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基洗德:無生之始無命之終,與神的兒子相似

2021-02-19 基督時代

文 | 韓恩澤

聖經對麥基洗德生平的記載非常少,舊約創世記十四章18~20節的三節經文中;希伯來書第七章則以整章篇幅將他與耶穌比較。

而且希伯來書的作者還進一步提到麥基洗德王的奇特之處:他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來7:2-3)

歷史上的麥基洗德是誰?希伯來書如何沿用舊約?作者的用法合理嗎?只有希伯來書作者覺得合理嗎?還是到今天仍然合理?每當我們思想這段經文,這些問題就縈繞在腦海。

聖經對歷史上的麥基洗德所記不多。大概在銅器時代中(約主前一千五百年的時期)的巴勒斯坦,城邦各自為政。

聖經說麥基洗德是撒冷的祭司王;很多學者認為撒冷就是耶路撒冷,該城敬拜至高神。

詩篇中,至高神這個名稱用來指耶和華,卻不是以色列族長用來稱呼神的名字。但是亞伯拉罕一定知道他敬拜的神與這至高神一樣,因為他曾以至高神起誓(創十四22)。

麥基洗德給亞伯拉罕祝福後,舊約就找不到他以後的生平事跡,有學者認為他可能回到撒冷度過餘年。

也有些學者提出,大衛攻佔耶路撒冷以後,突然出現撒督後裔的祭司;所以他們主張撒督體系的祭司是麥基洗德的後裔(依據是在原文中撒督與麥基洗德是同一字源),後來與祭司亞倫一族合併。

不論真相如何,後期的猶太教也對麥基洗德作了一番推敲探索。猶大哈斯摩年王朝的祭司王,可能是撤都該人的祖先;有證據顯示,他們是效法麥基洗德的先例,國王與祭司由一人兼任。

希伯來書第七章中也記錄了關於麥基洗德的事跡,但並沒有提及麥基洗德的出身和家譜,這在聖經中是一個難點,無人可以完全了解麥基洗德完整的生平。

希伯來書的作者沒有把重點放到探究他的家譜上,乃是將重點放到麥基洗德與耶穌作比照上(來5:10)。其實麥基洗德沒有族譜,以及生死日期;一般來說,我們從不會特別注意故事裡曇花一現的人物。

但是,希伯來書作者認為這些都是耶穌的寫照。他指出耶穌在出世前就已存在(來1:2-3 ;更重要的是:耶穌在天上以復活的身體擔任祭司,其職分無止無盡,直到永遠,正好與麥基洗德生命的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作為對比。

總而言之,麥基洗德在聖經中的出現絕非巧合,聖經既然記錄他的事跡,就有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其實人的生命不在乎長短,在乎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麥基洗德在聖經中或許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但他的出現的確是神的帶領,當他給亞伯拉罕祝福的時候,是在履行他祭司的職任,而亞伯拉罕奉獻給麥基洗德十分之一這一行動也再次說明麥基洗德的產業是神,他依靠神而過每一天。

麥基洗德並不是一個沒有異像的人,他能夠在亞伯拉罕得勝後,去迎接他,並且為他祝福,這說明麥基洗德有清楚的異像和帶領。

作為基督徒,我們的人生或許和麥基洗德有所不同,因我們在世的日子是清晰可見,有始有終的,但我們和麥基洗德一樣的是我們都有祭司的身份,有神的異像帶領,都是為神而做,並且以榮耀神而活的。

△△△

相關焦點

  • 【15麥基洗德的優越性】
    >1、麥基洗德的優越性— 麥基洗德預表基督〈7:1~10〉 作者引用詩篇110:4,證明基督祭司長職務的優越性。在創14:18-20中沒有記錄麥基洗德的祖先或子孫,也沒有記錄他的出生和死亡。麥基洗德無父、無母、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麥基洗德是基督的預表,但他並不是大祭司的原型,而是原型的預表。麥基洗德接接收亞伯拉罕的十一奉獻,同時又給亞伯拉罕祝福。以此說明麥基洗德比亞伯拉罕更尊貴。
  • 恩膏書籍 || 麥基洗德等次的聖職(54)先知性衣袍
    我們已經明白,耶穌是麥基洗德等次祭司聖職的元首,因此,祂被賦予了一個祭司性職事,是遠遠超越利未等次祭司職事以及當今的五重職事。我們也已經查看了基督作為君王的角色,並且注意到,當以上的兩種職分和諧地運作在一起的時候,就在神的籌謀中建立了和平。現在,讓我們查看麥基洗德等次的第三個職分,就是先知的職分,並且看看為何耶穌基督是該職分卓越的表達和體現。
  • 舊約課程:第十二課-麥基洗德
    麥基洗德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公義之王」。他治下的城就是撒冷城。「撒冷(Salem)」意味著和平。所以之前,甚至是在亞伯蘭被捲入這個故事之前,我們看到麥基洗德就是正義的君王,也是和平的君王。你們可以自己讀一讀《希伯來書》第 7 章 2 節。這裡有兩個詞要記住,「公義(righteousness)」和「和平(peace)」。現在我想再給你們看兩處經文,是講主耶穌的。
  • 《麥基洗德新禧年的祭司聖職》第二十二章 末日的眾使徒
    我看到父神明亮的同在降下來,以一個令人不可思議之輝煌的啟示和洞見照亮人類,顯明祂向著列國的為父心腸。景像是令人凜然而又畏懼,因為異像中充滿了祂的威嚴;天堂充滿了主耶和華的榮耀,地上也是如此。此等的輝煌將駐留在偉大的末日麥基洗德祭司聖職的使徒的肩頭之上。每一個事工的職分被設計,用來向教會揭示神整體性格的一部分。
  • 《麥基洗德新禧年的祭司聖職》第十二章 大能的勇士
    我將先從大能勇士們開始討論,他們將為麥基洗德等次的那些人鋪平道路,使他們興起來進入他們各自的職分和服事中。從那裡開始,我將仔細地展開麥基洗德的本質,這些本質首先是從神本身的形象、至大的麥基洗德大祭司、耶穌基督的身上可以看到,然後,在已經進入與基督完全聯合的麥基洗德等次的眾男眾女們的身上可以看見。如果我們要正確地掌握接下來的九章內容,本章是關鍵。這是因為耶穌是永遠以麥基洗德的等次作大祭司。
  • 生命成長之每天一章讀經計劃《希伯來書》第七章
    希伯來書第七章輔讀基督按麥基洗德的等次為大祭司(七1~10)  本章乃是希伯來書主要的論點,那在五10及六20所引進的題目,在本章中加以詳盡發揮。五10曾將基督的祭司職分與亞倫的職分比較,而本章又是基督與亞倫的對比,因祂為祭司乃是按照麥基洗德的等次為祭司,而麥基洗德的祭司職分,又是早過並高過利未支派的祭司職分的(參詩一一○篇)。 ·麥基洗德的原始本質(1~3)1. 他的身分好像基督一般,始與終都沒有記載;但我們可以更徹底地說,基督不僅沒有記載,祂乃是無始無終的自有永有者(3)。2.
  • 為什麼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第一個疑問:《觀無量壽經》第十六觀中的下三品往生者中,「縱有五逆十惡之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引導,只要至心歸投阿彌陀佛,十念乃至一念,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佛說阿彌陀經》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相矛盾嗎?不矛盾!
  • 據五德終始說,漢朝推翻秦朝後應尚土德,為什麼漢初仍尚水德?
    最近讀到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對於朝代的更替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之間的關聯性產生了一些興趣。由於始皇帝相信「五德終始說」,所以秦始皇什麼東西都往水上面靠,水尚黑,於是秦國上下普遍以黑色為主色調,包括他們的服飾,秦軍將士打扮、武器、裝備等,還有秦始皇的龍袍,都是清一色的黑色。
  • 易經解道德經之五十 生死只在一念間 當知我命由我不由天
    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姬!魚語女。凡有貌像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也?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夫得是而窮之者,得而正焉?彼將處乎不深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壹其性,養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墜於車也,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墜亦弗知也。
  • 春秋時期之「德」與「道」
    吾聞之: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左傳·莊公十二年》內史過、史所發揮的亦是西周初年的這一思想。   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 以終為始·善始善終·敬終如始
    以終為始·善始善終·敬終如始全國稅務培訓管理者培訓班在西安舉行,這期培訓班讓我見識了臨時搭建的班委,組織能力能有多麼的強!
  • 無生老母救世血書寶卷
    移刻有南海聖佛駕至    吾神不敢敘多接駕去也!到限不然決不顯露也  此書娘親刪諭  可作升天皈西正用直軌金線 普渡金仙萬聖佛子  寶筏金船有緣遇 無緣難覓  有份行  無份失之  有三界眾聖 神佛仙真  西方諸菩薩  議應寶諭落塵  該玉引 玉明    玉標    玉光    玉合    玉霞    玉數    玉結等等    眾門
  • 道教之聲|張湛自然觀探討
    他在《列子・天瑞》的題目注中說道: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群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張湛認為,凡是具體的事物都會有生滅變化,而自然的本體則不會隨具體的事物變化而遷革。他說:「夫盡於一形者,皆隨代謝而遷革矣;故生者必終,而生生物者無變化也。」
  • 以終為始-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1、東方智慧: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四書中《大學》的一段名言,事有終始不是事有始終,古代先賢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告訴我們,終為先,始為後,明確一個終點的目標要比事情的開始更重要,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 李道純性命雙修之內丹功法研究【雙修功法】
    所謂「性」指的是先天至神一靈,而「命」則是指先天至精之一氣。性與命二者是道教煉就內丹重要的兩個概念。分而言之,「性系乎神」而「潛神於心」11,所以「性之造化系乎心」。然而人心面對事物會產生差別見解,思慮念想,甚至欲望執著,這種種外緣幻相纏縛於心使之蒙蔽,則「心役性」,虛靜湛然之本體無法朗現。就「命」言之,「命系乎氣」而「氣聚於身」12,於是乎「命之造化系乎身」。
  •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準則。爺爺生病時,爸爸也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每天晚上爸爸臥室門都開著,爺爺的房間裡一有動靜,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到爺爺房間。也一天,爺爺半夜起來要上衛生間可他因為身體虛弱,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馬上摔倒了,爸爸第一時間衝了下來,攙扶著爺爺上完洗手間,好後又扶爺爺躺上床。連續幾夜爸爸都沒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