者生活中常用詞語的諧音,
很多經常被嘲笑的名字其實都是因為諧音而產生的。因此家長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一些特殊姓氏不要因為和名字相衝突或者組合起來後與某些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撞名。當然,如果非常不幸,在孩子未來的人生路上名字和新出現的事物撞名字了,那孩子是否要改名字,就要看孩子那時候的想法了。
六、不要和名人撞名字
取名的另一個重點則是不要跟名人重名。不管是真實人物還是文學名著中的虛擬人物,每一個名人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避諱歷史或者文學作品中著名的人物的名字,是絕大多數家長的共識,給孩子取這種名字,如果是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也就算了,只是顯得家長沒有文化;可是如果是負面人物,那很可能就給孩子天生帶來一種負面的印象,所謂「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便是這個道理。
如果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與名人的名字相吻合的話,與其直接使用別人的名字,不如使用名人的別號或者花點心思進行化用,相對來說更加含蓄,也更具文化性一些。比如民國詩人徐志摩的名字,志摩取名含義就是「志在摩詰」,而「摩詰」則是歷史上的大詩人王維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