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敬終如始」的為官匠心

2020-12-25 人民網

《左傳》有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意思是凡事從仔細、謹慎開始,至始至終毫不怠慢,便不會有窘迫之患。《舊唐書》中記載貞觀年間岑文本官拜宰相後,回家滿面愁容。母親問其緣由,岑文本說:「我無功於國家,得此殊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事實上岑文本才能卓著且兢兢業業,受到賞識和重用理所應當,但他卻認為自己貢獻不足,害怕擔當不起宰相重任而憂心重重,直到在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謂是為官從政「敬終如始」的典範,亦是新時代黨員幹部學習榜樣。

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領導幹部:「執掌政權後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然而眼下,一些黨員幹部在跋涉艱難險阻中沒有被困難嚇破膽,卻在和平年代、舒適生活中迷失前行方向;一些幹部守不住心神,小節上把持不住,「溫水煮青蛙」,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對黨員幹部來說,敬終如始是種精神境界,是種責任意識,更是種價值取向,是為官從政的基本標尺。要把敬終如始作為修身之本、成事之道,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約束,真正守好為民的公私界線,在苦幹實幹中彰顯為民清廉擔當的寶貴精神。

要保持對信仰的忠誠之心。對於黨員幹部而言,信仰從來不是空的,理想信念不是拿來說唱的,更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只有見諸行動才有說服力。要發自內心堅定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對理想信念的激情和執著,將個人理想置於時代洪流、融入時代主題、內嵌於人民利益中,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要恪守對權力的敬畏之心。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高位」「重權」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惟有像岑文本那樣「職高而謙」,看輕官職頭銜,看重責任使命,牢記「官職高一步,責任更大一步,憂勤便增一步」,把手中權力視作為民服務工具,時時以群眾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盡心辦好民生實事和「關鍵小事」,在為民服務中謹慎用權、忠誠履責,自覺做到權大不忘肩上責重、位高不移為民初心,真正回答好「當幹部做什麼,身後留下什麼」的人生之問。

要保持對工作的進取之心。「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廣大黨員幹部要永葆開拓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工作中始終渡著一鼓作氣的勁頭,保持幹工作的韌勁、熱情和銳氣,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撲下身子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幹。要增強駕馭複雜局面的本領,弘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勇於面對各種風霜雨雪、烈火考驗,敢蹚雷陣、涉險灘、啃硬骨,勇當勁草真金,在重大鬥爭一線真刀真槍磨礪,提升幹事創業的底氣,以精益求精的態度,用匠心獨運的精神塑造自我價值,使能力與崗位相匹配,幹出更多出彩實績。

要增強對風險的應對之心。「天下之事,成於懼而敗於忽」。毛澤東同志曾說過,「無論做什麼工作,我們都要放在最壞處設想,從最壞的可能性來設想,來部署」。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越往前發展,面對的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廣大黨員幹部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居安思危的憂患。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決把防範化解風險貫穿工作始終,積極探索規避系統風險、化解複雜矛盾、謀求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提高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切實增強駕馭風險的本領,增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要保持對修身的律己之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廣大黨員幹部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洩針芒」的古訓,涵養「只問是非、不計得失」的氣節,注重內外兼修,從嚴自我要求,不斷強化自我修煉,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身言行,自覺淨化「生活圈」「交際圈」「朋友圈」,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欲,保持一顆公僕之心、平常之心、質樸之心,凡事禁得起考驗,擋得住誘惑,守得牢底線,「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真正做到「為官應立公僕志,從政最貴愛民心」。

相關焦點

  • 以終為始·善始善終·敬終如始
    以終為始·善始善終·敬終如始全國稅務培訓管理者培訓班在西安舉行,這期培訓班讓我見識了臨時搭建的班委,組織能力能有多麼的強!
  • 一個「敬」字涵養修身工夫
    朱子觀點以「格物致知」為先,又進一步闡述「敬」的內涵,認為「敬」是「涵養本原之功,所以為格物致知之本者也」,因而以「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作為修身工夫的宗旨。朱子的很多思想觀點,即使今天看來,猶能引起大家思想與情感的共鳴。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在「四書」中,《大學》是朱熹一生最用力、最花時間的。
  • 低效的人千篇一律,優秀的人以終為始
    對於這些人來說,「成功」二字遙不可及,而「以終為始」能幫助他們走正確的路。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曾說過,一個成功的創始人必須具備三條準則:以終為始、急事慢做、近悅遠來。
  • 以終為始-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1、東方智慧: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是四書中《大學》的一段名言,事有終始不是事有始終,古代先賢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告訴我們,終為先,始為後,明確一個終點的目標要比事情的開始更重要,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精讀活用之以終為始
    其中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知識點。三、這個知識點權威嗎?有用嗎?科學嗎?這個知識點,非常權威。因為史蒂芬·柯維是美國非常著名的管理學家,也是《時代周刊》評選出來的影響美國進程的的25雙手之一。他的影響力比比彼得德魯克和傑克韋爾奇都大。
  • 高效能人士的2個習慣:以終為始與要事第一
    以終為始什麼是以終為始以終為始,它將一次創造的過程分離為兩次創造,基於心智的第一次創造和基於實際的第二次創造。把基於心智的第一次創造的終,作為基於實際的第二次創造的始。養成以終為始的習慣,就是要求你把思維轉換為:在採取行動之前,先用心智創造結果。
  • 人生總是被黯然與奪目糾結在一起,既然苦樂終始,不如坦蕩地直面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才見涵養。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前來拜訪弘一大師,恰逢弘一大師正在吃飯。既然苦樂終始,不如坦蕩地直面。我們要學會恬淡,學會從容,學會抱著一顆恬淡的心,坐觀窗前日出日落,喜愛人生的不平與憤懣。因為事情總會有轉機,我們需要的就是那顆讓我們閒適的心。一切都有各自規律,心的恬淡會讓人生更加從容。
  • 系統思維框架貫徹了以終為始及借假修真,一切都是為了序中有亂!
    而且是有層次的,看下圖:序中有亂=以終為始+借假修真,如何理解這個式子呢?不好說,打個比方,未來你成為啥樣的人,想成為啥樣的人,就是以終為始來思考的,但想成為啥樣的人,是構想出來的,是對自己的未來進行構想,把構想修成未來的真實,這就是借假修真。
  • 【心言】以終為始,目標導向的思維方式顛覆人生
    我們都在人生之旅盲目飛奔  很早以前我便接觸過「以終為始」這麼個概念,只是一直未能參透。直到我昨天在回味一款遊戲時突然醍醐灌了頂。  這是一款年代比較久遠,很容易暴露年齡的PC端遊,還是單機的,還是必須掛上DOS模擬器才能玩的,叫做《三國志英傑傳》。如果你玩過,忽略下面這一段。
  • 我和ubiquitous和"以終為始"的相識故事
    內容摘要① 我經歷了怎樣的故事/事故,才把ubiquitous和"以終為始"牢記一輩子?② 如何建立單詞和自己的故事?我和"以終為始"的故事就簡單多了,是大概5年前的事兒。還是幫這家客戶做英漢口譯,不過這次是交替傳譯,講者講一段,停下來,我翻一段。
  • 職業規劃:從「以始為終」的角度談大學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愈來愈嚴峻,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也是一個不爭的現狀,矛盾究竟如何產生,我覺得自己還不能站在社會學的角度做剖析,但是作為一個過來人,作為一個職場人,我從自身經歷和職場的感悟給出自己的觀點--以始為終規劃大學生涯。
  • 「五德終始論」是誰首創?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五德終始論」是誰首創?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第三十四講《以終為始 讓每一步走得更踏實》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柯維講的七個習慣,今天分享的是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以終為始就是先要確定一個你想要的最終目標,然後牢記這個目標,向前去努力。柯維在講到這個習慣的時候,他首先希望我們為自己假設一段心靈之旅,就是假設自己去參加自己的葬禮。
  • 消息盈虛,終則有始——陳冬至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顧問天津中國畫學會顧問天津湖社畫會顧問陳少梅藝術研究會藝術顧問「消息盈虛,終則有使其兒時被繪事所吸引,以條屏年畫為始,自行鑽研臨摹,尤對徐悲鴻的奔馬雙鵝,劉奎齡的雄獅猛虎興趣頗深,加之父親友人的品評讚賞,便為他的藝術道路上埋下了一顆種子,並逐步生根發芽。一九五七年,年僅十五歲的陳冬至被河北天津師範學院(天津美院前身)美術系錄取。
  • 鼠年男孩霸氣有涵養的名字
    霸氣的名字會讓人覺得是可靠、可信任的,有涵養的名字會讓人覺得是有風度、有氣質的。這兩種氣質對於男孩來說都是很難得的,尤其是兩種氣質兼備。那麼該如何給男孩起一個霸氣有涵養的名字呢?以下是五行閣起名分享的適合屬鼠的男孩名字,一起來看看吧。
  • 如懿斷髮時,和敬公主的那一聲「皇額娘」,是發自內心地敬佩她!
    但是,小編卻看到一這經典一幕中,有一位出人意料的人物,那便是和敬公主。從和敬公主帶著小世子回京後,和敬公主便處處下絆子給如懿,相比於那時,這這一集中的和敬公主顯然是發自內心地叫了一句「皇額娘」。但是最後固侖公主遠嫁,確實也是如懿將其卻說。當時正當孝賢皇后身體日漸衰敗,必定想要留住公主在身旁。最後遠嫁,也給予了富察皇后極大的精神打擊,最後富察皇后病逝,也與此相關。確實,嫡公主遠嫁有後宮嬪妃想絆倒皇后的成分在,但是,槍打出頭鳥,最終,母后之死和遠嫁之哀,皆被和敬公主算到了如懿頭上,這才有了回京時的盛氣凌人。
  • 真正的朋友:緣於品,敬於德,久於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細細品味,這既是涵養內心的修行之途,也是身處世間的識人之法。真正的朋友,緣於品,敬於德,久於情!
  • 據五德終始說,漢朝推翻秦朝後應尚土德,為什麼漢初仍尚水德?
    最近讀到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對於朝代的更替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之間的關聯性產生了一些興趣。五德終始說總而言之:歷史的演變始終離不開五行的相生相剋,而且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眾所周知,金木水火土,是相生相剋的,每個朝代都對應著不同的五行,凡是後面朝代以武力推翻前朝,就必定是新的五行克舊的五行。這就是鄒衍的理論。