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稅務培訓管理者培訓班在西安舉行,這期培訓班讓我見識了臨時搭建的班委,組織能力能有多麼的強!班委組織學員每天編寫一期「學習動態」,編好後通過微信發給全班同學。培訓班結束幾天後,班委依然組織編寫了第8期也是最後一期「學習動態」簡報,同時班委編輯了一期長達幾十頁的圖文並貌的「學員感悟」合輯。簡報和感悟全面回顧了培訓班8天時間的所學所得,內容豐富翔實,補充了很多知識和信息;上升到價值和意義的學員心得體會,讀來令人感動,更為感觸的是,培訓班雖然結束幾天了,但培訓班的班委堅守使命,認真編輯好最後一期「學習動態」和「學員感悟」,這就是這期班委一直在說的「敬終如始」的精神吧。
這讓我想起20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我們系統舉辦桌球比賽,4天時間,我和另外一位姓鐘的副主任負責比賽的信息宣傳工作,我們每天晚上加班加點編發一期「比賽動態簡報」,第二天一大早發給所有的運動員和賽事工作人員,簡報每期厚厚的10多頁,最後一天下午,運動員比賽結束都回家了,我認為不用再編輯簡報了,沒想到鍾副主任說:「要繼續編好最後一期簡報,並且要更用心更出彩,第二天寄給各市稅局。」說幹就幹,我們那天加班更晚,第二天就把比賽簡報通過郵寄發送給各市。這事兒現在想來,當時憑著熱情在做事,現在知道了這叫敬終如始、善始善終,對於我們那位鍾副主任,他也應該做到了以終為始。
日常語言中,我們說「善始善終」這詞最多,說「敬終如始」常有,說「以終為始」這詞相對較少,那這三個詞語有何區別?為此,我專門百度了一下,明確了這三個詞的具體含義(雖然我是如此地厭惡百度,可是谷歌我上不去)。
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應該是個外來詞,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在《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第二個習慣就是以終為始,這個習慣講的是:先在腦海裡醞釀,然後進行實質創造,換句話說,就是想清楚了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之。「以終為始」是說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所有事物都有心智的第一次的創造和實際的第二次的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思,然後再付諸實現。正因為如此,認定目標和使命才顯得如此重要。
敬終如始意思是在即將結束某項事情之時,應該像才開始一樣富有朝氣、熱血澎湃、雄心勃勃。要以認真的態度、一鼓作氣的勁頭抓好各項工作。很多人常常做一些虎頭蛇尾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有頭沒尾。其實越到最後,越應該堅持最初的步伐和節奏,這才能真正做到敬終如始。但敬重如始的前提是需要更多的勤奮和努力。如果想擁有掌握一種技能的自由,那麼,不花費很多年的功夫,一般也做不到。敬終如始要求的就是堅持。
善始善終則是說做事情有好的開頭,也有好的結尾。善始善終形容辦事認真,自始至終能夠做到最好。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成語,很多人把這個成語掛在嘴邊,很多人常常做不到。
還有我們常說的一個詞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是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最初的目標,不要因為要欣賞路邊的美景而忘記趕路,忘記自己最初的目的地。比方說一個旅遊團隊的目的是登山看日出,日出時間既定,就是要趕在日出之前登上觀日的地方,可能出發前有人就打退堂鼓了,有人出發時因為累就中途放棄了,有人也有可能因為體力疲乏無法堅持登山,有人需要其他同伴照顧,但如果大部分人不堅持,這個觀看日出的目標就沒有實現。如果我們走著走著忘了初心,有始有終都無法做到,更別提善始善終了。
當然,有了目標,最重要的是開始,邁出第一步最為關鍵。開始後允許試錯,有錯就改,繼續前行,但必須首先開始。再艱難的事情都首先要開始,勇於開始,就贏得了許多生機。開始了就不要延誤,只要你有目標和遠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走,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你在拼命往前跑,連路人都會為你鼓掌,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贏。這就像一場馬拉松,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因為絕大多數人無法堅持到終點。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需要以終為始,同樣需要敬終如始,目標就是善始善終,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我們應該永遠敬畏並且堅持的精神!自始至終,有始有終,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