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明一五六六中的一個段落,小閣老在宮中和張居正對峙,並引用這句話說:「時辰已到,大未定。」這意味著,張居正曾經是個神童,但神童並不代表將來長大後有多了不起,有可能像孔融那樣淪為悲劇。
小閣老的這句話很有趣,因為他雖然很有權勢,卻講的是社會現實。有太多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優秀,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光輝只停留在童年時代,後來就泯然眾人,甚至不如別人。
舉例來說,世界上智商最高的男孩之一,其智力遠超牛頓和愛因斯坦,還曾在童年時創造過無數傳奇,甚至十七歲時還被譽為未來最牛的數學家。實際上,他不僅是被關在勞教所裡,後來還沉淪至死亡,以孤身一人的姿態選擇了死亡。
因此,童年的成長,不一定能看到未來,有時甚至還會被童年的榮譽所拖累。比如,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在他十三歲時就成為了一名天才,但最終卻成了母親口中的死神。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個有天分或無天分的故事的主角叫魏永康,在湖南岳陽市華容縣長大。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孩子,除了他自己的特殊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家庭環境的特殊。
由於父親在韓戰中嚴重受傷,他一直臥病在床。她的媽媽不過是百貨商店的工人,她還養活了整個家庭。因此,住在家裡的條件很差,魏永康成了全家的希望。作為一家人的希望是美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非常痛苦的。由於童年時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也受到父母的強烈要求,所以兒童的發育很可能是畸形的。
但魏永康剛開始時還挺好的,因為他確實是個天才,即便是在母親的薰陶下,仍然表現出了驚人的才能。有記載說,他還沒學會說話,媽媽就想教他讀和寫,還要背古詩。可偏偏魏永康還能適應,他不但對古代詩歌和文字有些敏感,而且在兩歲時就已有了一千多個漢字。
四歲時,他就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母親的努力掌握了初中課程,後來又向學校提議連升幾級,並在八歲時直接進入縣重點中學學習。後來的事情更加平順令人難以置信,他在學校依然一往無前,並為高考做準備。
13歲時,他考入湘潭大學,成為當時湖南省最年輕的一名大學生。這個事件使他受到了全國的關注,也使他成為這個國家最有名的孩子。他們紛紛感嘆,十三歲的他簡直就是個天才,是個比孔融還要出色的人。
隨後他在眾人的關注下,於十七歲考入中科院,成為碩博連讀的研究生。這個記錄又讓他備受崇敬,即使一個家庭在教育一個小孩時,也一定會說出這樣的話,看看人家,比你小那麼多歲,結果比你早十幾年。
所以問題就來了,魏永康年少有為,他會不會變成孔融那樣的悲劇?這個答案還是很出乎意料的。
許多年後,人們在採訪魏永康身邊的人時,都談到過這個現象。那年冬天,那時天氣很冷,魏永康居然還穿著單衣和拖鞋四處遊蕩,人們都覺得他是個怪物,甚至覺得他是個流浪漢。甚至教師也覺得這種現象很不可思議,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受到過虐待。
對大家所描述的這個現象,曾經也曾讓記者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實上,就是這個現象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這個天才其實是一名畸形的嬰兒。
本來,魏永康雖然是個天才,但母親對他太過關心,所以除了讀書之外,他什麼事都不用管。不管是洗衣做飯,還是自我管理,都要靠老媽自己解決。甚至在上高中的時候,她的媽媽都陪著孩子讀書,希望孩子能心無旁騖地完成學業。
誠然,在這樣的努力下,孩子成長得很快,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長期這樣做,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由於孩子不能自理,那麼這個孩子就不能融入社會,甚至在離開父母之後,也會完全淪為廢物。其實也是這樣,因為在讀書的時候魏永康沒有母親照顧,所以他不知道在這個大冬天裡給自己多穿一件衣服,只知道在寒風中不停地顫抖。
是的,也許有人會想,雖然生活中有一點差勁,但成績好還是可以過上貴族生活的。但是實際上,這孩子甚至在學習上都有很大的問題。由於他讀書時需要研究課題,但他完全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所以他只能自己選擇課題進行研究。因此,他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職業,並且得了零分,因此,他被學校開除,回家後成了一名流浪漢。
在魏永康回家的歲月裡,全家人陷入了一種痛苦之中,母親對他寄予了無窮無盡的期望,可是孩子卻被拋棄了。這位母親曾說過,自己過去以出門在外為榮,現在出門在外簡直是被人戳脊梁骨而笑。
有一次,這位母親失落時也很生氣,對自己的孩子很不高興,甚至有時還會生氣地說自己怎麼就沒去死。更有甚者,人們在採訪魏永康時,這位孩子還坦言,他被解僱的歲月裡,母親每天都在牆上寫打油詩,前前後後寫了一百多首,都是感慨自己所託非人。
魏永康的人生遭遇可謂感人至深,從曾經的神童到現在只能呆在家裡玩電腦,而這位母親也經歷了從希望到絕望的歷程。而這又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現代版傷仲永的痛苦,所以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不是從小就有天分,而是讓他們擁有一顆平常心,好好地活著,好好地學習,才有更好的未來。
但是,遺憾的是,許多小孩子,就像魏永康那樣,在巨大的榮譽面前,最終墮落,甚至淪落到連普通人也不如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